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央視播出了一個三分鐘長的茶葉廣告,“小罐茶,大師作”的slogan和茶文化大師們競相出鏡,引起大量關注。與之相應的是另一組數(shù)據:今年上半年,小罐茶實現(xiàn)銷售額3億元,預計全年將實現(xiàn)銷售收入6億-7億元。
小罐茶的崛起,背后有著怎樣的商業(yè)密碼?
杜國楹的“精品主義”
小罐茶創(chuàng)始人杜國楹認為,古老的茶品要現(xiàn)代化,品牌之路是必選項;復雜的產品要做減法,簡單極致是王道;用戶的痛點要清楚,成本、效率、體驗是影響消費的三大要素。 要檢驗這種戰(zhàn)略思維,最好的莫過于對比其行動。
譬如對品質的堅守。入行之初,小罐茶用了近4年時間,行程40萬公里,找到并最終打動了中國八大名茶中堪稱行業(yè)標桿的8位大師,代表了中國制茶技藝的至高水準。由此開始,杜國楹團隊搭建起小罐茶的產品體系:普洱熟茶、武夷大紅袍、西湖龍井、安溪鐵觀音、黃山毛峰、茉莉花茶、福鼎白茶、滇紅,共八類茶品。
這些茶葉的共同特點是:覆蓋中國茶葉的主流品類,市場認知程度較高;產區(qū)、原料、加工工藝和成品質量,都是對全國各產區(qū)茶葉的優(yōu)中之選。這種精益求精且充分考慮消費痛點的態(tài)度,正是杜國楹所稱的“精品主義”。
譬如對消費者的洞察。在深入行業(yè)4年后,小罐茶團隊對目標消費人群做了明確定位——適應現(xiàn)代都市精品生活的中高端人士,畫出了三大主要消費場景——買、喝、送,梳理了消費痛點——買的時候分不出好壞,喝的時候程序太復雜,作為禮品又沒有明確價值。
針對這一洞察,杜國楹以具象化的8位茶文化大師,建立了好茶的認知標準;用創(chuàng)新的小罐包裝,實現(xiàn)了茶葉保鮮、保存的標準化,并實現(xiàn)了更好的沖泡體驗;用全品類統(tǒng)一定價的方式,實現(xiàn)了產品價值的標簽化。
譬如對包裝細節(jié)的洞察。杜國楹從一開始就明確了小罐茶的精品戰(zhàn)略。而對于消費者來說,精品與否是直接通過產品形象傳遞的,產品包裝是戰(zhàn)略級細節(jié)。因此,杜國楹專門邀請日本知名設計師,歷時近3年修改了13稿,最終設計出精致的鋁制小罐包裝。另外,歷時2年多,打造出世界第一臺全自動直線型鋁罐茶葉灌裝封口機,解決了自動化封膜過程中充氮保鮮的問題;為了“密封性和好撕”之間的最佳平衡,進行了3萬次人工撕膜測試。
核心競爭力
對于傳統(tǒng)茶企來說,拿到一手貨源,在繁華地段開個店鋪,依靠自然的人流攬客,也能夠維持生存。但在品牌化競爭的消費浪潮前,這種古老的商業(yè)形態(tài)勢必日漸式微。
同樣是賣茶,近來火爆的“喜茶”則有所創(chuàng)新,提出“將古老的茶文化年輕化”的理念。用更青春的設計包裝,更時尚的店鋪裝修,輔以社交媒體的營銷傳播,吸引年輕人參與,打造了一款以排長隊為獨特景觀的網紅茶。
和傳統(tǒng)茶企、“喜茶”們相比,小罐茶的確不同。
市面上的茶,有兩個極端:一種是農產品思維做茶,只有品類,沒有品牌,導致產品沒有標準,消費者很難選擇。一種是文化思維做茶,將茶做成了文化產品,高高在上,不接地氣。杜國楹認為:“茶首先應該是一個消費品,應該以消費品的思維去開發(fā)茶產品,要為消費者降低消費好茶的門檻,讓消費者無需懂茶,也能簡單方便地喝到真正的好茶。”
至今,小罐茶在全國擁有300家線下實體店,線下店面的銷量是線上的3倍。接下來,小罐茶計劃將發(fā)展重點放在線下,在一線城市建設旗艦店,同時開設專賣店、進駐煙酒店。
曾先后打造了多個品牌的杜國楹,在其創(chuàng)業(yè)坐標上始終有兩個維度:一是通用型的用戶洞察能力,二是對某個具體行業(yè)的深入能力。這正是小罐茶的核心競爭力。(文/李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