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錢 蕾
家園攜手,正確處理幼兒的逆反心理
文 錢 蕾
越來越多的父母都有這樣的感覺: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他們越來越不聽話,甚至公然與父母唱“對臺戲”。很多父母為此叫苦不迭、束手無策。其實這是孩子在某一年齡段表現(xiàn)出來的心理特征,也就是所謂的逆反心理。從另一角度講,這種逆反心理的出現(xiàn)也是正?,F(xiàn)象,如果一個孩子對父母的管教百依百順,毫無主見,那么這個孩子要么智商不高,要么就是缺乏獨立意識。但是如果對孩子表現(xiàn)出的逆反心理不加以正確引導,那么就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幼兒;逆反心理;家園合作
幼兒的逆反行為給家長帶來了很大的煩惱和困惑。那么,什么是幼兒的逆反心理?幼兒逆反心理是怎樣產(chǎn)生的?如何通過家長和幼兒園來解決這一問題?幼兒逆反心理是否一無是處?
(一)什么是幼兒逆反心理
所謂逆反心理不是一種異?,F(xiàn)象,它是由于父輩和子輩之間價值觀的不一致而產(chǎn)生的正常的心理。一般來說,孩子在發(fā)育的過程中會有兩個逆反期。第一個反抗期是在三四歲的時候,這個時候由于兒童的自我意識發(fā)展,說話、運動、認識事物能力的發(fā)展,他會感到有些事情自己可以做了,所以跟父母親的教育觀點就會產(chǎn)生沖突。第二個反抗期是在青春期前后。從心理發(fā)育的角度來說,這都是孩子的正常心理發(fā)展,但對父母親來說,會覺得孩子在對抗自己。
(二)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
1.期望過高
現(xiàn)在的家長大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他們往往忽視了孩子自身的素質和能力,不考慮他們的興趣、愛好。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家長提出的要求應比孩子的實際能力略高一點,讓他們“跳一跳能摘到樹上的果子”,使他們經(jīng)過努力,都能圓滿完成任務,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孩子就會不斷增強自信心并獲得成就感。
2.期望嚴厲
現(xiàn)在,有些家長還是滿腦子的“不打不成才”的觀念。認為“嚴”就是體罰,很少考慮孩子的自尊心,隨意在外人面前揭孩子的短處,甚至諷刺、挖苦,有時還對孩子動武。正確的做法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把他們當成開始有獨立意識的小伙伴。千萬不可居高臨下,以勢壓服。
3.壓抑好奇心
孩子的探索欲望特別強,世界對他們來說充滿神秘和驚奇,大人司空見慣、不以為然的事物,他們都要問問、玩玩、摸摸,有時就難免會闖禍。如果家長不了解他們的好奇心,認為這是胡鬧,打罵孩子,就很自然地會引起他們的不滿情緒。明智的家長應該這樣告訴孩子:“你想知道的事情,如果告訴爸爸媽媽,我們會想辦法幫你解答的?!边@樣,既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又使他們懂得了不少道理。
4.厭煩的嘮叨
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唯恐他們不聽,就嘮叨不休。如果孩子長期處于這種“馬拉松”式的說教環(huán)境中,就會產(chǎn)生心理障礙。即使明知道家長說得有理,他們也不樂意聽。
(三)如何和家長一起解決問題
1.善于理解孩子的心理
家長要看到孩子的成長,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與他們建立一種親密的、平等的朋友關系,并允許孩子也能參與家庭的管理。要有勇氣向孩子請教,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過失。
2.具體措施
(1)尊重孩子,不要總對孩子說“不”。孩子們的自我意識產(chǎn)生后,他們希望自己和大人有平等地位,對大人的要求也是有選擇地接受。如果孩子必須順從的話,也不要用強制式或命令式的口吻,而應以平等的姿態(tài),征詢孩子的意見,讓孩子做出選擇。有些家長為體現(xiàn)自己的權威性,對孩子本已喜歡做的事也要下達命令,結果孩子反而不做了。家長要尊重孩子,相信孩子,以免使孩子產(chǎn)生對立的情緒。
(2)盡量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強烈的自主愿望使孩子什么都想去試,什么都想去做。過度的包辦代替,會使孩子失去許多學習探索的機會;而一味地斥責制止,又會使孩子和成人對立起來。所以父母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滿足他們的好奇心。
(3)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父母可以從孩子的言行中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作為因材施教的依據(jù)。通常情況下,容易產(chǎn)生逆反心理的孩子都有爭強好勝的特點,父母就應抓住孩子的這個特點進行正確的引導。
3.具體方法
逆反表現(xiàn)非常強烈的幼兒,我認為還可以結合一些具體的操作方法,對其進行矯治。
(1)“消退法”。指在一定情境中,行為者產(chǎn)生了以前被強化的反應,此時通過消退程序即停止強化來使某種反應的頻率降低。
(2)“自然結果法”。即當孩子的錯誤行為發(fā)生時,我們不必去追究其原因,只讓這種錯誤行為獲得其自然的結果。這種方式常常能有效地處理一些問題,如不服從指導、違反規(guī)定、不合作行為等。例如,我班的樂樂吃飯上課總是愛搖擺小椅子,問他椅子應該怎么坐的,他回答得很快,說要好好地坐。但當老師一轉身他又恢復原樣。既然如此我就暫且先把他的椅子保管起來,讓他感受一下站著的感覺,感受一下不愛護小椅子的感覺,允許他以后吃飯上課都可以站著。半天后,問他喜歡站著還是坐著,樂樂馬上說喜歡坐著,隨后我又和他講了好多,現(xiàn)在他的這個壞習慣改掉了。
(3)“間歇強化法”。即一種偶然地(或間歇地)而不是每一次都對所發(fā)生的行為進行強化的方法。例如小宇是個4歲的小男孩,他性格很倔,而且也很愛看電視。父母經(jīng)常來園反映他在家很霸道,電視一個人獨占。打開電視后自己去做別的事情,如果爸爸媽媽要他換一下節(jié)目他馬上就說“我要看的”,以自我為中心的現(xiàn)象很嚴重,而且每晚不到11點是不睡覺的。為了矯治小宇的這種不良習慣,我就找他談話,規(guī)定他每天電視最多只能看一個小時,可以看一些少兒節(jié)目和動畫片,武打片不能看,到8點30分就要上床睡覺。如果他在家按時完成了就表揚他,如果沒按時完成就批評他,并不讓他看電視。這樣,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小宇的這個壞習慣改了好多,在家他變乖了,聽爸爸媽媽的話,而且養(yǎng)成了按時看電視、按時休息的好習慣。
(4)“負強化法”。指在以辨別性刺激或情境下,行為者發(fā)生一種行為,結果可引起厭惡刺激的移區(qū)或取消,則可以在同樣情境下,該行為的出現(xiàn)率就會提高。如我班的慧慧經(jīng)常喜歡咬指甲,跟她說過了不能咬,過了一會兒她又在咬了,怎樣教育都沒用。無奈之下,父母在她的手指上涂胡椒粉,也請我們老師配合注意她的情況。過段時間,慧慧不再咬指甲了,而是把指甲及時剪掉。父母看到后很高興,就不再在她的手指上涂胡椒粉了。這時的慧慧咬指甲的行為減少了,剪指甲的行為卻增加了。每次指甲一點點長她就要媽媽或老師給她剪一下。
(四)孩子逆反心理的正效應
孩子的逆反心理始終被認為有礙兒童身心健康。其實,逆反心理并非一無是處,它雖有妨礙孩子身心發(fā)展的一面,但也有很多正效應。
1.產(chǎn)生逆反心理是幼兒教育弊端的曝光
當前,幼兒教育在方式、方法上存在許多問題。比如,許多年輕的父母不了解幼兒年齡特點和身心發(fā)展水平,對兒童提出的要求過高,讓兒童承受的學習任務過重;不知道兒童具有多方面發(fā)展的潛能和資質,具有多方面的興趣和愛好,為孩子過早定向,強制兒童過早地從事長時間的專業(yè)訓練。也有些父母脾氣暴躁,還有一些父母卻相反,視自己的孩子為“太陽”,一切以孩子為中心,百依百順。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可以說正是這些教育弊端造成的。教養(yǎng)方式和手段違背孩子的天性,自然會引起孩子的抵觸、對抗和逆反心理。
2.逆反心理包含有許多積極的心理品質
兒童產(chǎn)生逆反心理,是其天性的自然流露。它從另一方面反映了幼兒自我意識強、好勝心強、勇敢、有闖勁、能求異、能創(chuàng)新?,F(xiàn)代社會充滿競爭,迫切需要具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開拓、能進取的人才。因此,父母要善于發(fā)現(xiàn)逆反心理中的創(chuàng)造性品質和開拓意識,并合理引導。只要引導得當,逆反心理是能夠在現(xiàn)代社會發(fā)揮積極作用的。
3.逆反心理在某種程度上能防止其他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質的形成
逆反心理強的孩子,在不順心的情況下,在憤懣、壓抑、不滿的時候,敢于發(fā)泄。他們不會有畏縮心理、壓抑心理,他們也不會懦弱、保守、逆來順受。他們以這種形式保持心理平衡,有時也能起到維持身心健康的作用。
逆反心理不再是人們簡單定義的“壞”或“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相反,它正預示著一些積極的心理健康因素,只要我們能夠抓住這一教育的大好時機,幼兒的主動性將大大加強。
(江蘇省揚中市機關第二幼兒園)
[1]文萍.心理學理論與教育[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朱智賢.心理學辭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龍驚云.奇妙的逆反心理[J].心理世界,2005,(6).
[4]楊震.用心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J].家教,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