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亮
(四川省富順縣農牧業(yè)局643200)
利用蚯蚓處理肉牛養(yǎng)殖場糞污技術
李亮
(四川省富順縣農牧業(yè)局643200)
自2008年以來,隨著國家加快發(fā)展草食家畜的相關政策出臺,富順縣肉牛養(yǎng)殖業(yè)也進入快速發(fā)展階段,各種規(guī)模肉牛養(yǎng)殖場不斷出現。為解決隨之而來的糞污處理問題,我們借鑒推廣了成都市農林科學院畜牧研究所利用蚯蚓處理肉牛養(yǎng)殖場糞污的技術,并取得了一定效果。本文結合富順縣的利用情況就該技術做簡要介紹。
通過蚯蚓的新陳代謝作用,將牛糞轉化為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特性俱佳的蚯蚓糞,同時獲得高蛋白飼料(蚯蚓)和優(yōu)質有機肥 (蚯蚓糞)。蚯蚓的加入使得糞便中有機物的發(fā)酵分解速度提高3~4倍。
操作流程見附圖。
背陽、通風、排水良好,以適應蚯蚓喜陰暗,晝伏夜出的習性。同時應注意避開人場嘈雜、噪聲、震動嚴重的地方,在推廣過程中,為方便運輸和利用,一般場址選擇在養(yǎng)殖場的周邊和牧草種植配套選擇。
表面寬度1~1.2m,過道分寬窄2種,寬的過道1m,窄的過道0.5m,一般在富順等丘陵地區(qū)多采用較窄的過道。
牛糞60%,秸稈 (包括牛吃剩的草料、廢棄的墊料、雜草等)40%,混合均勻,使飼料碳氮比在2﹕3左右,同時要求去雜和碎細。若是秸稈類的飼料要切短,鮮牛糞先曬幾天以減少異味。
采用堆積法,將上述配料加水拌均,混合后,料的含水量保持在50%左右,而后混合堆積在避風朝陽處,發(fā)酵堆寬1.2~1.5m,高1m,長依量而定,自然堆積,不壓實,面覆蓋長切的稻草和麥草用塑料布覆蓋,防干保溫,以利微物分解。
3~4d后當料溫升至 50~70℃后開始下降,進行翻堆,將料內外上下翻勻,特別將四周未發(fā)酵好的飼料埋人堆中。半個月左右可翻堆1次,每次均注意補充水分,共翻堆2~3次,到料溫不再升高,飼料呈黑褐色,質地松散、無惡臭、不黏滯,即飼料已達腐熟標準。
pH值6~8較適宜。在實際操作中,調pH值多用自來水淋洗餌料,待下部流出黑水為止。這樣既調節(jié)了pH值又洗去發(fā)酵過程中產生的有毒物質,還調整了餌料含水量。飼料的濕度應保持在60~70%之間,以防止干燥結塊或發(fā)霉變質。
為慎重起見,在正式養(yǎng)殖之前,應做飼料的鑒定投試,在料床上投放少量的蚯蚓,如果蚯蚓不愿進入料中,說明飼料腐熟不完全,需要繼續(xù)發(fā)酵。
按0.5~1kg/㎡投放種蚯蚓,3個月左右,當蚯蚓大量繁殖后,及時進行分池養(yǎng)殖。第一次采收6個月,以后每4個月一次。
飼料被蚯蚓吞食1個月左右,要及時補充營養(yǎng)豐富的新飼料,補料一般在清糞后進行,蚯蚓由上而下取食,糞粒排泄在面上長期堆積,對蚯蚓生長繁殖不利,應及時消除。刮取蚯蚓糞同時,在養(yǎng)殖床上補充新飼料。
用多齒耙疏松表面的蚓糞,等蚯蚓往下鉆后,刮取表面蚓糞,反復進行疏松床料和刮取蚓糞,最后蚯蚓集中在底層,達到收捕成蚓的目的。
蚯蚓干物質內蛋白質含量高達70%,并且含有多種畜禽、水產品生長發(fā)育所必需氨基酸。是珍稀名貴水產養(yǎng)殖品種的優(yōu)良活餌料。
可用作氨基酸葉面肥,促進生長;催花催果劑,加速花芽分化生長;促芽生根劑,加速新芽生長。
通過生物技術提取具有藥用價值的活性成分作為原料藥。主要有蚯蚓水解氨基酸原液、干粉;蚯蚓SOD酶原液、干粉;蚯蚓抗菌肽原液、干粉;蚯蚓復合酶制劑,包括蚓激酶、植酸酶、蛋白酶、脂肪分解酶等。
附圖 牛糞轉化為蚯蚓和蚯蚓糞流程圖
可用蚓糞作基礎原料加入各種花卉所需營養(yǎng),配制成各種花卉專用肥。
蚓糞中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并含有其他肥料沒有的18種氨基酸,可加速草坪生長,維持草坪常綠時間,還可改良土壤,是各國高爾夫球場、足球場首選肥。
按一定比例添加到飼料中,用以畜禽飼養(yǎng),可以提高動物的免疫能力。但因為其在畜產品安全方面沒有明確規(guī)定,特別是對其成分不清楚,我們一直沒有將其大規(guī)模推廣應用。
蚯蚓處理牛糞這項技術工藝簡便,費用低廉。其有效地將牛糞轉化成高效有機肥料和生物液體肥料等再生資源,用于生產出無公害和有機農產品,有效解決了廢棄物污染,節(jié)約了自然資源,而且由于產品質量大幅度提高,競爭力增強,還提高了種植業(yè)的經濟效益,從而實現生態(tài)、社會和經濟效益的良性循環(huán)。在推廣過程中,我們也遇到養(yǎng)殖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勞力投入;蚯蚓收集困難;蚯蚓基床上的雜草不能用除草劑等問題,這些都還需要進一步探索解決,但總體而言,該技術對于適度肉牛規(guī)模養(yǎng)殖戶是一種較好的糞污處理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