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2016-09-09中國教育網(wǎng)
真正能體現(xiàn)家長教育水準和境界的,不在物質,而在精神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6-09/09/colatent 462739.him?div=-1
不少家長的確存在這樣一種心理傾向:重視孩子的教育,就一定要舍得砸錢。其實,真正能體現(xiàn)家長教育水準和境界的,不在物質,而在精神;不在金錢,而在陪伴。家長不妨自問:自己每天陪伴孩子多長時間?親子之間有哪些互動?孩子有哪些進步?
2016-09-13中國教育網(wǎng)
缺少耐心會打擊孩子的自信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6-09/13/content 462962.htm?div=-1
許多出色的老師,可以培養(yǎng)出很多優(yōu)秀的學生,卻難以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其關鍵原因之一,就是對自己的孩子期望值過高而又缺乏應有的耐心。心里太希望孩子現(xiàn)在能學好、將來能有所作為了,于是難免操之過急,以至于有時對孩子說出的話言不由己,刺傷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失去了應有的自信和追求上進的動力。
2016-09-21中青網(wǎng)
家庭教育才是提高孩子情商的主要方法
http://zqb.cyol.com/html/2016-09/2l/nw.Dll0000zgnb 20160921 8-02.htm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跟孩子接觸最頻繁、最密切,也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孩子作出好或壞的榜樣,進而影響孩子的人格發(fā)展。“情商”培養(yǎng),不能僅依賴課堂學習,而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孩子能否培養(yǎng)出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和社交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長。
2016-09-24光明網(wǎng)
優(yōu)秀的科普活動應該能激發(fā)更多情感的共鳴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6-09/24/nw.DllOOOOgmrb 20160924 1-04.htm?div=-I
北京市科學技術協(xié)會主辦的圓桌論壇的特邀專家,德國城市與科學傳播組織首席執(zhí)行官安妮特·克林克特認為,科學研究的過程會伴隨著從最初的好奇到尋不到方向的迷茫、不得突破的壓抑和成功之后的狂喜等情感過程,如果能在科學家與公眾的互動中共同體驗到這種情感,那么一定會取得更好的傳播效果。
2016-10-08光明網(wǎng)
科學精神、科學思維和科學的人文精神是科學的“精氣神”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6-10/08/nw.Dll0000gmrb 20161008 4-10 htm?div=-1
科學精神、科學思維和科學的人文精神,本身就是科學的一部分,是科學的“精氣神”。在科普活動中,我們不能忽視對此的傳播和普及,否則就會局限了科普的廣度和深度。全國科普日活動已連續(xù)舉辦了十多年,在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科學需求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我們期待,隨著這一活動的不斷深化,科學的“精氣神”能越來越足。
2016-10-08搜狐網(wǎng)
沉默,有時會是最好的教育
http://learning.sohu.com/20161008/n469697635 shtml?flom=auto pos 2
沉默在家庭教育中有其獨特的功效,如果家長能夠恰到好處地運用,能對孩子傳遞出豐富的、難以言表的信息,能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教育作用。例如,父母對孩子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在沉默無聲的行為之中,給孩子暗示,使他們模仿父母的行為,形成良好的習慣,從而收到“不令而從”的效果。
思考
2016-09-14中青網(wǎng)
中小學負擔的重災區(qū)為什么是小學?
http://news.cyol.com/content/2016-09/14/conlent 13985153.htm
目前中小學負擔的重災區(qū)為什么是小學?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取消了小升初的考試,學校為了招到好學生,以各種名目變相測試,為了上名校,家長孩子不得不去上各種“坑”班、特長班,參加各種競賽,導致負擔大幅度增加。初中升高中是公開考試,高中考大學是公開考試,這把考試的尺子是明確的,也只有一個,負擔反而大幅度降低。
異域傳真
2016-09-20theHill網(wǎng)站
STEM教育不能再等10年
http://thehill.com/0pinion/op-ed/296732-a-decade-is-way-too-long-to_wait
美國教育部9月14日發(fā)布標題為《STEM 2026》的報告,匯集了近30位教育領域專家對STEM教育的思考和建議,提出了未來10年推動STEM教學和學習的愿景。該報告提出,到2026年全體社區(qū)成員都被賦予從事STEM教學和學習的權力。無論種族、民族、健康、語言、性別或地理位置,STEM將滲透所有人的生活。美國STEM教育聯(lián)盟執(zhí)行理事長James Brown和美國科學教師協(xié)會執(zhí)行理事長David Evans發(fā)表文章認為,在未來5年間美國勞動力市場具備熟練STEM技能的勞動者緊缺,在幾乎所有行業(yè)和崗位都需要STEM教育相關知識、技能和能力的背景下,10年的藍圖耗時太久,應當即刻開始行動,為全體學生提供高質量STEM學習體驗。政府應當為實施STEM行動所需的創(chuàng)新和技術提供充足資金,對課程、技術、教師職業(yè)發(fā)展、評估和學校領導力實施整合性改革,培養(yǎng)具備STEM素養(yǎng)的公民。
2016-09-21noozhawk網(wǎng)站endprint
激勵明天的科學家
https://www.noozhawk.com/article/encouragingthe scientlsts of tomorrow
美國加州近期宣布實施《新一代科學教育標準》,科學教育更加側重引導學生開展研究、設計模型、實驗、解決問題、用證據(jù)支持結論和推理。不僅依靠事實和概念的累積,更強調學習者的動機和興趣。美國加州圣塔芭芭拉督學Bill Cirone認為,無論是即將成為科學家或工程師的學生,還是大多數(shù)不從事科學相關職業(yè)的學生都需要科學教育。激發(fā)兒童的好奇心不一定局限在課堂活動中,為了幫助兒童發(fā)展對科學的興趣,父母可以嘗試以下做法:如從身體如何吸收營養(yǎng)入手,與孩子一起查看食品包裝上的配料標簽和營養(yǎng)成分并探討家庭飲食習慣;引導孩子觀察舊鐘表、舊收音機的內部結構;鼓勵他們了解周邊環(huán)境中各種自然元素的相互關聯(lián);用提問挑戰(zhàn)常規(guī)的陳述語句,幫助兒童理解觀點與事實之間的不同;探索野外旅行中與科學產(chǎn)生關聯(lián)的機會,鼓勵孩子收集石頭、樹葉、貝殼等自然物品。
2016-09-21科學新聞網(wǎng)站
科學突破依靠青年科學家的基礎研究
https://www.sciencenews.org/article/science-relies-work-young-research-standouts?tgt=nr
《科學新聞》雜志連續(xù)2年進行科學名人調查,訪談的人群包括諾貝爾獎得主和美國科學院院士,試圖尋找在各學科領域具備突破潛力的未來科學家,并將結果發(fā)表在專題文章《SN10》中??剂康膸讉€方面包括他們研究方法中有哪些值得重視的技能、思維的洞察力和研究的影響如何等。文章列入的青年科學家無論在哪個領域,都熱愛自己從事的研究,具備強烈的創(chuàng)新意識,是建立未來科學的參與者。其中許多科學家從事的是基礎研究,如大型強子對撞機理論和阿爾茨海默病治療。他們的杰出在于不斷獲得新的發(fā)現(xiàn),更新著人們對未知世界的認識,蘊藏著潛在的科學突破。
2016-09-22美國科學教師協(xié)會網(wǎng)站
新教學產(chǎn)品質量評估量規(guī)出臺
http://nstacommunities.org/blog/2016/09/22/how-to-evaluate-ngss-lessons-and-units-with-the-new-improved-equip-rubric-for-science/
《教育者評估教學產(chǎn)品質量(EQuIP)科學量規(guī)》由成就公司和美國科學教師協(xié)會(NSTA)共同制定并于《新一代科學教育標準》(NGSS)完成后不久發(fā)布,為評測依據(jù)NGSS設計的課程和教學單元提供了標準。設定該量規(guī)和評測過程的目的一是評價現(xiàn)存的課程以作出修訂建議,二是為課程開發(fā)者提供基于標準測定的建設性反饋意見,三是幫助教師尋找和認定典型范例,四是與教育者分享新課程和教學資料。近期成就公司和NSTA根據(jù)上千名使用該標準的教育者的反饋意見,對量規(guī)進行了修訂。在反饋表格中加入評分指南,幫助對課程作出更準確的評價,讓遴選高質量案例的過程更合理。量規(guī)條目也進行了重組,更加清晰地顯示如何依據(jù)NGSS設計課程。新的量規(guī)在什么是為NGSS設計“高質量”的課程方面引發(fā)了具體討論,與職業(yè)學習支持項目一起幫助使用者更好地識別并獨立完善為NGSS設計的課程,增進他們對新課標的深入理解。
調查
2016-09-09中青網(wǎng)
家長們因何選擇了“小別離”?
http://zqb.cyol.com/html/2016-09/09/nw.D110000zgqnb 201609094-08.htm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wǎng),對2001名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送孩子出國留學的原因上,58.5%的人送孩子出國是為了讓其接受更好更先進的教育,52.8%的人是為了孩子前途考慮,尋求更好的出路,44.1%的人是由于國內中高考競爭激烈、壓力大,38.2%的人考慮國內科研環(huán)境一般、學術氛圍有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