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是精神文化本身發(fā)展的需要,更是創(chuàng)新教育的必然要求,既豐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也增強了教育實效性,有利于高校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關鍵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重要意義
根據(j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發(fā)〔2016〕31號)文件精神,強化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發(fā)揮社會科學育人功能,加強對課堂教學和各類思想文化陣地的建設管理,推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創(chuàng)新,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勢在必行。這種融入工作在大慶市本地高校已經(jīng)踐行,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但融入的深度和廣度還有欠缺。習總書記在大慶油田發(fā)現(xiàn)五十周年慶祝大會上強調“大慶就是全國的標桿和旗幟”,因此,倡導加強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融入工作,使之推廣到黑龍江省內其它高校乃至全國高校,都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意義。
一、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本身發(fā)展的內在需要
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是大慶人奉獻給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中國石油的具體體現(xiàn),是中國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期“大慶油田為祖國加油”,發(fā)揮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思想價值引領作用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體現(xiàn)精神文化的凝聚向心功能、感召激勵功能、規(guī)范導向功能和教育塑造功能,需要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本身與時俱進,作為意識形態(tài)的內容只有契合現(xiàn)實條件才能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因此,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體現(xiàn)精神文化的生命力和時代價值,精神文化本身也只有在服務于社會、服務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才能更好地得以完善和發(fā)展。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豐滿的必然要求
為推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創(chuàng)新,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必不可少,內容不僅豐富,還要有特色,鮮活有說服力,有感召激勵價值。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是非常生動的教材,可以不負眾望,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提供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賦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特色,使教育內容豐滿呈現(xiàn)。
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契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比如,三代鐵人是高校學生的榜樣。老鐵人王進喜誓言“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把中國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以及他縱身一跳,用身體攪拌泥漿的英雄壯舉,彰顯愛國主義精神、實干精神,體現(xiàn)整體意識、責任意識,在油田開發(fā)中實現(xiàn)了個人理想和個人價值;第二代鐵人王啟民,“敢笑天下第一流”,靠的是智慧和科研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第三代鐵人李新民,能夠超越前人、超越自我,把井打到國外,輔助大慶油田為祖國加油。他們用行動鮮活地踐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要求。
總之,凝練升華為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太多豐滿而又鮮活的事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它們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可以不斷提高高校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甚至是培養(yǎng)良好的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精神和職業(yè)精神。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增強的客觀要求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zhàn)略任務”,同時也指出:“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深入進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高校學生特別不喜歡空洞的說教,他們更愿意接受事實,接受潛移默化的隱性教育,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滲透和踐行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將有效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二、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義
1.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有利于高校學生擁護實現(xiàn)中國夢
中國夢的提出是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豐富和創(chuàng)新,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內容。中國夢是個人夢和民族夢、國家夢的統(tǒng)一,體現(xiàn)了個人理想與共同理想的統(tǒng)一。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強調實現(xiàn)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對高校學生開展理想信念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堅定共產(chǎn)主義信念,確立正確而遠大的人生目標,增強責任意識。引導學生把個人的夢想和國家夢想、民族夢想結合起來,實現(xiàn)個人成長和社會發(fā)展的良性互動,為擁護和實現(xiàn)中國夢而勇往直前和艱苦奮斗。
2.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有利于高校學生養(yǎng)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其中,“富強”居首位,體現(xiàn)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以富民強國為根本,在此基礎上促進和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進而實現(xiàn)全社會文明和諧發(fā)展。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形成之初,國家和大慶人的出發(fā)點何嘗不是為了富裕?而沒有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又如何脫掉中國貧油、工業(yè)落后的帽子?因此大慶精神概括四詞:愛國、創(chuàng)業(yè)、求實、奉獻,位居首位的同樣是“愛國”。也只有在愛國精神引領下,高校學生走向社會才可以更好地愛崗敬業(yè),遵守職業(yè)道德,強化為人民服務意識,誠信對待同事和社會,助人為樂,與人友善。
總之,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有其必要性,對于高校學生理想目標確立、內在品格塑造、價值觀形成、職業(yè)道德的養(yǎng)成都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宋建申. 用大慶精神引領高校校園文化發(fā)展.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3年05期.
[2]劉宏凱、曹麗秋、解西偉.大慶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及其實現(xiàn).學理論,2015
作者簡介
遲吉紅(1970.4-),女,漢族,副教授,哲學學士,教育學碩士,主要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督導工作研究和企業(yè)培訓。
(作者單位:中國石油大慶職業(yè)學院教育培訓督導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