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蘿少女
在未成年的那段時光,我深刻體會到了原生家庭帶來的創(chuàng)傷。哪怕是現(xiàn)在說起,留下的烙印也會隱隱作痛。
于是,年少的我就懂得了成人世界的道理:只有拼命努力,才能擺脫宿命。初升高,我是被保送的,大學也順利考進高等學府。我夜以繼日的努力,成了他們口中的“好運”。但我知道,只有這樣,我才能離開這個地方,才能擺脫宿命的糾纏。
那個夏天,我只身一人第一次出遠門。家鄉(xiāng)的高山綠樹換成了都市的高樓大廈,滾滾黃河水換成了蕩漾的黃浦江,我試圖在紙醉金迷的異鄉(xiāng)安身立命。到了大學,我過著恍如新生的生活。
林夢是我的大學摯友,她有好看的皮囊和有趣的靈魂。相比于我而言,她更為“幸運”:土生土長的上海姑娘,家境殷實足以讓她半輩子吃喝不愁。她就是那種“比你優(yōu)秀還比你努力”的女孩子。我曾對她的努力疑惑不解:“你家這么有錢,爸媽又那么愛你,你為什么還這么努力,讓我們怎么活呀?”
常年和我追逐一等獎學金名額的林夢不由笑道:“錢是我父母的,不是我的。我要努力,才能得到我想要的……”這話堵得我啞口無言。
有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不是用金錢可以衡量的。
林夢上課從未缺勤,坐在前排認真聽課、記筆記,課下也常和老師交流討論。和老師相處融洽,加上她自身的出色能力,林夢從老師那里順利獲得了一份不錯的兼職。
某日,我在報紙專欄看見她的署名文章,連忙向她求證。我知道她平時有寫作的習慣,以為只不過是寫寫日記,發(fā)發(fā)微博而已。在人人可成自媒體的時代,她只是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透明,怎么就一下子抱上了大腿呢?
后來回想起林夢和我一起坐公交、乘地鐵的時候,我瞅著她一直抱著手機玩,卻不知道她寫起文章來,連碎片化的時間都不放過。她不斷堅持寫稿,精心雕琢每一個文字。我知道,林夢不是下筆如有神的大作家,她只是在竭盡全力把最好的自己展示出來。
通過林夢,我才知道有些人看起來毫不費力,是因為他們一直在拼命努力。
求職季,大家忙著四處投遞簡歷。我和林夢結束實習,一起去另一座城市旅行,還結識了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之后,林夢申請出國留學成功,如愿以償?shù)仫w往了大洋彼岸。我也收到了一家心儀公司的面試通知。出人意料的是,其中一名面試官正是當時旅途中結識的朋友,他對我的了解要比簡歷豐富得多。
確認入職之前,我和朋友說起這段趣事,她一臉羨慕,“你怎么這么好運啊?旅行還能撿著一份工作?”是啊,我真幸運。我不想說,在這份工作垂青我之前,我早已千錘百煉。不然,就算幸運之神想要拉你一把時,都不知你的手在哪。
不要隨便羨慕那些不費吹灰之力就過得光鮮亮麗的人,他們吃過的苦,穿過的荊棘,你又怎么會知道?茨威格說:所有命運的饋贈,都在暗中標好了價格。你必須要以另一種方式來交換,或者償還。你只不過是恰巧看見了他們的好運,卻沒看到他們怎么拼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