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娜
利用非遺資源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不離鄉(xiāng)土,不花一分錢成本,僅憑一雙手就可以實現(xiàn)月入千元甚至萬元?!睅啄昵?,這樣的好事是汶川數千名村民想都不敢想的。
村民們從事的是一種手工活,叫藏羌織繡,是“藏族編織、挑花刺繡”和“羌族刺繡”的合稱。二者均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不僅與藏族、羌族群眾生活密切,還更能代表藏羌文化與世界對話。
如今,不止汶川縣,阿壩州其他地區(qū)、甘孜州、成都市等地,都活躍著數千名繡娘。通過“傳承人+協(xié)會+農村合作社”的模式,掌握藏羌織繡技藝的廣大民眾尤其是藏羌婦女實現(xiàn)了“居家就業(yè)、在家致富”,同時,藏羌織繡在生產實踐中得到了保護和傳承。群眾物質與精神的“雙富有”,使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經濟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實現(xiàn)了良性互動。
?繡娘楊梅與村民的致富路
記者見到楊華珍時,她剛從北京參展回來。忍著病痛,腰間還綁著藥包的楊華珍總是忙得停不下來。楊華珍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藏族編織、挑花刺繡工藝”代表性傳承人,今年,由中國非遺保護協(xié)會主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專家)資助項目”公益活動選取了20位傳承人,楊華珍和她的藏羌織繡以驚艷的姿態(tài)第一個亮相北京。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為幫助災區(qū)群眾增加收入,楊華珍深入災區(qū)先后向3000余人傳授、提升刺繡技藝。當時,楊華珍的想法很簡單,“希望她們能把原來生活中的消遣變成今后謀生的手段?!?/p>
整整九年過去了,當地老百姓可以憑此手藝謀生了嗎?
“3000個手工包,要在3個月內完成并運到北京去喲……”國慶前夕,汶川縣綿虒鎮(zhèn)高店村繡娘楊梅接到楊華珍的電話后,正忙著召集當地的繡娘,把這筆大訂單分配下去,在短時間內保質保量完成師傅交代的任務。
“師傅看到我家窮得連飯都吃不起,便主動收我為徒,不收分文教攝影、織繡?!?8歲起就跟師傅學藝的楊梅回憶往事淌下了眼淚,“當時,師傅收了6個徒弟,都是貧困家庭的孩子?!?/p>
楊梅的家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遭遇房屋垮塌,好不容易修建了新房,又被2011年“7·10”特大山洪泥石流重創(chuàng)。屢遭打擊的楊梅一度消沉,“好在有這門手藝,政府也動員我拿起繡針,重拾信心?!?/p>
“我平時就是免費教大家刺繡,要他們學會真正的技術。然后把接到的訂單分給合作社社員,等產品做好,再收上來發(fā)到公司?!背袚氪ㄆ瑓^(qū)藏羌織繡的傳承和業(yè)務發(fā)展任務的楊梅告訴記者,這些年來,經她教授的村民大概有400來人。
記者了解到,由于做刺繡不需要太多勞力,當地很多婦女甚至一些身有殘疾的男性村民都參與了進來。有些中年婦女在家?guī)O子,空閑時間做刺繡,收入高時能達到每月3000元以上。
?吐故納新 :不讓藏羌傳統(tǒng)文化斷代
“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識榮辱”。如今,在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過程中,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精神期待和文化追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
“過去,有些村民愛打麻將,把打工掙來的辛苦錢輸得一干二凈,弄得家不成家。”不少繡娘告訴記者,“現(xiàn)在,我們拿起針和線就可以把錢掙了,夫妻感情好了,家庭更和睦了,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p>
“其實,我真正要傳承的不光是師傅的精湛技藝,更有她的理想與抱負?!彪S著交談的深入,楊梅吐露了心聲:原來,楊華珍對學生的要求不只是教百姓學會刺繡、完成訂單,而是要幫助弱勢群體,盡力扶持貧困家庭?!皫煾党Uf,我們絕不能讓傳統(tǒng)藏羌織繡斷代,要在重拾老一輩傳統(tǒng)的基礎上吐故納新,以此帶動家鄉(xiāng)發(fā)展?!?/p>
從最開始擔憂沒有年輕人傳承到如今徒弟涵蓋大學老師、研究生、非遺傳承人等等,楊華珍藏羌織繡團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這些高學歷的年輕人、藝術家們前往各個村寨寫生,拜訪老藝人,帶給村寨新風的同時也拓展村民的人生觀、世界觀,給他們打開了一條新的發(fā)展思路。如今的汶川縣,當地百姓對做刺繡的興趣越來越濃,許多村民還主動勸說自己家人學習刺繡。
“既能在家照顧老人孩子,又能輕輕松松掙錢,比在外面打工幸福多了。”許多繡娘這樣說。
?“織金繡銀” :讓傳統(tǒng)文化“活”起來
傳承之路,任重道遠。
9年時間一晃而過,一度被人淡忘的藏羌織繡文化又煥發(fā)出新的生機,不僅走出了一條傳承藏羌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路徑,更有力地帶動了廣大老百姓增收致富。據了解,在汶川一帶,技術好的繡娘一個月最高可以收入7000元—1萬多元,一般比較勤快的,收入都可以達到三四千元?!耙粋€貧困家庭只要有人成為藏羌織繡的熟手,脫貧解困就大有希望。”楊華珍說。
不僅如此,作為傳承人的楊華珍成立了成都華珍藏羌文化博物館,創(chuàng)建了專屬織繡品牌“墨爾朵”,還與星巴克、歐萊雅、植村秀等國際品牌成功跨界合作。與此同時,國家藝術基金支持她開設課程,在甘孜州、阿壩州等地免費培訓各類人群,僅一年時間就培訓1200余人。她教授的徒弟,回到當地繼續(xù)傳授技藝,影響巨大,輻射范圍甚廣。
今日的成功得益于楊華珍多年的堅守,更離不開眾多和她同樣熱愛藏羌傳統(tǒng)文化的人共同努力?!皫煾蛋衙恳粋€徒弟都當成自己的孩子,我們這個團隊就像一個充滿親情的大家庭,非常有凝聚力?!睏蠲氛f。
如今,已到耳順之年的楊華珍把培養(yǎng)藏羌織繡傳承人當成了自己的頭等大事,團隊中的年輕人越來越多,經由他們創(chuàng)意設計的各類時尚單品也有了藏羌織繡的印記,銷量日益可觀。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們不拘泥于藏羌織繡的局限,還經常遠赴國內知名院校深造學習?!敖衲晡以诤贾菝佬g學院學習了3個月,接下來又將赴清華大學進修1年。”楊梅一臉喜色。
“我還要陸續(xù)安排一批熱愛藏羌織繡的年輕人,分赴不同地方參加培訓學習,進一步提高技能水平。”楊華珍直言,“只有讓年輕一代參與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發(fā)展,并走向世界的舞臺,藏羌織繡才有美好的未來。” (責編:劉艷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