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魏源在《默觚》中說:“鐘磬之器愈厚者,則聲愈從容;薄者反是?!辩婍嗥浔跍喓?,無論敲的人用力如何,皆能保持住其本真的音色,發(fā)出雄渾悠遠、從容典雅的聲音。
器銘的原理包含著人生哲學(xué)。只有保持內(nèi)心的豐盈厚重,我們才能獲得從容。面對紛紜復(fù)雜的世事,才能保持住最真實的自我。
從容,是追求天性的為人境界。不浮躁,不張狂,不急功近利,不嘩眾取寵。當然,這一切并不意味著放棄,相反,卻映射出更多理性的光輝:勤勉當中,張弛有度,堅韌不拔,凡事更看重過程,更看重心靈的感受,至于結(jié)局如何、名利是否在握并不重要。
世間諸事,皆天成之。既然天成,縱然敗之,何愧之有?如果成之,又何必僥幸?
從容,是得失泰然的處事態(tài)度。失也好,得也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天地混沌,得失之間,原本無道。何必為一失一得而耿耿于懷,徹夜難眠?患得患失,徒然耗精勞神,百害而無一益。以從容的心看生活,天地自寬,以感恩的心待世界,左右逢源。
從容,是精致實在的生活細節(jié)。無論站坐行走,永遠都要舒眉挺胸,面帶微笑。赴盛宴時,即使我們地位卑微,也依然要不卑不亢,從容不迫。或處粗糙飯局之間,或與朋友小酌,或單人獨飲,我們都應(yīng)當輕斟慢飲,不饕餮暴食,我們要學(xué)會咀嚼美味,學(xué)會品嘗佳肴,學(xué)會享受生活。
在遠古,五谷僅僅用于果腹在今天,糧食的意義絕不僅僅局限于此。從容咀嚼,是攝取營養(yǎng)、享受生活的美妙處方。
人生漫漫,何必每天都風塵仆仆,行色匆匆?遇到好看的風景,不妨駐足欣賞,一旦錯過,也許我們錯過的不只是一個春天,而是我們整整一生。
于你,于我,于事,于物,我們不妨從容點。
(摘自《生活晚報》2017年8月4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