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當(dāng)心孩子罹患“自然缺失癥”

      2017-10-10 10:34:45劉律廷
      婦女生活 2017年10期
      關(guān)鍵詞:小米家長孩子

      劉律廷

      主持人語:

      “自然缺失癥”是美國作家Richard Louvd在其暢銷書《林間最后的小孩》中提出的一個術(shù)語,指兒童因與大自然的接觸太少,導(dǎo)致一系列行為和心理上的問題。科學(xué)實驗表明,每周在戶外盡情玩耍7小時以上的學(xué)齡前兒童更加健康快樂。在中國的大城市,只有14.1%的學(xué)齡前兒童能達到這一標(biāo)準(zhǔn)。因此,家長們應(yīng)對這一現(xiàn)象予以重視,利用現(xiàn)有的資源,努力提供條件,讓孩子接觸大自然。

      陪伴孩子感受大地的力量

      (蔣先生,40歲,戶外拓展機構(gòu)創(chuàng)辦人)

      美國海洋生物學(xué)家、偉大的女性科學(xué)家蕾切爾·卡遜說:“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能從中獲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边@句話是我運營的戶外拓展機構(gòu)的宗旨。隨著家長們對自然教育的重視,我們機構(gòu)的客戶逐漸從成年人拓展到孩子,有不少客戶全家參與。我就切實體會到了讓孩子與自然親密接觸的益處。

      我女兒悠悠小的時候,恰是我和妻子創(chuàng)業(yè)最辛苦的時期。我妻子帶著她工作,整天待在市郊的營訓(xùn)基地。營地邊上有一片樹林,旁邊有一條小溪。我們帶個帳篷過去,我妻子用電腦工作,女兒則看著藍(lán)天白云、聽著蟲子的叫聲,不知不覺就睡著了。有時候,女兒把自己撿的“寶藏”悄悄埋起來;有時候,她會采野花來裝點自己。她稱那片樹林為她的“秘密花園”。

      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第一個益處是,培養(yǎng)了女兒的自信心。悠悠9歲之前,我們沒錢買房,然而悠悠一點不自卑,經(jīng)常跟小朋友炫耀:“我有一塊很大的地盤,我干什么都可以,沒人來煩我!”她很小就會布置并整理房間,臥室里養(yǎng)了綠植,書架上有她喜歡的圖書。她對自己的“地盤”很有主人翁精神,從來不麻煩我們打掃。

      其次是孩子有機會干一點農(nóng)活。我們在營訓(xùn)基地的旁邊開辟出一塊菜地。悠悠跟著園丁阿姨瞎忙活,每個月都有事做。春季,工人為樹木剪枝,她就幫忙撿樹枝;媽媽種菜或給植物換盆時,她就幫忙澆水,還采摘桑葉喂蠶。夏季,她除草翻土,采番茄、摘豆角。秋季,她跟媽媽一起把玉米粒、紅辣椒或漿果串起來,還收集落葉做標(biāo)本。冬季,她幫助工人給塑料大棚透氣,還跟媽媽一起整理工具棚、裝飾圣誕樹。

      干農(nóng)活能培養(yǎng)孩子的責(zé)任心。悠悠上小學(xué)之后,一直擔(dān)任勞動委員。她沒有城市孩子的嬌氣,生活自理能力超強。

      另外,親密接觸自然,讓女兒一直保持對小動物的好奇心。對于孩子來說,大自然的面貌是多種多樣的:一頭初生的牛犢、一只壁虎的出生與死亡、一條蚯蚓瓢蟲出沒的林間小路、荒地邊上的一個老鼠洞……雖然面貌各異,大自然總能通過小動物們來給孩子一個更為廣闊遼遠(yuǎn)的世界。

      悠悠對每一種小動物都充滿了好奇。她曾看到一只刺猬小寶寶眼睛看不見,身上的刺又白又軟。半個月后,她再見到刺猬寶寶時,它已長滿黑刺,而且用鼻子在泥土里翻東西吃。她好奇地問:“為什么刺猬長得這么快,我卻長得這么慢?”

      我們一起看公雞打架,她一會兒手舞足蹈,一會兒又擔(dān)心得要命;我們曾找到了松鼠的儲藏室,看到里面有很多橡子和松子。

      在一次活動中,我們聘請了一位在動物學(xué)領(lǐng)域做研究員的寶媽來講授昆蟲知識。她要在場的孩子們將各種活的昆蟲放在手上,幾乎每個小女孩都嚇得大叫,悠悠卻勇敢地接受挑戰(zhàn),讓人家將一只活的蝴蝶放在她的鼻子上。蝴蝶在她鼻子上停了好一會兒才飛走,她感到有輕微的瘙癢。這位媽媽講解說:“鼻子對蝴蝶來說是十分理想的棲息地。蝴蝶甚至?xí)斐鲇|角探尋有味的汗液呢!”

      上小學(xué)后,悠悠待在城市里的時間更多。不過她還保持著跟昆蟲及其他小動物的親密接觸。剛上一年級的時候,悠悠在功課多的時候心浮氣躁,她一回家就把頭埋在狗毛里,或是逗弄一下花盆里的小蚯蚓,給籠子里的小倉鼠喂食……這些近在咫尺的熟悉味道,與動物們的肢體撫觸,都能平復(fù)悠悠的煩躁情緒。

      接觸自然還讓女兒學(xué)會了獨處。孩子與自然有親密的接觸以后,就不怕寂寞,能夠放飛想象力來繪畫與寫作,就不需要電子游戲、卡通動漫、虛擬社交等來填補空虛。

      上小學(xué)后,悠悠跟大自然接觸的時間少了,但她仍能夠借助樓下的小公園來享受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春夏秋冬,通過文字和圖畫來感受自然之美。

      悠悠一二年級時喜歡看《花園里的一年》《不一樣的卡梅拉》等繪本,從三年級時就閱讀莫言、沈石溪、杰克·倫敦等人的小說。她這種“能坐得住、能沉下心”的氣質(zhì),在小學(xué)四年級以后幫助她成績不斷提高。她在閱讀時,眼里總閃現(xiàn)出小小的頓悟。在老師幫助下,她將感悟化作詞句優(yōu)美的作文,或充滿鄉(xiāng)土氣息的圖畫,還屢屢獲獎呢!

      帶“塑料兒童”親近自然

      (宋女士,33歲,小學(xué)教師)

      暑假期間,在北京工作的姐姐將她的雙胞胎兒子小尼和小米寄養(yǎng)在我們家。她拜托我管制手機電腦、要求孩子按時作息,還要帶他們親近大自然。我跟老公精心準(zhǔn)備了一系列活動,沒想到結(jié)果讓人大吃一驚。

      首次驅(qū)車到郊外登山時,我4歲的女兒興致勃勃地看著窗外的美景,他們兩兄弟卻鴉雀無聲,埋頭在漫畫書里。高山森林、藍(lán)天白云、紅花綠草、小鳥鳴叫……他們打了免疫針?biāo)频臒o動于衷。搭帳篷、拾枯樹枝、生火燒烤等極有樂趣的事,他們卻沒一點興趣,坐在厚厚的防潮墊上懶得動一動。

      第二次活動是欣賞海邊的美景,本地的小孩都踴躍地游泳、抓螃蟹、壘沙丘,他們卻坐著討論電子游戲的裝備,仿佛大自然對他們來說不存在一樣。

      我想到作家三毛的散文《塑料兒童》。她在文中說:“草叢里數(shù)不清的狗尾巴草在微風(fēng)里搖晃著,偶爾還有一兩只白色的蝴蝶飄然而過,我奔入草堆里去,本以為會有小娃娃們在身后跟來,哪知回頭一看,所有的兒童都站在路邊喊著:‘姑姑給我采一根,我也要一根狗尾巴……好深的草,我……不敢進去。

      “二十多年的距離,卻已是一個全新的時代了。這一代還能接受狗尾巴草,只是自己去采已無興趣了,那么下一代是否連墻上畫上的花草都不再看了呢?”endprint

      三毛真有先見之明,如今大城市的孩子對電子屏幕之外的東西缺乏興趣,用“塑料兒童”來稱呼他們一點都不為過。

      有人在海灘上放風(fēng)箏,我老公和女兒也加入其中,在小尼、小米面前跑來跑去。小尼卻說:“真沒勁!”小米也說:“要是帶手機來就好了!”

      有個區(qū)域可以捉魚,很多孩子站在黃色的渾水里玩得很開心。我脫了襪子,下到水里,用夸張的聲音對小尼和小米喊:“小魚啃我的腳趾縫呢,太癢了,救命啊……”女兒銀鈴般的笑聲吸引了兩個哥哥,我們故意假裝比賽想讓小尼和小米下來,說:“比比看,咱們誰抓的魚更多!”一聽要比賽,小尼和小米的好勝心被激發(fā)出來,立刻脫掉鞋子下到了水里。魚兒游得很快,抓住又溜走。失敗多次之后,小尼找到了竅門,對身邊的幾個孩子說:“你們把魚趕到我這邊來!”然后,他兩腿并攏,雙手合成弧形在水面上,等到魚兒游來時就用力一兜。真的抓住一條!小尼漸漸找到了“小領(lǐng)袖”的成就感,玩得不亦樂乎;小米也交到了新朋友,玩得非常起勁!

      我感到欣慰:這才是孩子應(yīng)該有的樣子嘛!雖然這里的海比不上他們曾去的馬爾代夫和巴厘島,然而孩子的天性與童真卻是不應(yīng)該因地而異的,在哪里都應(yīng)得到盡情釋放!

      從此,我跟老公每周輪流帶他們出去玩。我們不斷想新花樣,進行沙灘排球、沙灘足球、沙灘接力賽等競技類活動。

      一次,我們穿著套鞋去捉螃蟹。小米的手被蟹螯夾了一下,痛得嗷嗷叫。小尼恰巧用棍子戳洞,逼出一只螃蟹,小米立刻忘記疼痛追上去捉。捉住之后,小米興奮地沖我的手機擺出勝利者的姿勢。我把那段視頻發(fā)給姐姐時,她驚訝地說:“小米很脆弱,動不動就像女孩子一樣哭鼻子,我用了很多方法都治不好,看來瘋玩的過程讓他更像男子漢了!”

      還有一次,我們?nèi)ド缴系霓r(nóng)家樂小住。我們在溪邊玩水后,摸黑往農(nóng)家樂走。兩個孩子從來沒見過那么黑的夜,四處都沒有燈,黑魆魆一片。小米說:“我怕鬼,好黑啊,快跑啊……”小尼故意發(fā)出奇怪的聲音,小米就用力抓緊我的手,往農(nóng)家樂的燈火處飛奔而去。我一邊握著手電筒一邊跟他瘋跑,累得氣喘吁吁。隨后趕到的小尼驚訝地說:“你竟能跑這么快?真是不敢相信!”原來,小米在學(xué)校里體育成績一直不及格,那天卻跑出了“歷史最好成績”。

      在那幾個晚上,我?guī)麄內(nèi)タ丛乱姴荨⑽灮鹣x。他們將平時從電視和書本里學(xué)到的知識講給我聽,比如夜蛾如何從夜間草淡黃的花朵中吸食花粉、螢火蟲如何繁衍后代……在溝通中,我由衷贊嘆大城市的教育讓兩個孩子掌握了那么多知識和資訊。他們則認(rèn)為大城市的豢養(yǎng)生活將自己變得紙上談兵、弱不禁風(fēng),是我們這種小地方的山川河流、動物昆蟲激發(fā)了他們的生命力。有了在大自然中的成功感,網(wǎng)癮自然而然地就沒有了。

      在假期快要結(jié)束的時候,姐姐姐夫也來跟我們一起住了幾天。曬得又黑又瘦的小尼和小米已學(xué)會用網(wǎng)兜捉蝴蝶、去樹下找蟬蛻、挖蚯蚓釣魚,還迷上了沙灘排球。在大城市長大的姐夫都不敢相信那兩個野性十足、上躥下跳的男孩竟然是他的孩子??吹叫∶啄芘苣敲纯?、小尼對電子游戲興趣大減,姐夫發(fā)朋友圈感嘆:“怪不得愛默生說‘培養(yǎng)好人的秘訣就是讓他在大自然中生活,明年暑假還要讓他們來老家親近自然!”

      如何醫(yī)治自然缺失癥?

      (陳教授,兒童心理學(xué)家)

      說到如何醫(yī)治自然缺失癥,很多家長的答案是:“帶孩子去親近大自然,不就好了嘛!”事實上,無數(shù)旨在幫助孩子親近大自然的夏令營和野外拓展活動,都變成了“手機營”或“電子游戲交流營”。很多家長帶孩子去戶外,孩子卻依然埋頭玩手機。這種身在自然心在網(wǎng)絡(luò)的情況,在都市“宅娃”中越來越普遍。如何治標(biāo)又治本地醫(yī)治“自然缺失癥”,有關(guān)專家正進行探索。

      早在盧梭的《愛彌爾》、梭羅的《瓦爾登湖》等名著中,智者們就提出一系列建設(shè)性主張。比如用戶外活動、散步、露營、野外垂釣或野外動物觀賞,以及種植和園藝等方式,讓孩子們在真實的世界里學(xué)習(xí),拉近生活與自然的距離。

      在歐美一些發(fā)達國家,人們將這些理論付諸實踐。比如在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州,亨廷頓地區(qū)的孩子在學(xué)校附近的小溪采集數(shù)據(jù),將課堂學(xué)到的分?jǐn)?shù)、百分?jǐn)?shù)、統(tǒng)計學(xué)知識與自然報告結(jié)合起來。在中國的精英階層,有像明星王菲、李亞鵬這樣的父母,就十分看重自然教育,他們曾帶孩子堅持七年風(fēng)雨無阻,160多次去十三陵水庫做科學(xué)觀測,記錄氣溫、水溫、植物、動物的數(shù)據(jù),深入探索二十四節(jié)氣與大自然的關(guān)系。

      對我們普通的父母而言,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來幫助孩子。

      定期開展親子戶外活動。根據(jù)上海綠洲生態(tài)保護交流中心的調(diào)查報告,高達51.4%的孩子從不或極少在節(jié)假日進行戶外活動。對戶外活動保持“隨性而為”的家長們,大都常年宅在家里。

      可見,家長們必須撥出固定的戶外親子活動時間,風(fēng)雨無阻地堅持。我建議家長做好計劃與攻略,充分利用每一個假期。宿營與探險,是每個孩子內(nèi)心的渴望,家長不妨帶孩子去嘗試。那些尚未被過度開發(fā)的自然景觀,更容易培養(yǎng)孩子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在6歲之前,孩子是通過感覺來認(rèn)知事物的。大自然的芬芳與色彩、時令的變化、植物與動物的觸感和成長,都是孩子必不可少的感性認(rèn)知,日后會成為孩子知識積累的基礎(chǔ)。這要求在戶外活動時,不要攜帶電子產(chǎn)品,激發(fā)孩子集中注意力來充分感知自然。

      深入觀察,用心體驗。城市里的生態(tài)景區(qū)很多,走馬燈似的游玩并不能讓孩子產(chǎn)生豐富的內(nèi)心體驗。家長們不妨選擇一個固定的地方帶孩子多次游玩、深入觀察。重復(fù)的觀察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毅力,做觀察筆記、寫生繪畫、繪制觀測報告圖等方法,都可以克服當(dāng)代孩子華而不實、不求甚解的“浮躁病”。

      有一位家長每次帶女兒去植物園,都帶著本子和筆,記錄一種植物的科屬、產(chǎn)地、習(xí)性,并且畫出植物的樣子。這種積少成多的訓(xùn)練,讓孩子在享受視覺之美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觀察能力和自學(xué)能力。在學(xué)校組織的春游中,她跟同學(xué)們講櫻花的種類、產(chǎn)地及特征,比導(dǎo)游還專業(yè)。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資源。像前文中的蔣先生一樣經(jīng)營戶外拓展機構(gòu)的家長畢竟是極少數(shù),大多數(shù)家長是案例中宋女士一樣的工薪族。然而,擁有不同資源的家長皆可以用身邊的自然教育來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一棵菜、一把面、一只寵物、一枚魚餌、一把蒲扇,上學(xué)路上撲一下蝴蝶、散步途中繞開蚯蚓、陽臺看星星記節(jié)氣、觀察一只蝌蚪如何變成青蛙、冬季堆雪人做冰雕、雨天聽雨打芭蕉的聲音……都是自然教育的好素材。孩子看到家長興致勃勃地去探索,樂此不疲地去欣賞自然時,也會去仿效,并逐漸萌生出一顆熱愛自然、感恩生活的心。

      〔編輯:馮士軍〕endprint

      猜你喜歡
      小米家長孩子
      傳遞
      家長日常行為規(guī)范
      趣味(語文)(2020年11期)2020-06-09 05:32:30
      我心中的好家長
      杜小米的夏天
      讀《幸福的小米啦:小米啦發(fā)脾氣》有感
      可愛的小米
      家長請吃藥Ⅱ
      螢火(2016年7期)2016-07-19 08:18:54
      孩子的畫
      孩子(2016年5期)2016-05-06 12:24:50
      孩子的畫
      孩子(2016年4期)2016-04-13 12:28:43
      孩子的畫
      孩子(2016年3期)2016-03-11 12:32:40
      南丰县| 凌源市| 钟祥市| 台南县| 四子王旗| 远安县| 航空| 万源市| 海南省| 东乌珠穆沁旗| 涟源市| 木里| 尼勒克县| 长子县| 岑巩县| 山西省| 沛县| 繁峙县| 张北县| 成安县| 昌吉市| 台东县| 河东区| 绿春县| 双流县| 临澧县| 修文县| 沙洋县| 通州区| 华阴市| 武隆县| 萝北县| 花莲市| 友谊县| 五华县| 邵阳市| 楚雄市| 环江| 肥城市| 集贤县| 威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