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濤
唐朝國子監(jiān)設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和算學。其中,書學生課程以字學為本,所謂“以《石經(jīng)》《說文》《字林》為專業(yè),余字書兼習之”(《舊唐書·職官志》)。與此配套,唐朝科舉設“書科”,考生來自書學生,考試“《說文》、《字林》,取通訓詁,兼會雜體者,為通”(《唐六典·禮部》)。專門教習書法是在弘文館,“貞觀元年,敕見任京官,文武職事五品以上”的子弟,“有性愛學書者,聽于館內(nèi)學書”(《唐六典·卷八》) 。
宋徽宗所置書學,仍以字學為本,兼習篆、隸、草三體,“篆以古文、大小二篆為法,隸以二王、歐、虞、顏、柳真行為法,草以章草、張芝九體為法”(《宋史·選舉志》)?;兆趲状瘟T復書學,大觀四年(1110)下詔,書學生的隸屬由國子監(jiān)改為“翰林書藝局”。曾召大書家米芾任書學博士。
然而,宋朝的書學教育成效并不理想。宋高宗趙構曾說:“先皇帝(徽宗)尤喜書,致立學養(yǎng)士,唯得杜唐稽一人”,還提到善篆法的徐兢曾是書學生(趙構:《翰墨志》)。南宋岳珂說:這兩人在宣和四年(1122)與米芾之子友仁同掌書學(《寶真齋法書贊》卷二十四),當是徽宗朝最后一任書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