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小羊
前天去醫(yī)院看望之前在大理認識的朋友。她本來在北京朝九晚五工作,后來去大理開酒吧。別人去大理是為了呼吸新鮮空氣,她去創(chuàng)業(yè),兩年不到就病了。大理毫無規(guī)律的生活嚴重損害了她的健康。我陪她一起等待檢驗結果,當知道腫瘤是良性時,我們都哭了。
走出醫(yī)院,5月的薔薇花開在鑄鐵籬笆上,我站在花下,給她發(fā)了一條微信:把自己照顧好,就是人生最大的詩意。
可能有人覺得這句話矯情。在這個時代,“快”永遠在吞噬“慢”,哪有時間停下來對自己好。再說,你對自己好,父母怎么辦,伴侶與孩子怎么辦,社會身份怎么辦?在面對責任與欲望時,我們總是忍不住透支自己。透支的結果是,我們最終沒有敗給對手,卻敗給了自己。
很多人一提起對自己好,首先想到的是無限地滿足物質(zhì)欲望,買名包名車,環(huán)游世界。其實對自己好,首先是對自己的身體好。搜狐創(chuàng)始人張朝陽在事業(yè)如日中天時,患上抑郁癥,不得不把公司交給下屬打理,錯過了微博、微信發(fā)展的黃金時代。李健被稱為“音樂詩人”,他每天堅持健身。衣品、身材、與娛樂圈恰好的距離感以及私生活方面的自律,都讓他不必去遠方,往那兒一站就是詩情畫意。詩意的人生是以自律、內(nèi)心豐盈、不生病為前提的。
首先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其次要擁有獨門武功,隨時將自己的心情與險惡的世界隔離開來。寫出《從前慢》那樣直擊心靈詩句的木心,在那個特殊年代,曾被捕入獄,在監(jiān)獄里,他用寫悔過書的紙,畫下鋼琴琴鍵,假裝彈莫扎特與巴赫的曲子。木心這樣形容監(jiān)獄里的生活:“我白天是奴隸,晚上是王子?!?/p>
我在健身房遇到一位3歲孩子的媽媽來上體驗課。她很喜歡健身房的氛圍,同時也覺得自己應該塑形,更重要的是,想用健身偶爾逃避帶娃的枯燥。但她很猶豫,家境不寬裕,如果辦了健身卡,就不能給孩子報鋼琴班。我鼓勵她:“你身體好了,說不定很快能把鋼琴班的錢賺回來?!辈恢遣皇鞘芰宋业墓膭?,她辦了健身卡。沒想到她是個瑜伽天才,我練半年都做不好的動作,她第一次就做到了。一年以后,她開始在一個瑜伽教室兼職當教練,歪打正著地賺回了孩子報鋼琴班的錢。即使沒有這個戲劇性的結局,我也不覺得她對自己好會傷害誰。與孩子早一年或晚一年學鋼琴相比,媽媽的心情愉快更重要。
把自己照顧好的人,也會把生活打理好。而懂得對自己好的人,別人自然不敢怠慢她。
(冬冬摘自清唱微信公眾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