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晨光 溫逸俊 周秋香
摘要:2009年引進紅肉蜜柚于贛西地區(qū)種植,引種后的第3年開始試果,當年平均株產5~10kg,第5年株產50kg以上,表現(xiàn)為果實早熟,果肉紅色,口感較甜。
關鍵詞:紅肉蜜柚;引種過程;引種表現(xiàn);栽培技術
紅肉蜜柚是福建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平和縣小溪鎮(zhèn)科委、平和縣農業(yè)局等單位從琯溪蜜柚生產園中的芽變單株選育出的新品種,該品種于2005年9月25日通過由福建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認定委員會組織的技術鑒定。筆者自2009年于贛西地區(qū)種植該品種,現(xiàn)將紅肉蜜柚在贛西的引種表現(xiàn)及主要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引種過程
宜春市位于江西省西北部,東經114°23′,北緯27°48′,海拔高度128.5m。屬亞熱帶季風型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地勢開闊、陽光充足。筆者所在單位果園面積0.13hm2,于2009年少量引種于單位柑桔試驗園種植,后于2013年到湖南省常德市紅肉蜜柚場引進紅肉蜜柚苗214株栽種于單位豐產示范園內,引種后的第3年開始試果,當年平均株產產量5-10kg。
2引種表現(xiàn)
2.1植物學特性
宜春市農業(yè)良種研究所于2009年3月引進紅肉蜜柚種植,2014年4月調查發(fā)現(xiàn),幼樹樹姿較直立,成年樹半開張,樹冠半圓頭形。新梢綠色,三角狀,節(jié)間帶刺;1-2年生枝灰綠色,圓形;主干及骨干枝灰褐色。芽為裸芽,無鱗片,只有苞片。單身復葉,長橢圓形,葉尖鈍尖,多成缺刻,葉基楔形,葉緣全緣,葉面濃綠,光滑,葉背綠色,無油胞粗點分布,葉翼大,心臟形。總狀花序,部分單花;完全花,花絲粗、白色,花藥黃色,花粉多,花柱紫紅色,較對照品種琯溪蜜柚顏色深而均勻。幼齡樹一般每年可抽3-4次梢,萌發(fā)期分別在3月上中旬、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9月中下旬。
2.2開花結果習性
紅肉蜜柚植后若管理水平較高,第2年即有少量開花,第3年開始掛果、一般3-7個(每株5-10kg),第4年10-15個(每株15.0-22.5kg),第5年掛果30個以上(每株50kg以上)。據(jù)調查,該品種于3月下旬開始抽生花序、4月上旬花蕾開始露白,4月中下旬盛花,4月下旬~5月上旬謝花,5月中旬終花,5-8月是果實膨大期。
2.3果實品質性狀
紅肉蜜柚果實倒卵圓形,果形指數(shù)0.89,單果重1279-2043g、平均重1561g,橫徑15.2cm、縱徑17.0cm,果皮黃綠色,果肩圓尖、偏斜一邊,果頂廣平、微凹、環(huán)狀圓印不明顯,果面油胞較凸,皮薄、平均0.9-1.1cm厚。果心中空,囊瓣數(shù)12-16瓣,有裂瓣現(xiàn)象,裂瓣率46%,囊皮粉紅色;汁胞紅色,可食率65.45%,果汁豐富,酸甜適口,風味好,品質佳。但紅肉蜜柚果實不耐貯藏,有?;F(xiàn)象。
2.4綜合優(yōu)點
2.4.1果肉紅色,口感較甜。成熟后的紅肉蜜柚果肉鮮食口感較甜。經測定,紅肉蜜柚總酸含量0.47%~0.7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4%-13.8%,而普通蜜柚總酸含量為0.734%-1.01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11%。兩者相比,紅肉蜜柚的總酸含量較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較高,因此口感較甜。
2.4.2早熟。在同等栽培條件下,紅肉蜜柚的花芽萌動較普通蜜柚早,盛花期提前10-15d,因此果實成熟期比普通蜜柚早10d,于9月下旬-10月上旬成熟,能在中秋和國慶2個節(jié)日上市,具有較好的銷售空間和應節(jié)優(yōu)勢。
3主要栽培技術
3.1選用純正種苗,適時種植
在外觀上,紅肉蜜柚苗與普通蜜柚苗不易區(qū)別開來,因此種植戶應到正規(guī)育苗、有信譽的單位購苗,育苗單位應在經鑒定是紅肉蜜柚的無病柚樹上剪取接穗。砧木要求用酸柚,親和力高、根系好。嫁接苗出圃的標準如下:苗高40cm、莖粗0.6cm、具2條分枝以上的健壯苗木。種植時間應選擇春植或秋植,春植于2月底~3月初進行,秋植于10月并在枝梢老熟時種植為好。
3.2高標準建園,合理密植
新建柚園應選擇交通方便、周圍無污染、土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的地方進行,土壤以紅壤土或砂壤土為宜。山地應選擇坡度在25°以下,平原應綜合考慮地下水位和防洪排澇能力。種植時應選擇連片單一品種種植,禁止與普通蜜柚混淆,以免影響其商品性。栽植密度為平地行株距5m×4m、山地4m×3m,667m2植33-55株為宜。種植前按規(guī)劃挖長、寬、深均為1m的種植穴,挖后曬土,然后每穴分別施人雜草或稻稈50kg、有機肥50kg、花生麩2.5kg、磷肥1kg,并與土混合均勻,最后覆蓋一層表土,做成高30cm、直徑60cm的圓形土墩。種植時在土墩中心挖穴種植,讓根系自然舒展,不要接觸底層肥料,用細土填平,覆土至根頸,然后淋足定根水,再覆一次薄土,并用草覆蓋。
3.3科學施肥,增施有機肥
科學施肥是加速幼樹生長、促進提前掛果的先決條件。幼樹施肥應結合幼樹多次抽梢特點進行多次施肥,抽梢前施肥以促進抽梢和生長健壯,頂芽自剪后至新葉轉綠前施速效肥,能促使枝梢充實并促進下次抽梢。樹小根系幼嫩,宜勤施薄施。一般全年抽梢4次,梢前梢后各施1次肥,每次可用尿素或復合肥50-150g加糞水淋施,樹體長大后遇雨水較多時可開溝撒施。
掛果樹增施有機肥是提高柚果品質的根本措施之一。施肥以農家肥為主,無機肥為輔,及時補充所需微量元素。對株產50個果(共約75kg)的柚樹,每年每株應施糞肥25kg、花生麩10kg。蜜柚結果樹生長勢較旺,果實生長期較短,一年可施4次肥,重點是施好冬肥、花前肥、穩(wěn)果肥和壯果肥。3-5年生初結果樹在施足有機肥的基礎上,全年每株施純氮1kg、純磷0.48kg、純鉀0.5kg,之后根據(jù)掛果量逐年增加。冬肥約占全年施肥量的50%,以有機肥為主;花前肥于2月下旬施,以磷肥、少量氮肥和根外追肥為主;穩(wěn)果肥和壯果肥在4月下旬~6月上旬施下,以有機肥為主,結合用氮、磷、鉀肥,約占全年施肥量的40%,后期可用花生麩水加糞水淋施。施肥方法是在樹冠滴水線下開淺溝或放射溝將肥料施下。土壤干旱時可用水肥,雨季或土壤濕潤時也可干施。
3.4整形修剪
幼齡樹的修剪應強調抹芽控梢,待全株大部分末級梢有3-4條新梢萌發(fā)時即停止抹梢,適當疏除過密枝梢,剪去全部冬梢。初掛果樹要注意培養(yǎng)短壯春梢和秋梢,抹除夏梢和冬梢,疏刪直立枝,保留斜生枝或進行拉枝。盛果期成年樹及時回縮結果枝組、落花落果枝組和衰退枝組,剪除枯枝、病蟲枝;對骨干枝過多或樹冠蔭蔽嚴重的樹,可用大枝修剪法修剪,即鋸除中部直立性骨干大枝,短截或疏刪當年抽生的夏秋梢營養(yǎng)枝,調節(jié)翌年產量。將樹高控制在3m以下,形成自然開心型,主干高20-40cm,主枝3-4個,在主干上錯落有序地分布,主枝分枝開張角度30°-45°,各主枝上配置副主枝2-3個,主枝與副主枝上適當配置若干側枝。在修剪中,注意適當增留內膛枝。
3.5促花保果
為促進花芽分化,10月份左右應根據(jù)初掛果樹的樹勢適當控水,將直立枝拉成斜生狀態(tài),也可采取斷根或環(huán)割的方法,環(huán)割寬度掌握在0.1-0.2cm,以深達木質部為宜。對于結果母枝,應在花蕾期先疏花序后疏蕾,“去頭掐尾留中間,疏弱留壯花2朵”,摘除早夏梢,5月上旬生理落果后分2-3次疏果,留果應分布均勻,疏除病蟲果和畸形果。根據(jù)樹勢,適當增加果實數(shù)量,降低單果重,控制單果重在1.25-1.75kg,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果肉開裂,提高果實商品率。
3.6果實套袋
為減少農藥對果實的污染,可進行果實套袋,在第2次生理落果(即6月上旬)后進行果實套袋,采用35cm×42cm的藥性袋套果效果最好。在套袋前要先噴1次殺蟲劑和殺菌藥,套袋后可減少噴藥的次數(shù),以降低農藥使用成本,取得優(yōu)質豐產。
3.7綜合防治病蟲害
及時防治病蟲害是提高紅肉蜜柚產量和果實品質的重要因素,應采取綜合防治的方法。
3.7.1生態(tài)防治。及時清除果園內的雜草、雜木以及落果、爛果和病蟲為害果,盡可能減少病蟲的中間寄主。
3.7.2化學防治。紅肉蜜柚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潰瘍病和黑星病等,應針對病菌不同時期的發(fā)生規(guī)律,交替噴施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代森錳鋅600-800倍液、炭特靈800-1000倍液、可殺得600-800倍液等藥物。蟲害主要有銹壁虱、紅蜘蛛、潛葉蛾和介殼蟲等,可選用螨必殺1000-1500倍液、集琦蟲螨克1500-2000倍液、萬靈水1000-1500倍液等綜合防治,注意交替使用不同藥物,以提高防治效果。
現(xiàn)代園藝2016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