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
林散之(1898~1989年),名霖,字散之,安徽和縣烏江人。師從黃賓虹,是當代最負盛名的書法家之一。60歲后專攻書法,以其莽蒼淋漓的狂草冠絕今世,被譽為當代“草圣”。
筆鋒剛?cè)嵯酀?,溫潤有?/p>
林散之是詩、書、畫三絕的藝壇大家。他早年致力于繪畫,晚年又以書法名揚天下。林散之書法用筆極其講究,主張“留、圓、平、重、雅”。他在草書中努力實踐這些理念,有人說林散之書法如太極拳,這可能是最恰當?shù)谋扔?。他曾說過:“力量凝蓄于溫潤之中”,“看不出用力,力涵其中,方能回味?!睍ㄓ霉P難在剛?cè)嵯酀?,但剛和柔在林散之筆下達到了比較完美的融合。其中鋒行筆,線條如鋼絲一般,能從紙面上立起來,挺拔而彈性十足,正是古人所說的“屋漏痕”。而林散之書法線條的魅力,主要表現(xiàn)在其用筆的“活”。
古稀之年名揚海內(nèi)外
林散之是一位喜愛“平淡”的人,他平平靜靜地生活在烏江“江上草堂”,沒有想到1973年《人民中國》畫報第一期刊登中國書法專輯,首頁位置赫然刊其草書條幅《東方欲曉》,在海內(nèi)外引起強烈反響,此時他已76歲。當時流傳有這樣一則軼事:郭沫若來南京,有人請賜墨寶,郭沫若答曰:“有林散之在南京,我豈敢在南京寫字!”而日本書道界對其書法更是推崇備至,書道團體來華訪問,都以能拜會林散之為榮。其后,以青山杉雨為團長的全日本書道訪華團來到南京,這位直率而又狂傲的日本當代書壇泰斗本來對中國現(xiàn)代書法不以為然,當他見到林散之的作品以后,當場便行鞠躬之禮,并敬題“草圣遺法在此翁”為贈,一時傳為佳話,林散之名聲大震,“當代草圣”之美譽也由此傳開。
晚年書法精品輩出
年逾八十的林散之,盛名之下并沒有停滯不前,他不顧“風燭殘年眼半花”,一直到臨終,十多年來他不管是應人索請,還是參加展覽,都以滿腔的熱情不停的創(chuàng)作,大量作品流傳四方。此時筆墨爐火純青、天真爛漫,他一生中許多精品就是在這個時期創(chuàng)作出來的,其對藝術的執(zhí)著、進取和創(chuàng)作令人尊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