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向東從事家具行業(yè)二十多年,喜愛和研究中國古典家具超過十年,這令他對中西家具都了如指掌,也更懂得如何讓中國古典家具在新時代煥發(fā)出新的風采。中國古典家具的制作技藝,自明末進入巔峰狀態(tài),如今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每一件中國古典家具,都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是中國古人高度智慧和高尚品位在物質形態(tài)中的結晶和歷程。
面對古物,你會覺得光陰是以世紀為單位的。而歲月更迭,有些記憶的魂靈,附著于物,永遠留在了過去。金瓶梅、紅樓夢的情境,已無處尋覓。些許那個時代的家什,早已淡出如今的生活。家具藝術,首先是造型上的升華,端莊嫻雅無所不適。至于細節(jié)的延展,則可以隨心所欲。心無旁騖求道于仙林者,自可以簡素的不食人間煙火。留戀凡塵虛華的得志少年,亦不妨逐夢于花間柳巷。簡有自然,繁亦未必俗,各取所需罷了。
每一件老家具,背后都有它唯一的故事。每一件老家具,從它被發(fā)現(xiàn)到最終被收藏,都有曲折而有趣的經歷,甚至傳奇。每一件老家具,總會遇到一個獨具慧眼的發(fā)現(xiàn)者,注定了會成為它的伯樂。而每每與這些伯樂聊起它們,那些往事在眉眼間流淌,依舊新鮮如昨。
近日游歷南方,遇見十六七歲就開始鏟地皮,入行二十余年的阿燦。茶語間談及當年經手過的那些家具,只有這件躺椅再次出現(xiàn)在視野。而其他的,俱不知被金屋藏嬌于何處了。
記得前年曾經寫過一篇短文《古人的奢靡》,就述及這件躺椅。而與阿燦的聊天,更加清楚的確知它的發(fā)現(xiàn)之旅,和它的出處。甚至了解到它最初被發(fā)現(xiàn)時的模樣,經過哪些修理,更加深了對它的認知。
尊龍和陳沖主演的《末代皇帝》,是極少數(shù)獲準在故宮內取景拍攝的電影。影片場景宏大道具精美瑰麗,通過打開故宮的大門,向全世界打開了中國的大門。1987年電影上映后反響巨大,奪得次年奧斯卡多項大獎。
前幾年我為了查找宮廷家具的資料,特意找了李翰祥執(zhí)導的《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來看,還有這部《末代皇帝》??上菚r網上能找到的視頻都很模糊,這次特意找了末代皇帝英文高清版來看,試著探究一些以前未曾發(fā)現(xiàn)的場景及家具。
關于電影的情況,百度上介紹的很多,我只關心內中的宮廷場景以及家具。電影的拍攝地有故宮、沈陽偽滿皇宮、電影廠攝影棚等,有真實場景,也有搭建的場景,因此并非都是真實的。
朱家溍先生曾經對搭建的很多場景表示“離譜”了,足見其中有些藝術化的處理超越了現(xiàn)實。相比其中作為重要道具的家具,也有類似的情形。這里閑聊一下,非學術討論。
電影中出現(xiàn)過許多抬轎的場景,如溥儀被慈禧招進宮時,隨行的載灃坐著這樣的轎椅,明顯是在轎子地臺上放了一把四出頭。
還有在臺座上放圈椅的,以及兩把圈椅的雙人轎。這恐怕是受故宮那把帶臺座的黃花梨肩輿地啟發(fā)吧,做個臺子,再放上椅子。就連莊士敦給溥儀和婉容當網球裁判,也是在高臺圍欄里放把圈椅。
這把金漆云龍紋交椅(或者叫作交椅式寶座)多次出現(xiàn),都是這樣放在臺座上抬著,有一次還放在了轎子里,但在影片中從沒有放在地上坐過。其實故宮有這種椅背的轎椅,估計不讓用吧。
除了這把龍紋交椅,前面當作轎子的圈椅、官帽椅,從影像上看,式樣不一,有的有聯(lián)邦棍,有的則沒有。估計批量制作道具的可能性不大,因此這些圈椅官帽椅,極有可能是傳世品。
影片中一個重要場景(有明式家具的呵呵)出現(xiàn)過兩次,一是伴讀的溥杰,與剛退位的溥儀在毓慶宮讀書時爭吵追逐。二是莊士敦第一次給溥儀上課。毓慶宮是清晚期皇子讀書所在,同治帝光緒帝都曾在毓慶宮讀書和居住。
窗邊墻上掛的鐘表,我在紀錄片《故宮》里看到過,但位置不同。這鐘應該是道具,做的很像。這場戲是在北影廠攝影棚中拍攝的。
影像中書房里的三件家具,一張超大的方桌供哥倆對坐。雖然不清晰,但看得出方桌是一腿三牙的,加矮老的高拱羅鍋棖,折轉處歧出芽尖,造型頗為復雜,氣息上看來是用的老家具。
雖是親兄弟,但身份不同。溥儀坐的是官帽椅,而溥杰坐的是方凳。不是找不到兩把椅子,而是導演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尊卑有序的禮儀,有著充分的理解,并以此布景形式表達出來。由此看來,這導演并非浪得虛名。
第二次出現(xiàn)這場景時,溥儀已經十四歲。而椅子還是那椅子,桌子還是那桌子。從模糊的影像上,依然能發(fā)現(xiàn),這椅子的搭腦有著明顯的不同(請忽略搭腦與椅背的色差)。
我們還是看看溥儀小時候的片段,會稍微清楚一些:
搭腦向外延展處,有一道明顯的痕跡。這痕跡在搭腦出頭處,形成隆起的陽線,并廻轉成云頭狀。
這樣造型的椅子,尤其是如此特殊罕見的搭腦,出現(xiàn)在1986年的拍攝現(xiàn)場。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椅子很可能是件老家具,至少有這樣的款式,被道具師拿來效仿。
張德祥先生曾經在書中談及李翰祥時提到,早年龍順成的舊家具很多不允許出口,為了擴大生產,舊家具被放在露天日曬雨淋。年底時為了完成任務發(fā)獎金,致函給國內的單位團體,希望能收購舊家具。北影廠在收到函后,“挑選了幾十件,清一色的大號、完整無損的古典家具”。
北影廠挑選這些家具,當然是為了拍電影當?shù)谰叩摹D敲?,影片中溥儀坐的這把特別的官帽椅,既有可能是那時從龍順成大庫里出來的老家具。
按圖索驥,我在資料庫里尋找這樣的椅子,還真有發(fā)現(xiàn)。恰巧也是在電影放映后不久,1988年4月蘇富比紐約春拍,出現(xiàn)過這樣的官帽。
拍賣圖錄上的黑白照片不甚清楚,但用放大鏡仍舊能看見,這椅子的搭腦出頭,與電影中如出一轍。
《易傳》云:“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器以載道”是中國傳統(tǒng)造物的意境。不同于西式家具的充滿侵略性的陽剛之氣,中國古典家具表現(xiàn)出內秀的君子人格和儒雅風骨,體現(xiàn)了佛教禪宗“空、靜、素”的哲學意味,為家居環(huán)境營造了寧靜、悠遠的氛圍,人們身處其中超然象外,心情素雅、沉靜、平和,為家是心靈休憩的港灣做了最佳的詮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