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乃飛
人狐為鄰
從前,有一個村子,村里早年間出過一個在京城做尚書的大官,于是村子就被人們叫做“尚書村”。那個做尚書的大官死后葬在離村子幾里遠的一個大墓里,叫做“尚書墳”。也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尚書墳里住進了一群狐貍,他們進進出出都有車馬,還有丫環(huán)仆從。村里人與狐貍不相來往,井水不犯河水。
那一年,狐貍中有娶親的,他們根本就不避諱人,大搖大擺地抬著轎子,從尚書村的村頭路過。村里人都看到了,那是一頂八抬大轎,整個轎子用紅紅的綢緞裹著,很是氣派。村里人窮,娶媳婦用不起轎子,看到狐貍的轎子,都很眼熱。有人就說:“我們和狐貍住得這么近,也算是鄰居了,問他們借點東西,應該沒問題吧?”
沒多久,村里有一戶人家要成親,想起了狐貍娶親的事,就突發(fā)奇想,到尚書墳前點上三炷香,禱告說,想借鄰居的轎子,用完了一定歸還。等他禱告完了,回家一看,家里真的多了一頂轎子!看來那群狐貍還挺顧惜鄰里情分的。有了這頂轎子,喜事辦得很體面。
從此,村里誰家娶媳婦,就到墳前點三炷香,再禱告一番,那轎子就會飛到家里來。等娶完媳婦,在轎里放上一些糕點禮品,表示答謝,再點上三炷香禱告一番,轎子就會飛走。
有來有往
這一年,快要過年了,村里來了一個精瘦的老頭。老頭看上去很精神,特別是兩只眼睛,閃著狡黠的光芒。老頭一進村,就向大家打招呼,說:“我姓胡,做了這么多年鄰居,也沒來串個門。”
村里人想了半天,哪有這么個鄰居呀?老頭對一個村民說:“你家小子前幾天成親,還用過我家的轎子呢?!?/p>
這么一說,大家都明白了,這老頭就是尚書墳里的狐貍,看他年齡這么大,應該是狐貍精的頭了。村里人就客客氣氣地問老頭有什么事,老頭說:“我這次來,是想向村里借一樣東西?!?/p>
村里人問老頭要借什么,老頭說:“這不馬上要過年了嗎?我們要招待親戚,得蒸饅頭,要磨很多面,可我家的磨很小,一時半會兒磨不出來,想借你們村里的大磨用用?!?/p>
村里有一口大磨,一回磨幾十斤面沒問題。借東西有來就有往,既然人家開口了,村里人當然就同意了。有人說:“只要你們用得著,盡管來磨面就是,我們這里有拉磨的驢馬,想用哪頭用哪頭?!?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7/10/11/gshu201719gshu20171944-1-l.jpg" style=""/>
老頭卻說:“我想借你們的磨拿回家去用?!?/p>
村里人都愣了,這磨有幾千斤重,自打放到磨坊里,還從沒挪動過呢。老頭要把大磨拿到尚書墳里,那得用多少人拉呀?
老頭似乎看透了大家的心思,說:“這個你們不用擔心,我自有辦法把磨弄走?!?/p>
村里人答應了。
第二天,村里突然刮起了旋風,旋風刮啊刮,刮到磨坊那里,一下子把石磨卷了起來。村里人看到,那幾千斤重的石磨被卷在半空中,忽忽悠悠地向尚書墳方向飄去。大家無不咋舌——這狐貍精的法力也太高了!
十幾天后,又一陣旋風刮來,石磨被卷了回來,安安穩(wěn)穩(wěn)地放到了磨坊里。石磨上還有幾袋子面,看來這是答謝的禮物。村里人把面分了,每家都得了一瓢面。有人發(fā)現(xiàn),磨眼里還有很多遺落的面粉,把那些面粉掃出來,竟然也裝了半袋子。
一時,村里人議論紛紛,尚書墳里的狐貍真有錢啊,過個年,光面就磨了十幾天,還不知酒肉要置辦多少呢。
借點人氣
等過了年初五,那個精瘦的老頭又來到了村里。他對大家說:“真不好意思呀,這回還想麻煩你們一點事兒?!?/p>
村里人問這回借什么,老頭說:“這回不是借東西,是想借人。”
村里人愣了,問要他們干什么活,老頭說:“也不是干活,就是想讓你們捧個人場,湊點人氣。”
老頭說,他在京城里有一門親戚,已經(jīng)多年不走動,今年突然來信,說初八要到他家來走走。那個親戚可了不得,要錢有錢,要權有權,出行一次,地動山搖??勺约杭胰硕∠∩?,出來迎接,顯得太丟份兒了,就想請村里的鄉(xiāng)親們去捧個人場。
老頭提出了要求,親戚的轎子來了,村里人只管站在路邊,等轎子到了跟前,他們張嘴喊話就行了,別的都不用管,到時候少不了好處。
上回借磨,村里人已經(jīng)嘗到了甜頭,知道老頭說話算數(shù),于是就答應老頭,初八晚上去捧人場。
轉眼到了初八那天,村里人按著事先約定的,早早地站在村頭的路邊等著。過了一會兒,前面隱隱看到燈光, 還傳來敲鑼的聲音。等走近了,大家才看清,隊伍最前面是十幾個大漢舉著燈籠,一隊隨從邊走邊敲鑼,接著有幾十個人騎著高頭大馬經(jīng)過,最后才是一長溜八抬大轎。
村里人都被這氣派給驚呆了,有到過縣城的村民,見過縣太爺出門,那氣勢比這可差遠了。等轎子到跟前了,大家才想起喊話來,就張開嘴齊聲喊:“恭迎太夫人!”
只聽轎子里一個老太太說:“這么冷的天,難為大家在這里迎候著,賞!”
一個隨從拿出個袋子來,“嘩嘩”地向空中撒著什么。大家拾起來一看,我的媽,是銀元呀!
等第二抬轎子來了,大家又喊:“恭迎老夫人!”
轎子里的人說:“給大家賞錢,買壺酒喝?!庇钟须S從把錢撒在路邊,大家一陣哄搶。
等第三抬轎子來了,大家就喊:“恭迎老先生!”
轎子里一個男人說:“大家辛苦了,賞!”
就這樣,十幾抬轎子過去了,整個隊伍浩浩蕩蕩地向著尚書墳的方向而去。村里人人都拾了不少銀元,這個年過得十分紅火。
鄰里反目
這天,村里幾個年輕人在一起玩牌,有個叫房二的說:“我怎么琢磨著,那些狐貍精和咱們做鄰居,不是個事呀?!?/p>
有人問:“怎么不是個事了,這不挺好嗎?”endprint
房二說:“尚書墳本來就是咱的祖墳,那些狐貍住進去,卻成了尚書墳的主人,我們反倒被使喚來使喚去的,這還有天理嗎?”
房二這么一說,大家一琢磨,也是這個理。房二又說:“我們應該把那些狐貍精趕走,把尚書墳里的東西拿出來。像那頂轎子,本來就是我們祖宗的,我們想用,反而要向那些狐貍借,這公平嗎?”
有人說,狐貍有法術,怎么惹得起呢?房二說:“再有法術,畢竟是狐貍,是畜類,怎么能跟我們人比呢?我就不信斗不過它們?!?/p>
于是,房二和幾個年輕人商量好,先看那些狐貍是怎么進的墳。他們在尚書墳邊上轉了五天,終于看到一只狐貍鉆進一叢荒草后就消失了。房二順著狐貍消失的方向走去,果然發(fā)現(xiàn)了墓道口?;厝ズ?,他們請了一個道士,畫了一道能鎮(zhèn)住狐貍精的符。
這天夜里,大家舉著火把來到墓道口,房二先把符貼上去,然后向里面喊:“狐貍精們聽著,你們占用這里很久了,這是我們祖先的墳,現(xiàn)在請你們搬出來,如不出來,我們可就放火了?!?/p>
剛喊了兩遍,突然一陣旋風刮來,旋風過后,只見十幾只狐貍站在墓頂上,一只老狐貍張嘴說話,聽聲音,就是來過村里的那個老頭。他張口說:“你們這些人聽著,當年我未得道時,尚書大人曾有恩于我。他一生清廉,以致子孫窮困,我本想借機幫襯你們,不料你們竟不知足,為發(fā)財起了歹心。我們全家現(xiàn)在就走,墳里的東西分毫不動,你們請自便吧?!?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7/10/11/gshu201719gshu20171944-3-l.jpg" style=""/>
說罷,老狐貍一縮身子,念了幾句咒語,一股旋風刮來,十幾只狐貍眨眼就不見了。
幾個年輕人都看愣了神,過了好半天,房二才說:“還愣著干什么?快進墳里拿寶貝呀!”
大家順著墓道鉆進去,可等見到墓室里的情形,都傻眼了。他們原以為,墓室里一定金碧輝煌,堆滿了金銀財寶,可進來后一看,什么都沒有——墓室里是有一頂轎子,卻是紙糊的,那些桌椅、餐具、丫環(huán),都是紙糊的,若是拿出墳去,一陣風就吹沒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什么都沒拿,就都耷拉著腦袋回去了。
村里有個老人聽說了這件事,就說:“咱們祖宗做的是清官,清如水明如鏡,聽說他死后都沒錢把棺槨運回故鄉(xiāng)來,靠鄉(xiāng)親們湊錢才能魂歸故土。他的墳里怎么會有寶貝呢?”
這以后又過了很多年,尚書村還是那么窮。村里人回憶起往事,就會看著尚書墳的方向,長嘆一口氣,說:“那伙狐貍精也不知到哪里去了,其實有他們做鄰居,還是不錯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