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雪梅
中圖分類號:G806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5-153-01
摘要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體力活動模式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靜坐性生活方式不斷增加,而引起的體力活動嚴重不足而帶來的身體疾病,已成為了世界醫(yī)學問題。本文對體力活動與健康關系的相關文獻進行整理和歸納,旨在了解和掌握當前的研究成果。
關鍵詞 體力活動 健康 關系
近年來,美國運動醫(yī)學學會提出了“運動是醫(yī)藥”(exercise is medieine),認為在病人的日常治療中,以體力活動結合運動作為治療處方,其效果不亞于純粹的藥物治療。當前很多專家學者都在圍繞體力活動與健康之間的關系來研究,例如:體力活動對健康的作用;體力活動是怎樣促進身體健康的;以何種方式進行何種體力活動能夠達到促進健康的作用;運動量、強度、持續(xù)時間等劑量中那個因素對健康有著決定性的作用;體力活動的演變過程;體力活動建筑環(huán)境測量方法的評定等,都對體力活動與健康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調查和研究。
一、體力活動的概念
當前對于體力活動的解釋是由Caspersen對體力活動給出的定義:由骨骼肌收縮引起的導致能量消耗增加的身體活動。日常體力活動包含職業(yè)工作、家務、交通、休閑娛樂和體育運動。
二、體力活動對健康的影響
長期體力活動不足會導致機體心肺耐力下降、血脂代謝異常、高血壓、肥胖、型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風險增加,其中心肺耐力是體質健康的核心要素,而王艷,王正珍在《“萬步行”對中年女性糖脂代謝影響效果的研究》中得出結論:“萬步行”對中年女性身體成分、糖脂代謝等均有良好的改善、調節(jié)作用,尤其對PA不足的中年女性改善效果更為顯著。然而很多研究當中也提到了不同狀態(tài)下體力活動對人健康的影響。例如,袁林等在《不同體重人群爬樓梯過程中能量消耗的測定》中提出了在同一狀態(tài)下,男、女之間單位體重能量消耗男性均大于女性,且有顯著性差異。
王艷等在《體力活動與癌癥研究進展》中指出有氧運動和抗阻運動聯合的運動方式對癌癥干預效果較好;規(guī)律的中等強度運動對癌癥患者是安全、有效的,高強度間歇運動對提高癌癥患者健康體適能和生活質量作用較大,但需要進行深入研究,確保其安全性;可采用網絡平臺、電話、DVD等現代電子通信、影像技術對癌癥高危人群和癌癥患者進行運動干預的指導、監(jiān)控和實施。而正常體力活動與我們骨健康也有著密切的聯系,李紅娟等在《體力活動與骨健康》中指出體力活動有益骨健康和預防骨質疏松性骨折,證據等級為中等,Wolff定律、機械負荷理論等為體力活動促進骨健康奠定了理論基礎。但現有預防骨質疏松的體力活動臨床指南還缺乏強有力的證據支持,必須進一步拓展和深入研究機械負荷理論。
三、結語
當前我國倡導《全民健身計劃》的出臺,這對我們全國居民參與健身,提高身體素質,保證身體健康有了一個很好的榜樣和口號,但是目前我國缺乏一種模式,沒有實際的專門從事指導工作的指導員來進行指示和引導,導致很多人無法找到正確的活動方法,很多時候,即使參與了體力活動,也在不同程度上加大了身體損傷的可能性,這就背離了我們《全民健身計劃》的初衷。同時,體力活動水平與心肺耐力呈正相關,通過提高體力活動水平可改善心肺耐力,從而降低疾病和死亡風險。那么如果體力活動通過心肺耐力影響抑郁風險,心肺耐力在體力活動與抑郁風險關系中擔當著中介調節(jié)作用。我們可以有很多假設,并且對這些假設還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和證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