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華容,吳 輝
(1.高州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廣東茂名 525200;2.高州市良種繁育場,廣東茂名 525200)
三系雜交稻“特優(yōu)838選”的選育與高產栽培技術
鄔華容1,吳 輝2
(1.高州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廣東茂名 525200;2.高州市良種繁育場,廣東茂名 525200)
高州市良種繁育場利用不育系“龍?zhí)仄諥”與恢復系“R838選”雜交組配而選育成的“特優(yōu)838選”,是高產抗性較強的三系感溫型雜交稻新組合,其豐產性較好,抗稻瘟病,耐寒性強。文章介紹了其品種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以供參考。
三系雜交稻 特優(yōu)838選 品種特性 高產栽培技術
“特優(yōu)838選”是廣東省高州市良種繁育場選配的高產抗性較強的三系感溫型雜交稻新組合,其是針對廣東省生產上特優(yōu)類型三系雜交稻組合存在的稻瘟病抗性較差等問題而選育,該組合于2012年通過了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的審定。
該組合是2008年以不育系“龍?zhí)仄諥”與恢復系“R838選”雜交組配選育而成。其中,恢復系“R838選”在高州市種植全生育期約129 d左右,葉鞘、柱頭無色,葉色淡綠,葉片寬度中,分蘗力強,長粒形,米質好,千粒重27 g左右,中抗稻瘟病;與“輻恢838”比較,其葉片較挺直,粒形較長大。2009年該組合在高州市良種繁育場參加新組合品比,表現(xiàn)熟期適中、豐產性突出。2 010~2011年參加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區(qū)域試驗,各方面表現(xiàn)均較好。2012年通過了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的審定(審定編號:粵審稻2012019)。
2.1 農藝性狀
在廣東省該品種平均全生育期133 d,比對照種“優(yōu)優(yōu)128”長1~2 d。植株較高,株型中散,分蘗力中弱,有效穗較少,后期葉片較披,穗長粒大,著粒較疏,結實率較高,抗倒力中弱,耐寒性強??酶?11.2~120.0 cm,每667 m2有效穗16.1萬~16.6萬,穗長23.7~24.6 cm,每穗總粒數(shù)126~137粒,結實率83.1%~85.4%,千粒重29.9~30.4 g。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頻率92.86%~97.3%,對中B群、中C群的抗性頻率分別為100%和90.0%~100%,病圃鑒定葉瘟1.8~2.8級(單點最高5.0級)、穗瘟2.2~3.5級(單點最高9.0級);高感白葉枯?。↖V型菌9級、V型菌7級)。
2.2 產量表現(xiàn)
2010、2011年參加廣東省區(qū)試,平均每667 m2產量分別為436.26 kg和513.42 kg,比對照種“優(yōu)優(yōu)128”分別增產0.61%和5.56%;2010年增產不顯著,2011年增產達顯著水平。2011年生產試驗平均每667 m2產量498.54 kg,比對照種“優(yōu)優(yōu)128”增產0.80%。
2.3 稻米品質
根據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的結果,米質未達優(yōu)質等級,整精米率50.1%~53.0%,堊白粒率46%~99%,堊白度10.6%~34.6%,直鏈淀粉20.8%~21.8%,膠稠度68~77 mm,長寬比3.0,食味品質分72。稻米外觀品質一般,但米飯飯味軟硬適中。
2.4 審定意見
“特優(yōu)838選”為感溫型三系雜交稻組合。全生育期比對照種“優(yōu)優(yōu)128”長1~2 d。豐產性較好,米質未達優(yōu)質等級,抗稻瘟病,高感白葉枯病,耐寒性強。適宜廣東省粵北以外稻作區(qū)早、晚造種植,栽培上要特別注意防治白葉枯病,并注意防倒伏。
3.1 培育壯秧
(1)浸種催芽。浸種前實行清水分級,將上浮的不飽滿種子與下沉的飽滿種子分浸,分催,分播和分別培育管理。雜交稻忌冷水浸種,特別是早稻,冷水使種子受凍,導致發(fā)芽率下降,應采用溫水浸種,水溫在35℃左右為宜。浸種時間一般8~11 h為宜,具體看種子的新鮮程度。有條件可用10 g強氯精兌水5 kg浸種,浸泡約6~7 h,然后用清水漂洗干凈再催芽。
(2)667 m2用種量。該組合分蘗能力中等偏弱,且千粒重較大,因而用種量早稻應為1.5~1.75 kg/667 m2,晚稻應為1.25~1.5 kg/667 m2。
(3)適期播種。廣東省早稻在3月1~15日播種為宜,晚稻則為7月1~10日。具體應根據當?shù)貙嶋H天氣情況確定播種時間,避免極端低溫天氣播種。
(4)調控生長。針對傳統(tǒng)手插秧因秧齡期過長而使秧苗徒長,為防止水稻特別是雜交稻出現(xiàn)類似現(xiàn)象,應在秧苗期適當追施分蘗肥,以多施磷和鉀肥為宜。
3.2 合理密植
(1)基本苗數(shù)。移植時根據品種的特性,特別是分蘗力,進行科學合理的密植,是提高單位產量的關鍵?!疤貎?yōu)838選”分蘗力中等偏弱,葉片較長大,因而早稻應以插4.5萬~5.0萬苗/667 m2為宜,晚稻則可插5萬~6萬苗/667 m2。
(2)移栽時間及插植規(guī)格。根據天氣預報和秧苗生長狀況,及時整理好移植大田。手插秧秧齡早稻一般控制在30 d以內,晚稻在23 d以內進行移植;拋秧則在2葉1心時進行。插秧苗穴數(shù)早稻以每667 m2插1.4萬~1.7萬穴為宜,即株行距約為19 cm×20 cm;晚稻約1.6萬~2.0萬穴,即株行距約為16.5 cm× 17.5 cm。
3.3 大田管理
(1)肥水管理。前期以促禾苗早生快發(fā),為高成穗和大穗苗打好基礎。所以施肥原則為施足以有機肥為主的基肥(每667 m2可用漚制并已腐熟的雞糞150 kg),并及時追肥。追肥應以前期為主,攻頭,保尾,穩(wěn)中間。插后3~5 d每667 m2追施水稻肥5 kg,12~17 d每667 m2追施水稻肥7.5 kg、氯化鉀5 kg,25~30 d每667 m2追施復合肥6.5 kg、氯化鉀6.5 kg,30 d后視生長情況少量補施。肥水管理要點是淺水移栽、寸水活棵、淺水促分蘗、夠苗曬田、干濕結合排灌擱田。中等肥力田地每667 m2用肥量早稻純氮約為12.5 kg、磷5 kg和鉀15 kg,晚稻氮約為13 kg、磷6.5 kg和鉀13 kg。
(2)病蟲害防治。苗期要注意防治稻薊馬,分蘗、成穗和抽穗期要注意防治螟蟲,特別是稻縱卷葉螟,灌漿期注意防治稻飛虱和紋枯病。注意肥水與擱田結合防止發(fā)生倒伏現(xiàn)象,生育后期要特別注意防治白葉枯病。藥劑防治螟蟲和紋枯病,每667 m2可用吡蟲啉30 g、井岡霉素200 g、1.8%阿維菌素EC 1 500倍液和25%吡蚜酮1 500倍液混噴。
[1] 黎金玲.兩系雜交稻孟兩優(yōu)838在廣西的種植表現(xiàn)及高產栽培技術.雜交水稻,2015,30(3):51~53
[2] 陳彩虹,粟學俊,梁曼玲,等.一級優(yōu)質米雜交稻新組合百優(yōu)838的選育及應用.廣西農業(yè)科學,2011,(1):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