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非虛構小說《一個海難幸存者的故事》:歷史真實與文學創(chuàng)作

      2017-10-23 00:14劉麗
      現(xiàn)代交際 2017年20期
      關鍵詞:加西亞馬爾克斯哥倫比亞

      劉麗

      摘要:《一個海難幸存者的故事》是加西亞·馬爾克斯于1970年正式出版的一部非虛構小說,作者以第一人稱自述的方式,講述了哥倫比亞一艘軍艦的海員在海難發(fā)生10天后奇跡生還的經(jīng)歷。非虛構小說的主要特征在作品中有集中的體現(xiàn),對這些特征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讀懂作品以及了解其中反映的哥倫比亞深層的社會問題,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一個海難幸存者的故事》 加西亞·馬爾克斯 非虛構小說 哥倫比亞

      中圖分類號:I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20-0090-02

      《一個海難幸存者的故事》是加西亞·馬爾克斯于1955年,時任哥倫比亞《觀察家報》記者時,根據(jù)一位海員在海難中逃生,大難不死的真實經(jīng)歷發(fā)表的系列新聞報道。因?qū)ky原因的揭露暴露出哥倫比亞軍方以及政府的諸多問題,導致報社被迫關停,海員失去榮譽,作者本人也流亡海外。直至1970年,該報道才由作者本人整理,集結成冊出版。2017年6月,該作品首次在我國引進出版,在西班牙語文學界引起巨大反響。

      不同于讓作者蜚聲國際文壇的《百年孤獨》和《霍亂時期的愛情》等長篇小說中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風格,該作品是加西亞·馬爾克斯最重要的一部非虛構小說。它結合了新聞報道的真實原則和小說創(chuàng)作的虛構技法,作者作為新聞記者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小說家的文學天賦在作品中得以完美體現(xiàn),正如巴爾加斯·略薩評論道:“這本書集冒險文學的所有成功特點于一身:客觀性,不斷推進的情節(jié),優(yōu)秀的戲劇性轉(zhuǎn)折,懸念與幽默感……”[1]因此,研究非虛構小說的主要特征在作品中的體現(xiàn),對更好地讀懂作品以及了解其中反映的哥倫比亞深層的社會問題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非虛構小說是美國作家諾曼·梅諾于20世紀60年代開創(chuàng)的一種全新的文學寫作形式。“他的非虛構小說是散文回憶錄,報告文學,自傳和傳記的奇異混合體?!盵2]肖哈里(Harry Shaw)把非虛構小說定義為:非虛構作品與虛構作品相對,并有別于戲劇、詩歌,這一文學樣式依賴真實事件表達思想。[3]

      《一個海難幸存者的故事》作為加西亞·馬爾克斯最重要的一部非虛擬小說,該文學體裁的特征在作品中集中體現(xiàn):

      一、非虛擬:歷史真實性,新聞嚴肅性

      非虛擬小說素材來源于發(fā)生在社會上的重大歷史事件,是該類文學體裁的最基本特征。具體到作品中,正如該小說序言部分《故事背后的故事》中的講述:1955年2月28日,哥倫比亞海軍的“卡達爾斯”驅(qū)逐艦在美國的莫比爾市返航哥倫比亞卡塔赫納途中,八名海員在暴風雨中落水失蹤。而本書的主人公路易斯·亞歷杭德羅·貝拉斯科正是這八名海員之一。新聞報道的“四W模式”(who—what-when-where)在小說中開門見山做了簡明扼要的交代和介紹。

      When:小說序言部分就對“卡達爾斯”驅(qū)逐艦發(fā)生事故的時間1955年2月28日有了具體交代。主人公落水獨自在海上漂浮10天,但憑借身上僅存的一塊手表和海員經(jīng)驗對時間的精確判斷,依靠在筏子上刻線的方式,對時間有了準確的判斷,而主人公的回憶也正是按照具體的時間展開的。

      Where:小說中對“卡達爾斯”號航線,海難發(fā)生地,水兵在大海漂浮10天的路線及最終到達陸地的一系列重要地點以插圖的形式,在地圖上作了標注和說明,通過具體的時間和詳細的地址,讀者可以感受整個事件的真實性。在一些非關鍵細枝末節(jié)的信息部分,如海員們在港口常去的酒館名字(喬艾·帕洛卡),作者也有確切的交代,力求客觀真實還原整個經(jīng)過。

      Who:人物角色方面,《一個海難幸存者的故事》的人物關系并不復雜,作品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篇幅都是主人公對自己在海上獨自漂浮10天經(jīng)歷的回憶,只有前三章:《我那些葬身海底的朋友們》《我在“狼船”上的最后幾分鐘》《我眼睜睜看著四個伙伴活活淹死》和最后三章:《復活在異鄉(xiāng)的土地上》《大難不死的我成了英雄》中有其他人物出現(xiàn),正如對待事件地點精確性的把握一樣,作者對前前后后出現(xiàn)的人物,從姓名、外形特征、性格特點以及與事件相關接觸的表現(xiàn)都有非常詳盡的說明與介紹。

      What:小說以主人公自述的方式,講述了自己從軍艦落水,獨自漂浮海上10天,與自然氣候、海洋生物及自身精神意志斗爭,直至成功上岸,被解救成功,變成國家英雄的完整真實經(jīng)歷。

      至此,作為對一位國家英雄的事跡報道已經(jīng)結束,對于一般獵奇的讀者來說,已然足夠,但加西亞·馬爾克斯出于記者的職業(yè)敏感,并沒有局限于對這個事件的關注,及時刊成新聞連載后結束,而是在采訪當事人過程中,得知所謂“海難”發(fā)生的真實原因,并非官方宣稱的“暴風雨”,而是因為軍艦違規(guī)走私,導致超重,從而導致事故發(fā)生,由此揭露出哥倫比亞軍方的管理不善,暴露出軍方深層的問題。得知真相的記者并沒有刻意隱瞞這一重大驚人事實,而是大膽地在新聞中揭露,因此觸怒了軍政府,導致之前提到的報社關停,記者本人流亡法國多年。在時隔15年之后的1970年,已經(jīng)作為小說家而聞名的加西亞·馬爾克斯重新整理當年的新聞報道,并把報道集結成冊,以《一個海難幸存者的故事》為名,以非虛擬小說的形式,出版了該書,再次將這一歷史事件公布于世。正如加西亞·馬爾克斯之前所說,作家應當擔負藝術、道德和政治責任的最高理想,該小說的出版正是完美地印證。而小說作為非虛擬的部分:歷史真實性和新聞嚴肅性又得以體現(xiàn)。

      二、小說:文學構思與技法

      《一個海難幸存者的故事》中,作者運用了小說的構思和技法,將主人公的這一傳奇經(jīng)歷進行藝術處理,使之具有文學性和吸引力,它把兩種不同的文學形式:新聞報道和小說完美地結合起來,解構了官方的所謂宏大歷史敘事,消解了歷史真實與文學虛構之間的界限,使作品具有更大的可讀性。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作者與敘述者合一

      一般文學體裁中,敘述者在文本內(nèi),作者在文本外,兩者處在不同的層次。[4]但在《一個海難幸存者的故事》這部非虛擬小說中,雖然作者是代當事人發(fā)言,但他強調(diào)文本內(nèi)的語言皆出于當事人本人,以此來保證敘述者與現(xiàn)實人物的同一性。endprint

      在序言部分《故事背后的故事》中,當時身為記者的加西亞·馬爾克斯對當事人路易斯·亞歷杭德羅·貝拉斯科有過這樣的描述:“令我驚奇的是,這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擁有與生俱來的出眾的敘事才能”,“他善于綜合概括,記憶力極強”,“如此詳盡,扣人心弦”[1]……當事人本人的這一特質(zhì)既保證了文本的真實性,也增強了小說的可讀性,再加上作者適當?shù)乃囆g處理,打破了文本內(nèi)外相隔的習俗,造成了當事人、作者、讀者三者同處同一時空的感覺。

      (二)場面細描和變換

      《一個海難幸存者的故事》中共有四大場景:美國港口莫比爾市,驅(qū)逐艦“卡達爾斯”號,航行及海員落水至獲救沿線海域,哥倫比亞圣胡安-德烏拉巴。作者對這幾大場景皆有極其詳盡、生動的描寫。

      在莫比爾市,軍艦返航的前一晚,海員們照舊約了女朋友們到常去的酒館喬艾·帕洛卡,在那里樂隊指揮的樣貌神情,演奏了哪些曲目,喝了多少酒,如何和美國水兵打斗,作者都進行了細致的描寫,熱鬧的場景與隨后海員落水,長達10天獨自一人漂流海上的寂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軍艦起航到八名海員落水之間,通過海員待崗執(zhí)勤,撤崗休息,艦船顛簸海員們在甲板船尾集合等行動軌跡,給讀者展示了“卡達爾斯”驅(qū)逐艦的整體布局和設置,更重要的是揭露了海員落水的真實原因:艦船上搭載了大量走私貨物,洗衣機、電冰箱、電視機等,從而導致艦船超載,船體傾斜,位于甲板的海員跌落大海。這是這部小說背后的故事,也是改變海員、作者人生、本書在時隔15年后以小說形式面世的真正原因。

      從落水到獲救,獨自一人在大海漂浮10天,一望無際、變幻莫測的大海里,在沒有配備救生設施的逃生伐上,成了海員賴以存活的唯一希望。正是在這樣的前提下,加西亞·馬爾克斯憑借他卓越的文學天才,把這空虛無聊一模一樣的10天寫得毫無重復,險象環(huán)生,引人入勝。海上的日出日落,晚上的點點繁星,海水的顏色和景象變幻讓人領略到了大海的美;沒有淡水和食物,烈日的炙烤,風云突變的天氣,兇猛的鯊魚又讓讀者時刻體驗到主人公的命運的跌宕起伏,直至獲救,讀者久懸的心才得以放松,文學的魅力可見一斑。期間“我”經(jīng)歷了一幕幕的場景:從親眼看到落水伙伴活活淹死的殘忍一幕,到看到飛機以為來了救星的滿懷希望,再到和鯊魚爭奪食物的強烈求生意志,食物被奪走的沮喪絕望,最后經(jīng)歷海水從藍色到墨綠色的變化,看到海鷗得知陸地靠近的重燃希望,作者把“我”這漫長的10天,分成了一幕幕場景,這種場景設置的文學技巧讓讀者印象十分深刻。

      (三)內(nèi)心獨白和心理斗爭

      除了與自然抗爭,在海上獨自漂流的10天里,海員自身的內(nèi)心獨白和心理斗爭尤為重要。從落水第一夜的驚慌失措,害怕絕望;到第二天看到飛機的驚喜若狂,到飛機飛走的虛弱無力,精疲力竭;再到之后的求生意志爆發(fā),奮力與鯊魚搶奪食物;之后的喪失希望,出現(xiàn)幻覺;最后一天看到陸地,重燃斗志,奮力游向陸地,得以自救;直至被救,感覺不真實,恍如隔世。整個過程海員的內(nèi)心活動都是具體、生動的。

      例如在海上漂流的夜晚,突然刮起了寒風,那股寒氣“一直侵到我的骨頭里”,此時“我”就會自我安慰到“雨總會下的出人意料”[1],以此來排解自己的不安和恐懼。在夜里,月光隨著波浪在海面蕩漾,“我”把它們當作船上的燈光;白天,太陽光照射到遠遠的海面上,“我”以為是陸地到了。大量諸如此類的描述讓讀者對“我”強烈的生存意志感同身受。

      與鯊魚群抗爭,抓到來之不易的食物——一條魚之后,“我”吃到了7天以來的第一口食物,生吃魚肉的感覺“可怕至極”,但只是一口下肚,“整整七天的饑餓瞬間得到了撫慰”[1],“我”頓覺力量再生,信心滿滿,那種滿足和喜悅溢于言表,讓人動容。

      三、結語

      《一個海難幸存者的故事》作為文學巨匠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一部非虛擬小說力作,一方面以新聞記者的職業(yè)素養(yǎng),真實再現(xiàn)了“卡達爾斯”號驅(qū)逐艦海難的歷史事件,無情揭露了哥倫比亞軍方存在的嚴重問題,同時又以文學大師的才能和技法描述了海員獨自一人在海上漂流,與自然、與自身意志抗爭最終得救的故事。新聞報道的嚴謹、客觀和小說的喜劇轉(zhuǎn)折、懸念幽默在這部小說中完美結合,是歷史真實與文學創(chuàng)作碰撞的杰作。

      參考文獻:

      [1]加西亞·馬爾克斯(哥倫比亞).一個海難幸存者的故事[M].海南:南海出版公司,2017.

      [2]王剛.歷史真實與文學創(chuàng)造——諾曼·梅諾非虛構小說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

      [3]Harry Shaw.Dictionary of Literature Termes[M].New York:Mc Graw,1972:256.

      [4]陳文斌.非虛構小說中的真實與虛構:一個符號敘述學解讀[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6(9).

      責任編輯:楊國棟endprint

      猜你喜歡
      加西亞馬爾克斯哥倫比亞
      漫畫
      走過“孤獨”與“霍亂”,一生摯愛成就馬爾克斯
      逃不掉的密碼
      人生贏家
      一點點體面
      馬爾克斯曾阻止《百年孤獨》被拍成電影
      “百年孤獨”的馬爾克斯
      裸體 抗議
      永平县| 双流县| 澄迈县| 鱼台县| 封丘县| 宁河县| 集安市| 巫山县| 武乡县| 大渡口区| 天津市| 郑州市| 城口县| 鹤岗市| 肇庆市| 霍州市| 德化县| 永州市| 永善县| 新营市| 永平县| 孝感市| 罗甸县| 蓝田县| 福海县| 长白| 铜山县| 金溪县| 临颍县| 项城市| 修水县| 嵊州市| 大洼县| 昔阳县| 高碑店市| 凉山| 崇文区| 长武县| 宜川县| 绥化市| 独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