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
釘住制度可能成為金融危機的誘因,因為當一國國際收支失衡不能通過匯率波動的方式來自動調整,就有可能通過金融危機的方式來強制調整。泰銖危機是1997-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導火索,釘住美元的匯率制度是泰銖危機的根源。
一、在釘住制度下,泰銖跟隨美元持續(xù)升值,造成經(jīng)常項目逆差擴大。1984年6月, 泰國開始實行釘住“一籃子貨幣”制度,籃子中的主要貨幣與權重分別為:美元80%-82%、日元11%-13%、西德馬克6%-8%。泰國中央銀行每天公布泰銖對美元的中心匯率,浮動區(qū)間為中心匯率的±0.2%。在此制度安排下,泰銖對美元長期維持在25:1左右,成為實際上的釘住美元制度。自1985年起,美元進入新一輪貶值周期,泰銖跟隨美元持續(xù)走低,泰國由此獲得貶值效應,出口大幅增長,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1986-1994年泰國出口增長率達到22%,經(jīng)濟增長率達到9.5%,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20世紀90年代,在互聯(lián)網(wǎng)革命推動下,美國經(jīng)濟低通脹、高增長,相對較好的基本面造成外匯市場逆轉,1994年美元對非美元主要貨幣由貶轉升。此時,泰銖不得不跟隨美元持續(xù)走高,泰銖升值對泰國出口和經(jīng)濟產生了嚴重沖擊。1991-1995年泰國出口增長率為18.9 %,1996年大幅下降為-0.2 %。1991-1995年泰國經(jīng)濟增長率為8.6% ,1996年大幅下跌為5.9%。1994年泰國經(jīng)常帳戶逆差為89億美元,1995年擴大至140億美元,1996年達到163億美元,分別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6.4%,8.5%和9.1%,遠遠超過了3%-4%的國際警戒線。
二、釘住制度使匯率失去了調節(jié)國際收支的基本功能,為了彌補經(jīng)常項目逆差,倉促開放資本市場。匯率作為外匯市場的價格,具有自動平衡和自動穩(wěn)步的功能。當一國經(jīng)常賬戶出現(xiàn)持續(xù)較大逆差時,外匯市場會通過供求關系變動,使本幣貶值,以增加出口,減少進口,實現(xiàn)國際收支平衡;反之亦然。但在釘住制度下,泰銖對美元的匯價被人為固定,匯率失去了自動調節(jié)功能。面對日益擴大的國際收支逆差,泰國政府不得不快速放開資本市場,通過各種措施,吸引國外資本流入,以維持國際收支平衡。
三、釘住制度在穩(wěn)定匯率同時也降低了投機成本,造成短期資本大量流入。20世紀90年代,泰國的資本流動呈現(xiàn)以下特征:一是國際資本流動規(guī)模迅速擴大,1989-1994年泰國的國際資本流動總量從l000億泰銖迅速增加到15000億泰銖,4年增長10倍以上。二是國外證券投資大幅增長,1993年國外證券投資超過30億美元,1995年超過60億美元,兩年增長一倍。三是短期資本大量流入,1993年短期資本流入量占國際資本總流入量的50%以上。
四、大量國際資本流入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形成資產價格泡沫。隨著泰銖跟隨美元持續(xù)上行,泰國出口不振,制造業(yè)投資利潤率大幅下降,于是,大量國外資本流入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推升了房價和股價,釀成資產價格泡沫。1993-1996年泰國房地產價格上漲了400%,1996年1月SET指數(shù)升至1041.33點,創(chuàng)歷史新高。
五、釘住制度弱化了貨幣政策逆周期功能,高利率政策使泰國經(jīng)濟雪上加霜。1995年,由于泰銖跟隨美元大幅升值,造成出口受挫,經(jīng)濟衰退。當時泰國需要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降低利率以刺激增長。但當時泰銖正面臨貶值壓力,為了維持泰銖穩(wěn)定,泰國中央銀行被迫實行貨幣緊縮,繼續(xù)提高利率,以防止資本外流。1995年末泰國國內金融機構的存款利率和貸款利率分別達到12%和13.75%,不僅為亞洲地區(qū)最高,而且超過國際金融平均水平的兩倍以上。高利率政策進一步抑制了國內投資和消費,使泰國經(jīng)濟雪上加霜。
六、泰銖保衛(wèi)戰(zhàn)的失敗。1997年初,國際投機資本連續(xù)向泰銖發(fā)起攻擊,泰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試圖化解危機。1997年3月國際投資者向泰國本地銀行借入高達150 億美元的遠期泰銖合約,同時,在現(xiàn)匯市場大量拋售泰銖,泰銖的貶值壓力空前加大,泰國中央銀行動用2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進行干預,才平息了這次風波。1997年5月國際投機者通過經(jīng)營離岸業(yè)務的外國銀行,建立了即期和遠期外匯交易的頭寸,然后從泰國本地銀行借入泰銖,以在即期和遠期市場同時大量賣出泰銖的形式突然發(fā)難,造成泰銖即期匯價大幅下跌。面對沖擊,泰國中央銀行再次動用5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進行干預,同時,將離岸拆借利率提高到1000%。1997年6月泰國外匯市場再次劇烈波動,泰銖對美元匯率跌至28:1。1997年 7 月2 日泰國政府被迫宣布,放棄泰銖釘住美元的匯率制度,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當天泰銖對美元跌至33:1,跌幅高達30%以上。泰銖貶值迅速波及包括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和印度尼西亞在內的整個東南亞地區(qū),形成了震驚世界的亞洲金融危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