崔久主
我們天天想著深刻厚重,自己卻如此膚淺。
我想淺淺地教語文,甚至教成你們心里的膚淺。我相信,淺到心底的文字,純凈地堆積起來,就是高度。
我想淺淺地教語文,甚至教成你們眼里的低矮。我相信,矮到能扎根的思想,真切地凝聚起來,就是厚度。
肖培東老師在《我只想淺淺地教語文》中如是說。
淺淺的,不是淺薄輕浮、淺嘗輒止,而是在基于尊重學生認知水平,尊重學生閱歷、能力的前提下,把本來抽象的、復雜的概念和理論進行一種通俗的簡化,深入淺出,化繁為簡,化難為易。追求的,首先是讓學生理解,然后訓練能力,提高水平,進而在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上進行自我 升華。
肖老師的作文課《尋找春天》就很好地踐行了這種理念。
一、淺教深挖的課堂設計
當前作文課多以講授技法、范文引領為主,但很多教師在教授寫作技法時往往缺少讓學生自主建構的意識,在范例賞析時要么是優(yōu)秀作文展示,要么是“病文”升格??瓷先ゼ挤ㄖv解得明明白白,范文展示一目了然,但學生寫作時依然一頭霧水,訓練效果并不明顯。
肖老師這節(jié)作文課,用他擅長的“淺教深挖”的方式,給了我們以很大的啟發(fā)。
他首先以眼前的雨天落葉為導入切合教學目標,然后結合所學教材回歸文本,再展示一些精心挑選的圖片作為遷移引申,最后結合剛結束的期中考試作文題目來進一步展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圍繞原創(chuàng)的詩句“春天,不是只有一個季節(jié);春天,不是只有一種綻放”。
課堂上,學生的主要活動有:1.運用想象,猜測老師看到雨天落葉想到了什么。2.通過誦讀,加深對于春天不只一種解釋的理解。3.通過比較,找出教材中的文章與春天的內在聯(lián)系。4.根據(jù)圖片,拓展對于春天的個性化認識。5.通過寫作,達成預備的教學目標。由此可見,這堂課上肖老師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學生展開的,都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聽(聽學生關于老師聯(lián)想的猜測)、說(說出自己對于春天的理解)、讀(讀老師原創(chuàng)的那句關于春天的詩)、寫(寫出自己的獨特感悟)這四種能力,自然無痕地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始終。應該說,所有的環(huán)節(jié)都不復雜,所有的設計都是基于學生實際水平的考量。正如肖培東老師自己所說:“淺淺地教語文,你就不會挖空心思,而是腳踏實地。”
老老實實教語文,這是肖培東的師父錢夢龍對他的諄諄告誡。
踏踏實實學語文,這是肖培東對他學生最起碼最根本的要求。
二、淺顯易懂的課堂導入
清人李漁說過:“開卷之初,當以奇句奪目,使之一見而驚,不敢棄去?!边@是說文章開頭必須講究落筆藝術。同樣的,語文課堂教學的導語也該如此,或是先聲奪人、扣人心弦,使學生渙散游離的心在短時間內能集中到課堂教學內容上來;或是淺顯易懂、設置懸念,讓學生在緊張不安的心態(tài)中快速沉潛下來。
“看似奇崛最尋?!?,同理,“看似尋常最奇崛”。肖老師這堂課的導入就是這樣“尋?!眳s發(fā)人深省:
同學們好!不要太緊張,我們只是聊聊天而已。今天是個雨天,一路上我看到了許多被雨水打濕的落葉。這一片枯葉躺在地上,我望著它很久很久……這個時候,肖老師想了很多東西。那我們聊聊看,我的心事你們猜一猜:老師望著這些落葉,很可能會想到什么呢?
很多公開課,毋庸避諱,是經(jīng)過精心設計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個問題都是授課老師認真預設的??墒切だ蠋煹膶肴绱俗匀唬绱饲擅?,讓學生們感到真實可信,讓老師們感到佩服羨慕。肖老師曾經(jīng)說過:“課堂上所有的問題都是老師的,都是我自己的,我努力?!?/p>
讓學生猜老師的心事,瞬間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老師望著這些落葉,很可能會想到什么呢?”既讓學生站在老師的角度思考問題,同時也很自然地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認知體驗。可以想象,學生的回答應該是真實的,這樣的導入也是有效的。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導入作為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導入設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氛圍,促使學生產(chǎn)生充盈的學習動力,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實現(xiàn)教學目標。
我在想,如果這一天不是“雨天”,而是“陽光明媚”的“春日”,這堂課會怎么上?相信又是別樣精彩。
三、淺斟低酌的問題設計
“淺斟低酌”語出朱自清《懷魏握青君》,原文是“一是北方的佳人,一是關西的大漢,都不宜于淺斟低酌?!痹谶@里,它主要指慢慢地飲著茶酒欣賞,有一種悠然自得的感覺;在作文教學中,它可以表現(xiàn)為授課者對于問題設計的自然輕松。好的提問者,他一定不會提出過于簡單或是過于困難的問題,而是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結合教學目標的實際需要來剪裁和選取。肖老師的這堂作文課,處處體現(xiàn)這種特點。比如,提問關于春天的落葉的聯(lián)想,學生回答起來毫無壓力,卻往往能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精彩答案;比如聯(lián)系教材目錄對“春天”展開聯(lián)想,可以有效地復習教材所學;比如通過幾張圖片引發(fā)學生對于“春天”的想象,在畫面感中營造文字的意境。我們可以看看學生的回答:
1.我覺得會想到一句詩,“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
2.第一單元的第五課《再塑生命》,海倫·凱勒遇到了她的老師莎莉文。海倫·凱勒因為從小發(fā)燒導致聾啞,莎莉文老師就是她人生中的春天。莎莉文老師通過因勢利導,循循善誘,給海倫以很多的愛和關注,把海倫從困境中拉出來,幫助她走向美好的明天。
3.我看的是小草那一張。我覺得草經(jīng)過一個冬天的沉默,當春天的第一滴雨去浸潤它時,它仿佛得到了一種召喚,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頭探了 出來。
陳壽江教授認為:語文教學問題設計“必須有效呈現(xiàn)語文教學內容,達成語文教育目標”“必須依據(jù)學情,立足文本”“必須既各自獨立又相互關聯(lián),指向共同的教學目標”。(《基于學情和文本的語文教學問題設計》)正如肖老師所說:“淺淺地教語文,不是教淺淺的語文。深入的,是我的理解;淺出的,成你的感悟?!边@堂課上提出的很多問題在我們老師看來都不難,但是學生的回答卻很精彩。這就是提問的藝術。endprint
四、淺吟低唱的課堂語言
四川的劉方旭老師說:“肖培東老師的課是極富‘語文味的,這幾乎是所有聽課者的感受,大家陶醉于肖培東老師課堂的‘語文味中,如坐春風,如啜甘醴。”(《肖培東<心生>教學藝術中的“淺”與“深”》)這里的“語文味”值得咂摸。聽課者往往羨慕和佩服培東老師優(yōu)美生動的課堂語言。那些洋溢著美麗色彩、飽含深情的文學性語言,既顯示了一位語文人深厚的文化底蘊,又能給聽課學生和老師以美的享受。比如這堂課:
1.春天,不是只有一個季節(jié);春天,不是只有一種綻放。
2.你的回答就是春天最好的表情。
3.也許這個小草不一定就生活在春天,但是當它突破黑暗的地底層,冒了出來的那刻,它的生命就迎來了春天。
4.祖國是他的春天,那么家鄉(xiāng)就是一個游子的春天。
5.小的更能突出幸福的存在,尋找生活中更真實的,也許是很詩意的,也許是很遙遠的,或者是被你忽略的那些“小”,突然發(fā)現(xiàn),“幸福一直 都在”。
6.當我們的寫作與春天同在,與幸福同在,其實我們也不知不覺打開了一扇春天的門。
為何肖老師的課堂語言如此精彩?相信看過肖老師博客和新書的人都有體會,那就是“腹有詩書氣自華”。肖老師在著名的《人生四十始悟語文》一文中說:“安靜下來的我,開始利用教學外那些邊邊角角的時光去讀書。讀魯迅,讀余華,讀蔣勛,讀木心,讀博爾赫斯,讀《論語》《莊子》,唐詩宋詞……哲學的,文學的,美學的等等?!闭且驗閺V泛而持久的閱讀,才使得肖老師具備一種語文人應該有的積淀與沉靜。
語文老師,你有多久沒讀書了?或者,你現(xiàn)在讀的這本書,是出于什么樣的目的或心理?三毛說得好:“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云,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里。”一個不讀書的語文老師,上課時語言干癟,詞不達意,只能照本宣科;一個讀書少的語文老師,在學生面前亂了方寸,失了尊雅,便會貽笑大方。
作文難,難作文,這是師生共同面臨的教與學的難題。在肖培東老師的語文世界里,他閑庭信步,淺淺而行,匍匐于地面,扎根于大地。淺淺地教語文,你就不會挖空心思,而是腳踏實地。如能深刻體味肖培東老師課堂教學中“淺”的內涵,自會受益匪“淺”。
(江蘇省贛榆高級中學;2221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