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核心穩(wěn)定性運動對慢性非特異性腰痛患者腰骶結構的影響

      2017-10-25 13:20汪敏加張藝宏宋思琦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 2017年5期

      汪敏加 張藝宏 宋思琦

      摘 要:通過拍攝立位X光片來分析慢性非特異性下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患者腰骶形態(tài)結構的改變,評價核心穩(wěn)定性運動對CNLBP的影響,旨在為CNLBP的臨床康復提供參考。方法:招募篩選CNLBP患者23例為實驗組(CNLBP組),及29名無腰痛者為對照組(Con組)。CNLBP組自愿參與6周核心穩(wěn)定性運動,最終完成運動干預共20人。Con組拍攝1次X片;CNLBP組填寫評估疼痛程度(VAS)和腰功能障礙(ODI)問卷,并在運動干預前后分別拍攝X光片,測定腰椎前凸程度和骨盆側傾程度。結果:1)運動前,CNLBP組總腰椎前凸角和骨盆傾斜角與Con組相比有顯著差異(P<0.05),腰曲明顯變直,骨盆明顯側傾;2)CNLBP組運動前后,VAS和ODI均出現(xiàn)非常顯著性下降(P<0.01),下降約50%;3)CNLBP組運動前后,腰椎前凸程度雖未出現(xiàn)顯著改變(P>0.05),但數(shù)值更接近Con組,腰椎變直的程度有改善的趨勢;而骨盆傾斜則發(fā)生顯著下降(P<0.05)。結論:1)青年CNLBP患者出現(xiàn)明顯腰椎變直和骨盆側傾,此為青年CNLBP的一大特征;2)6周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可有效改善CNLBP患者的骨盆側傾程度;3)6周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可有效改善CNLBP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功能;4)骨盆傾斜角為CNLBP的敏感指標,可為臨床診斷和康復療效評估提供參考。

      關鍵詞: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慢性非特異性下腰痛;腰骶結構;骨盆側傾

      中圖分類號:G 804.5 文章編號:1009-783X(2017)05-0459-04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core stability exercise on the Lumbo-sacral structure of 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CNLBP)with standing X-ray, and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CNLBP rehabilitation. Method: Recruit and screen 23 CNLBP patients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NLBP Group) and 29 health persons as the control group (Con Group). 20 CNLBP patients finished a 6-week exercise intervention. The Con Group took X-ray film once, while CNLBP tested and recorded the VAS, ODI and X-ray film twice to evaluate the sagittal lumbo-sacral structure (TLL,LSA,SI) and the frontal pelvic position (PI). Results: 1) Before the exercise,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 of sagittal lumbo-sacral structure (TLL) and pelvic position (PI) between the CNLBP and Con groups (P<0.05); 2) After a 6-week exercise intervention, the pain (VAS) and dysfunction (ODI) improved very significantly (P<0.01); and 3) After a 6-week exercise intervention, the PI of CNLBP improved obviously(P<0.05), while the lumbar straightness has a trend of improvement. Conclusions: 1) Young CNLBP shows obvious lateral tilt of pelvis, lumbar convex became straight; 2) 6 weeks of core stability exercise can improve the PI effectively, and can improve the straightness of lumbar convex for CNLBP; 3) 6 weeks of core stability exercise can improve the symptom and function; and 4) PI can be seen as a sensitive indicator for CNLBP patients, which can be used for the reference of clinical diagnosis and rehabilitation assessment.

      Keywords: core stability exercise; 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lumbo-sacral structure; pelvic tilt

      腰痛(low back pain,LBP)指后背腰、骶部的疼痛或不適,可伴或不伴有下肢放射痛[1],其中85%的患者無法得到明確的病理解剖學診斷,稱為非特異性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而病程超過3個月的NLBP則為慢性特異性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2-3]。LBP是臨床骨科、運動醫(yī)學和康復醫(yī)學中常見的疾患,且目前缺乏有效的診斷與治療手段。endprint

      截至目前,LBP的病因尚未明確,相關的流行病學調查得到了互相矛盾的結果。與腰痛相關的影響因素中,腰骶結構的生物力學改變始終是重要原因之一,而腰骶結構與腰椎生物力學直接相關。運動對LBP腰椎形態(tài)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腰椎的前凸程度,且相關的干預時間存在諸多爭議。例如邱燕春[4]指出:5個月腹背肌肌力訓練可以顯著改善LBP患者的腰椎前凸角度;程杰等[5]的研究報道:3個月的腹橋、側橋、背橋訓練可以有效改善NLBP患者的總腰椎前凸角與骶骨傾斜角;Purepong等[6]指出,連續(xù)2周內(nèi)每天進行腰椎柔韌性訓練(基于麥肯基療法)可有效改善LBP患者的腰椎曲度,但較少研究關注骨盆側傾程度。骨盆側傾會導致腰椎兩側椎旁肌的張力和緊張度出現(xiàn)差異,從而產(chǎn)生腰椎的力學改變,考慮這也可能與CNLBP存在一定的相關性。

      本研究對CNLBP患者進行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干預,通過立位X光片的拍攝討論CNLBP患者與無腰痛者的差別,并討論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對CNLBP患者腰骶形態(tài)(腰椎前凸程度、骨盆側傾程度)的影響,旨在為CNLBP的臨床康復提供參考。

      1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 研究對象

      1.1.1 CNLBP患者與無腰痛者

      本研究招募并最終納入CNLBP患者23人(NLBP組)和無腰痛的普通人群29人(Con組)。NLBP組男性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齡(21.6±2.8)歲。Con組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齡21~69歲,平均年齡(40±15.1)歲。

      CNLBP組納入標準[7-9]:1)NLBP,病程3個月以上;2)無脊柱、下肢手術及外傷病史;3)平時無規(guī)律健身者;4)疼痛程度或自身的身體狀況(基本的關節(jié)活動度、平衡、心肺功能)允許,能夠完成運動干預。排除標準:1)病程不足3個月;2)身體臀部和大腿部有疼痛,下肢感覺、反射異常;3)實驗期間服用藥物;4)由特異性的病理學因素導致,例如腫瘤、骨質疏松、腰椎骨折、風濕性關節(jié)炎、腰椎間盤突出伴有神經(jīng)根受累、腰椎滑脫;5)并發(fā)肝、腎、造血系統(tǒng)、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

      Con組納入標準:1)既往無脊柱手術史者;2)至少在最近6個月內(nèi)無腰痛史。

      對所招募的受試者講解測試內(nèi)容和安排,簽署知情同意書,并做初步篩查,排除標準如下:1)臨床檢查有問題者,或存在其他疾病。2)由于LBP無法獨立完成行走,需要他人協(xié)助者。

      受試者的納入由成都體育學院附屬醫(yī)院脊柱科醫(yī)生完成。最后有3人未如期完成運動干預,有20人按計劃完成了干預。1.2 研究方法

      Con組拍攝1次立位X光片,X光片分別拍攝矢狀面和額狀面2個平面。

      CNLBP組在工作人員指導下完成視覺模擬量表和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shù)問卷的填寫,并在干預前后分別拍攝立位X光片,拍攝2次,拍攝方式同Con組。

      1.2.1 視覺模擬量表VAS和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shù)ODI

      使用統(tǒng)一的客觀指導語指導CNLBP患者填寫問卷,了解視覺模擬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和功能障礙指數(shù)(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的情況,避免出現(xiàn)任何影響受試者主觀判斷的有引導傾向的語言,保證問卷的填寫遵從本人感受和真實情況。

      1)VAS:采用中華醫(yī)學會監(jiān)制的VAS卡進行評定,0分為無痛,10分為劇烈疼痛,中間部分為不同程度的疼痛。由患者根據(jù)自己的疼痛程度,在相應的位置作記號,表示疼痛的強度及對心理的沖擊,如圖1所示。0~3分為輕度疼痛,4~7分為中度疼痛,8~10分為重度疼痛[10]。

      2)ODI:是用于腰痛患者自我量化功能障礙的問卷式調查表,已于國外廣泛應用,具備良好的效度、信度及反應度,在脊柱外科領域作為評定“金標準”和療效評估手段[11]。使用中文ODI問卷調查表,共3個方面10個項目,包括疼痛、單項功能和個人綜合功能;累加相應得分,計算其占全部項目滿分(50分)的比例,即為ODI。ODI越高說明功能障礙越嚴重。

      1.2.2 立位X光片

      通過拍攝受試者立位X光片,包含矢狀面及額狀面2個平面的片子,測量相應腰骶形態(tài)結構的指標。角度獲取方法:將X光片電子文檔打印,在打印稿上按照下述方法劃線找出角度,通過量角器測量度數(shù)。角度的測量由成都體育學院附屬醫(yī)院脊柱科醫(yī)生完成。

      指標包含描述矢狀面腰骶排列形態(tài)的3個指標(總腰椎前凸角、腰骶角和骶骨傾斜程度)及額狀面骨盆側傾程度的指標(骨盆傾斜角)。

      具體測量方法[12]如下:1)總腰椎前凸角(TLL)的測量采用Cobb法,經(jīng)L1上終板與S1上終板延長線所夾的角,如圖2所示;2)腰骶角(LSA)采用鄭建寅測量法,沿L5椎體和骶骨前緣各做直線,相交的鈍角,如圖3所示;3)骶骨傾斜角(SI)的測量采用Splithoff法,為沿骶骨上緣作直線與水平線相交的銳角,如圖3所示;4)骨盆傾斜角PI:骶骨終板中點和雙側股骨頭中點的連線與重力線之間的夾角,如圖4所示。

      1.3 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

      結合普拉提及拉伸訓練為主的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加強核心肌群力量。每周4次,每次約50 min。內(nèi)容包含熱身(8 min)、核心訓練(35 min)(包含軀干及下肢穩(wěn)定性訓練、核心肌力2部分),拉伸練習(8 min),將這些部分連成1個連續(xù)的訓練操,配備相應的音樂,以增強訓練的趣味性。有2名教練演示標準動作,供受試者參考。

      1.3.1 訓練內(nèi)容

      訓練分為2個階段,前3周為初級階段,后3周為升級階段。后3周在前3周的基礎上增加了核心肌力訓練部分的內(nèi)容和難度。

      1)熱身:半蹲做類似太極推手和動態(tài)拉伸。

      2)軀干及下肢穩(wěn)定性練習:雙手手腳撐地拜日式、三角式、蹲坐式、風箏式等。endprint

      3)核心肌力練習:全方位加強腰腹肌及臀肌力量,動態(tài)和靜態(tài)動作結合,加強大肌群肌力的同時也加強深層小肌群的肌力。

      初級階段:剪刀腿卷腹、靜態(tài)仰臥舉腿、側躺交替抬腿、動態(tài)平板支撐、兩頭起、動靜態(tài)交替橋動作。

      升級階段:增加側向支撐、仰臥抬腿—V型腿—屈腿、平板支撐、加強版眼鏡蛇姿勢等。

      4)拉伸練習:拉伸臀部肌肉、髂腰肌、闊筋膜張肌及腘繩肌。

      1.3.2 訓練監(jiān)控

      錯誤動作易增加損傷風險,同時還會造成非目標肌群代償,而目標肌群無法得到良好的訓練,使得訓練效果不佳。因此,訓練中應嚴格地進行質量監(jiān)控,每次訓練時都有3名訓練指導員負責糾正受試者的錯誤動作。

      1.4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應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CNLBP組與Con組的組間差異比較,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CNLBP組運動前后的變化比較,使用配對t檢驗分析。結果的描述均以“平均值±標準差”的形式表示,所有統(tǒng)計結果的顯著性水平設定為P<0.05,非常顯著性水平設定為P<0.01。

      2 研究結果

      2.1 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對CNLBP患者VAS與ODI的影響

      由表2可知,經(jīng)過6周的訓練VAS和ODI均出現(xiàn)了非常顯著性下降(P<0.01)。VAS評分由干預前的(3.23±1.36)分下降到干預后(1.65±0.49)分,疼痛幾乎減少了一半;而ODI評分從(20.60±2.34)%下降到(9.81±1.33)%(P<0.01),下降超過了50%。說明其腰痛的癥狀和功能均得到了非常明顯的改善。

      2.2 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對CNLBP患者腰骶形態(tài)的影響

      由表3數(shù)據(jù)可知,CNLBP組訓練前與Con組的TLL和PI均表現(xiàn)出顯著性差異(P<0.05),這時CNLBP組出現(xiàn)明顯的腰曲變直及骨盆側傾的腰骶形態(tài)。而訓練6周后,CNLBP組與無腰痛者相比各指標均未表現(xiàn)出顯著性差異,說明訓練使其腰曲變直和骨盆側傾的情況有所改善,有向Con組腰骶形態(tài)接近的趨勢。

      CNLBP組訓練前后,腰骶形態(tài)矢狀面的TLL、LSA、SI均未呈現(xiàn)顯著性差異(P>0.05);但TLL、SI在運動后出現(xiàn)增加的趨勢,LSA則出現(xiàn)減小的趨勢,這個變化表明腰椎曲度在運動干預中有逐漸增加的趨勢,骶骨的排列也更趨于水平。這說明其腰曲變直的情況有改善的趨勢。

      訓練后,CNLBP組額狀面的骨盆傾斜角則發(fā)生了顯著性的下降(P<0.05),由干預前的(3.26±1.47)°,下降到干預后的(2.50±1.28)°,說明經(jīng)過運動骨盆在額狀面的側傾程度有顯著性的改善,骨盆的排列更趨于向中立位恢復。

      3 討論

      3.1 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對CNLBP患者VAS與ODI的影響

      VAS法被認為是測量疼痛最敏感和最可靠的方法,而ODI在脊柱外科領域作為評定“金標準”和觀察治療效果的手段,這2項指標表明本實驗中設計的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顯著改善了疼痛,降低了由于腰痛帶來的功能障礙,并且改善效果十分顯著。

      結果的改善一方面與訓練效果有關,一方面也可能與心理狀態(tài)的改變有關。訓練雖然較累,但是趣味性集體訓練方式使受試者參與過程較為愉悅和積極。規(guī)律的運動鍛煉可以使大腦產(chǎn)生多巴胺,也調節(jié)了其中靜坐少動受試者的生活習慣。在鍛煉過程中,受試者通過訓練能感受到自己完成動作能力的進步和提高,這也使其對自身身體素質的提高和腰痛的改善更有信心;因此,心理狀態(tài)的改變也可能對VAS和ODI的結果產(chǎn)生影響。

      3.2 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對CNLBP患者腰骶形態(tài)的影響

      CNLBP是無法得到明確的病理解剖學診斷的一種病癥,這種病癥更多地表現(xiàn)在患者的主觀癥狀及功能障礙方面。本研究設計的為期6周的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目的是通過加強核心穩(wěn)定性來改善功能。

      3.2.1 運動干預前CNLBP與Con組的差異

      這20名CNLBP青年患者在運動干預前,與Con組受試者相比,腰椎曲度發(fā)生明顯的丟失,腰曲顯著變直,并且骨盆有明顯的側傾。

      3.2.1.1 腰椎前凸程度

      研究結果表明,青年CNLBP患者具有腰椎變直、腰曲減小的特點,而LSA及SI雖沒有顯著的差異,但均表現(xiàn)出下降的趨勢。表明L4/5曲度及骶骨的傾斜程度都有下降的趨勢,骶骨的排列比無腰痛者出現(xiàn)更垂直的傾向。這種趨勢與Jackson等[4]的報道結果較一致,而與金柏軍等[13]的研究結果相反。

      腰骶形態(tài)的改變勢必會影響相鄰環(huán)節(jié)的排列,腰曲的減少會帶來胸椎后凸程度的代償性增加和髖關節(jié)更大程度的伸,進而使膝關節(jié)更大程度的伸。Jang等[14]指出這種姿態(tài)下腰椎前凸曲度下降,當身體受到?jīng)_擊和外加的負荷時,對脊椎產(chǎn)生異常的壓力,且對椎旁肌、肌腱和韌帶產(chǎn)生額外壓力,最終會引發(fā)下腰痛。

      3.2.1.2 骨盆側傾程度

      研究結果表明,CNLBP患者比無腰痛者的骨盆側傾程度更明顯。在側傾的情況下,骨盆偏離中立位導致兩側肌肉的失衡與CNLBP的癥狀可能有一定的相關性。本研究認為骨盆在額狀面的側傾是青年CNLBP患者區(qū)別于無腰痛者的一項明顯指標,可將骨盆傾斜角作為CNLBP患者一項診斷或者康復效果評估的指標。

      3.2.2 運動干預后CNLBP與Con組的差異

      根據(jù)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運動干預后CNLBP患者在干預前與無腰痛者之間的顯著性差異(總腰椎前凸角及骨盆傾斜角)均消失,即經(jīng)過6周的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CNLBP患者腰骶形態(tài)已與無腰痛前無明顯的差別,所有腰骶的排列比干預前更接近無腰痛者,無論是矢狀面的腰椎前凸程度還是額狀面的骨盆側傾程度。

      3.2.3 CNLBP患者運動干預前后的變化

      3.2.3.1 骨盆側傾程度endprint

      經(jīng)過6周的運動,CNLBP患者雖未出現(xiàn)腰椎矢狀面形態(tài)的顯著改變,但腰曲變直的情況出現(xiàn)了改善的趨勢。

      3.2.3.2 骨盆側傾程度

      Carpes等[15]指出,經(jīng)過20次運動干預,LBP患者的軀干肌力、軀干穩(wěn)定性及骨盆的相關參數(shù)和身體平衡都發(fā)生了顯著改善。證明運動干預對腰痛患者骨盆傾斜程度有明顯的改善作用。

      額狀面的骨盆側傾狀況,與骨盆周圍的肌肉功能,包括肌肉力量、肌肉緊張度、肌肉柔韌性等在內(nèi)的改善均可能會影響腰椎穩(wěn)定性和骨盆的排列。其中腰椎兩側椎旁肌肌肉緊張度、柔韌性的失衡必然會造成骨盆位置改變。6周的核心穩(wěn)定性運動包含了拉伸訓練,可能有效改善了肌肉的僵硬和緊張,從而出現(xiàn)了骨盆側傾的顯著改善。

      對于運動干預影響骨盆側傾的原因和機制,有待進一步配合肌肉功能來研究。

      4 結論

      1)青年CNLBP患者出現(xiàn)明顯的腰椎變直和骨盆側傾,此為青年CNLBP患者的一大特征。

      2)6周包含拉伸訓練在內(nèi)的核心穩(wěn)定性運動是改善青年CNLBP患者癥狀和功能的有效手段,且可明顯改善其腰椎變直和骨盆側傾的程度。

      3)骨盆傾斜角為CNLBP的敏感指標,可為臨床診斷和康復療效評估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郭峰,馬海濤.慢性下腰痛的運動治療[J].中國骨傷,2000,13(3):157.

      [2] 彭小文, 張盤德. 非特異性下腰痛的病因研究進展[J]. 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 2010, 25(10):1009.

      [3] 菊地臣一.腰痛概念的變革[J].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2003,22(1):25.

      [4] 邱燕春.運動訓練性下腰痛患者肌肉及腰椎組織的生物力學變化[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7,11(49): 9906.

      [5] 程杰,周凌,蘇全生.“三橋運動療法”治療非特異性下腰痛的臨床療效觀察[J].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5,41(6):111.

      [6] PUREPONG N, JITVIMONRAT A, BOONYONG S, et al. Effect of flexibility exercise on lumbar angle: A study among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patients - Journal of Bodywork and Movement Therapies[J]. Journal of Bodywork & Movement Therapies, 2012, 16(2):236.

      [7] JONES M A, STRATTON G, REILLY T, et al. Recurrent non-specific low-back pain in adolescents: the role of exercise[J]. Ergonomics, 2007, 50(10):1680.

      [8] HAYDEN J A, VAN TULDER M W, MALMIVAARA A, et al. Exercise therapy for treatment of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J]. Cochrane Datab-

      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05, 5(3):20.

      [9] RONAI,PETER,SORACE, et al. Exercise Program Guidelines for Persons With 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J]. Strength & Conditioning Journal, 2013, 35(1):33.

      [10] 郝雙林.臨床疼痛的測定方法及其評價[J].國外醫(yī)學:麻醉學與復蘇分冊,1993,14(4):228.

      [11] FRITZ J M, IRRGANG J J.A comparison of a modified Oswestry low back pain disability questionnaire and the quebec back pain disability Scale[J].Phys Ther, 2001, 81(2): 776.

      [12] 劉玉新,金合,李金松. 腰骶角及其測量的若干方法和意義[J].中醫(yī)正骨,2004(10):25.

      [13] 金柏軍, 錢宇, 徐國健. 下腰痛患者與腰椎前凸度及骶骨傾斜度的關系[J]. 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2004, 14(6):364.

      [14] JANG J, LEE S J, MAENG D. Influence of lumbar lordosis restoration on thoracic curve and sagittal position in lumbar degenerative kyphosis patients.[J]. Spine, 2009, 34(3):280.

      [15] CARPES F P, REINEHR F B, MOTA C B. Effects of a program for trunk strength and stability on pain, low back and pelvis kinematics, and body balance: a pilot study[J]. Journal of Bodywork & Movement Therapies, 2008, 12(1):22.endprint

      崇阳县| 昂仁县| 温州市| 巴南区| 安远县| 柘荣县| 定结县| 罗江县| 澄江县| 图们市| 昭苏县| 巨鹿县| 崇文区| 岑溪市| 诏安县| 平乡县| 深州市| 勃利县| 溧阳市| 枝江市| 广平县| 五原县| 宁津县| 嘉禾县| 黔西县| 双江| 三亚市| 巴里| 天门市| 介休市| 嵊泗县| 虎林市| 襄汾县| 綦江县| 华阴市| 遂溪县| 宜都市| 阳春市| 大足县| 福泉市| 绿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