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萍
“慈善”是什么意思?
詞的意思是憐憫和幫助他人。如果要了解得更深入的話,就要把詞給分開。而在中國古代,“慈”“善”本就是兩個詞。
“慈”,本意為父母之愛,后為愛別人,為了更加深入了解,我特意找來了《新書·道術》,其中對“慈”的解釋是“親愛利子謂之慈”“惻隱憐人謂之慈”??追f達注釋寫:“慈者,愛出于心,恩被于物也”。簡單幾句,言簡意賅。
“善”,意指“吉祥”“美好”。在我查閱的另一本書《說文》中的解釋是“善,吉也;從言從羊”。額外提一句“羊”在古代,同“祥”。
不僅在漢字中“慈善”一詞意喻深厚,而且在英語中“慈善”一詞也分別有“charity”和“philanthropy”與文對應。前者意為“對他人的愛”,或“對有需求的人或貧困的人的行善和慷慨施舍”,說到底,說白了,是強調對窮人的幫助和救濟。后者則是“對全人類的愛”,“增加人類福利的努力或傾向”,也就是博愛的意思,聽起來有點公益的感覺。
總而言之,便是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既然了解了“慈善”一詞的含義,那么接下來,就該談一談做慈善的意義了。
慈善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我至今仍然記得約翰·鄧恩牧師的《喪鐘為誰而鳴》,其中有一句我印象尤為深刻,“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損失,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因此,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它就為你而鳴?!?/p>
沒有人是單獨存在的個體,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緊密相連,這可以用“六人法則”來做個簡單的證明:在這個世界上通過六個人就可以找到你想找的那個人。
既然如此,那么你,又是否曾有那么一刻為別人,為與你毫不相干的人的悲傷而感到悲傷?是否曾有那么一刻想為那些憂傷者、不幸的人擦干淚水,帶去希望?有沒有那么一次,從靈魂深處為他人的不幸而落淚、哽咽?
當然,那些不幸的人可能對你來說陌生而遙遠,讓你難以感受到他們的悲傷與切實的需要。那么,也請你相信,你的一次微薄捐助,都會讓他們感到生的希望,使他們擁有繼續(xù)生活的勇氣,幫他們渡過對你來說可能微不足道的難關,例如:一頓飽飯、一件衣服、一些藥品……
這就是慈善的意義: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使貧困的人在精神上富有。
慈善是一種真正的分享。
分享并不一定是物質上面的分享,也可以是精神層次上的分享。當你與人分享快樂時,你的快樂會增長,這是一定的。因為人看到笑容時,也會報之以笑容。美國著名的海洋生物學家、環(huán)境保護主義者雷切爾·卡森曾說:“好咖啡要和朋友一起品嘗,好機會也要和朋友一起分享。我們必須與其他生命共同分享我們的地球?!边B地球都分享了,更何況是我們的善良與愛?
當我們學會分享時,我們漸漸洞悉了行善的奧秘;當我們與他們分享的越來越多時,我們的人生也隨之越加寬廣。從上帝的角度看,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是我們的兄弟姐妹,都是我們的親人,與自己的親人一起分享,不是很正常嗎?
然而,盡管以一種為他人好的心態(tài)去幫助他人,也要注意形式和方式。否則,就會有“好心辦壞事”的感覺。
猶太人將施舍行為分為七個境界,最高的境界是布施者和受施者都不知道對方是誰。他們認為這一境界最能體現慈善的智慧,因為它避免了布施者和受施者之間因為施受關系而造成的不平等和難以言喻的尷尬。
這一境界能體現出慈善的根本:行善不求回報,只是為了滿足他人的需要,這一境界也能體現出慈善之心,謙和真誠地愛人,平等尊重地待人。
我們生存在地球上,并不是一個充滿著愛與和平的地球,它有著讓人于心不忍的畫面,有著讓人心痛的事情,如此,我們又為何不用自己的力量去改變我們可以改變的事情呢?做不到改變世界,但起碼做得到改變自己。
僅僅一個人獨善其身,那實在是一種浪費。
(本文作者系褒山中學學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