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二毛
清淡豇豆
文 / 二毛
其實豇豆注定是孤獨的、清淡的、家庭的。最初豇豆是用來救荒的,明代《救荒本草》有記載:“救饑:采嫩苗葉炸熟,油鹽調(diào)食。(豇豆)角嫩時,采角食之,亦可作菜食。豆熟時打取豆食之?!痹谖夷侨庇蜕冫}的童年,也是上頓豇豆下頓茄子的,不過母親會變換花樣來吃,有涼拌豇豆、清炒豇豆、米湯煮豇豆、煮豇豆茄子、燒豇豆土豆、熗炒泡酸豇豆、清炒泡鮮豇豆等。特別是清炒泡鮮豇豆,我至今還常炒來佐酒下飯。做法是:三分之一泡豇豆、三分之二鮮豇豆,切成末兒;用菜油把泡豇豆炒香,加入鮮豇豆翻炒,加鹽及少許味精,再加青蒜苗末兒炒熟即成。那老泡菜的醇厚與鮮豇豆的清香相戀,至少能下半斤白米飯。
夏天,我喜歡用豇豆來煮稀飯。選四五十歲那種中年豇豆,松、泡、綿、軟,與米攪和煮爛后,柔稠之中散發(fā)出清香。再用泡豇豆與肉末兒(肥瘦各半)為餡,包幾個大肉包子就著稀飯吃:乖乖,炎熱的夏天就會像喝冷稀飯一樣清涼地呼嘯而過。川菜有一道家常菜,叫“爛肉豇豆”,也就是泡豇豆炒肉末兒,屬于偉大的下飯菜之一。它是用干辣椒、花椒與泡豇豆熗炒出來的。要讓它更好吃有四要點:一選最嫩的豇豆,用沿口壇泡;二用菜油炒;三是肉末兒里要有三分肥;四是臨起鍋時加些蒜苗末兒。不妨一試。
現(xiàn)在各地菜市都有泡豇豆賣,但幾乎都是沒有進入密封壇泡制、發(fā)過酵的,烹制出來就差了那么一種香和醇。大西南地區(qū)迄今還有用干豇豆燉老臘肉的習慣。干豇豆是用鮮豇豆過沸水,半生,然后撈起來曬干而成。烹制時,先用溫水發(fā)軟,然后與臘肉(臘豬蹄)同燉,什么調(diào)味料都不要放,臘香軟爛、飽含湯汁的干豇豆,會讓你滿口有一種淳樸而厚實的味道。干豇豆還可以用來燉雞、燒鴨、炒臘肉等。
二十年前讀到《隨園食單》時,覺得袁老先生的豇豆炒肉上菜前去肉存豆還是有些夸張了,香噴噴的嘎嘎(方言:肉)棄之不要而只吃豇豆,未免太奢侈了吧。后來才知道,這是淮揚菜獨到的賦味方式,即往往是用有滋有味有油水的雞、火腿、五花肉等,與無味的需要油水的海參、魚、素菜等同烹,使其“有味使之出,無味使之入”。
在四川風味的素食中,有幾道比較別致的豇豆菜肴:魚香豇豆、干煸豇豆及青椒豇豆。特別是魚香豇豆,是把川菜烹調(diào)中具有代表性的魚香味型用于豇豆,使其成菜具有咸甜酸辣鮮香,姜蔥蒜味突出的特點,是一款大酒大肉后解膩解酒的佳肴。豇豆還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般的與腰花、肝尖、雞絲、肉絲、魚片等葷東西同炒,其滋味口感都不錯。
屬豆科植物的豇豆混名最多,《廣雅》稱胡豆、(豆夅)(豆雙);《廣群芳譜》稱白豆、飯豆;《食味雜詠》稱江豆、裙帶豆;又稱長豆、姜豆、羹豆、腰豆、帶豆等,特別是(豆夅)(豆雙)之名,是指豇豆莢是成雙作對的,仔細回憶當年下農(nóng)場勞動時豇豆林的情景確也是這樣的,還有土家族民歌為證:送哥送到豇豆林,手摸豇豆述衷情,要學豇豆成雙對,莫學茄子打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