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立威
2017年7月11日,孟加拉國空軍的一架雅克-130在吉大港附近訓練時墜毀。所幸的是,兩名飛行員成功彈射跳傘。這也使得一向較少得到關(guān)注的孟加拉國空軍,一時間成為國際媒體關(guān)注的熱點。
事實上,孟加拉國空軍的這批雅克-130是年輕的空軍元帥阿布·埃斯拉爾(1961年出生)于2015年6月接任孟加拉國空軍總參謀長,成為空軍新一代掌門人之后,才剛剛交付的。
與外界對孟加拉國空軍神秘的刻板印象不同的是,孟加拉國空軍其實一直積極地參與聯(lián)合國的維和行動。早在1995年,孟加拉國空軍就派出過1架貝爾212直升機前往科威特一伊拉克,參與聯(lián)合國的軍事維和行動。
2003年,孟加拉國空軍的兩架貝爾212直升機赴東帝汶執(zhí)行聯(lián)合國的支援任務。此后,在非洲多國的藍盔行動中,都有孟加拉國空軍的身影。最近的一次,是2015年9月,孟加拉國空軍的3架米-171Sh直升機參與了聯(lián)合國在海地的軍事行動。
下面就讓我們走近孟加拉國空軍,看一看這支南亞空中力量的現(xiàn)狀。
作戰(zhàn):米格-29與F-7
第5中隊
該中隊成立于孟加拉國剛剛獨立后的1972年1月31日,當時稱507中隊,是孟加拉國空軍組建的第一個戰(zhàn)斗機中隊。彼時,中隊里僅有一架T-33,5周之后,又接收了兩架F-86E“佩刀”。最初的幾個月里,這3架原巴基斯坦空軍的老古董構(gòu)成了該中隊的全部戰(zhàn)力。
1972年9月,這3架飛機退役,第5中隊在此后將近一年的時間里無機可飛。11個月后的1973年8月,中隊終于迎來了屬于自己的新戰(zhàn)機,6架米格-21MF和2架雙座型的米格-21UM。此外,1979年底該中隊開始飛中國產(chǎn)的雙座FT-5(殲教5的出口型),專用于戰(zhàn)斗機飛行員改飛。
FT-5一直服役到1986年,孟加拉國空軍最后的3架米格-21則直到1989年才退役。16架F-7MB(殲7專門出口孟加拉國空軍的衍生型別)和9架雙座型的FT-7MB取代了米格-21,成為孟加拉國空軍的主力戰(zhàn)機,當時分別隸屬于第5和35中隊。
2005年,孟加拉國又購入了16架F-7,其中包括12架F-7BG(F-7MG專門出口孟加拉國的型別)和4架雙座型的FT-7BG。2006年3月和9月,新戰(zhàn)機分兩批完成交付,全都部署在第5中隊。目前,第5中隊駐防于孟加拉國首都達卡古米塔爾的班加班杜空軍基地,其首要目標是空防,不過在實戰(zhàn)中也將承擔空對地的職責。
第8中隊
現(xiàn)今,孟加拉國空軍最先進的戰(zhàn)斗機是米格-29。8架米格-29(其中兩架為雙座型)于2000年交付,隸屬于駐防首都達卡班加班杜空軍基地的第8中隊。
該中隊重組于1976年12月28日,當時裝備中國產(chǎn)的F-6(殲6)和雙座型的FT-6(殲教6),均為巴基斯坦捐贈的。F-6后于1996年退役。
第8中隊的首批米格-29飛行員受訓于俄羅斯,米格公司的試飛員也前往孟加拉國提供了培訓。這期間,孟加拉國空軍借助馬來西亞皇家空軍的米格-29進行了模擬作戰(zhàn)訓練。
孟加拉國空軍米格-29上裝備的N019火控雷達,具有一定的超視距作戰(zhàn)能力。近年經(jīng)過在烏克蘭的翻新后,這批米格-29有望至少再服役10年。
第21中隊
該中隊組建于1986年7月15日,如今是孟加拉國空軍唯一一個只承擔對地攻擊任務的中隊,駐防在孟加拉國第二大城市吉大港。
第21中隊初創(chuàng)時就駐扎在吉大港,1991年孟加拉國遭到那場著名的強臺風侵襲之前,該中隊移駐達卡的古米塔爾,直到2000年才重返吉大港。
自1991年,第21中隊就開始裝備16架中國造的A-5Ⅲ(強5Ⅲ)攻擊機。孟加拉國空軍的F-6退出現(xiàn)役后,剩下的雙座教練型FT-6都分配給了21中隊,用于訓練A-5飛行員。
該中隊的部分A-5Ⅲ和FT-6曾回到中國進行翻新,其余的也進行了壽命延期改造。2015年,孟加拉國空軍訂購的雅克-130開始交付,至此A-5Ⅲ和FT-6全部退役。孟加拉國引進的這16架雅克-130全部交付給了第21中隊,從2015年9月開始交付,至2016年完成。
第25中隊
該中隊現(xiàn)駐防吉大港。自1989年11月27日,第25中隊就列裝了F-6和FT-6。1995年10月,孟加拉國接收了8架L-39ZA“信天翁”教練機,全都分配給了25中隊,使該中隊成為孟加拉國空軍的作戰(zhàn)訓練中隊。2012年4月,第25中隊的1架L-39ZA“信天翁”失事墜毀,1名飛行員不幸遇難。
2013年,L-39ZA教練機全部移交給了第15中隊,第25中隊改飛從第35中隊接收過來的F-7MB和FT-7MB,用于高級噴氣式戰(zhàn)機的改飛訓練。
現(xiàn)任孟加拉國空軍總長阿布·埃斯拉爾曾擔任過第25中隊的中隊長。
第35中隊
該中隊綽號“霹靂貓”中隊,駐防首都達卡的班加班杜空軍基地。其首要職責是空中支援、近空支援和空中遮斷,其次是訓練和空防。
1989年,孟加拉國空軍從中國引進的16架F-7MB和9架FT-MB開始交付,取代了原有的米格21。第35中隊組建于1990年1月11日,最初原本計劃將F-7MB和FT-7MB全部裝備該中隊,但是由于米格-21退役后,第5中隊一時無飛機可飛,因此這批戰(zhàn)機分配給了第5和35中隊。
2011年11月,時任孟加拉國空軍總參謀長齊亞·拉赫曼宣布,將再次引進16架F-7,其中包括12架單座型F-7BGI(F-7BG的改進版)和4架雙座型FT-7BGI。
這批最新型的F-7于2012--2013年之間完成交付,全部裝備第35中隊。該中隊原有的F-7MB和FT-7MB則轉(zhuǎn)交給了駐吉大港的第25中隊。
支援:安-32與C-130Bendprint
第1中隊
該中隊為直升機中隊,駐防吉大港。其前身是1971年9月28日,在印度迪馬普爾組建的一個飛行分隊。彼時,正是孟加拉國空軍在印度的幫助下創(chuàng)建伊始。該中隊組建之初稱501中隊,1973年更名為第1中隊。中隊里最初裝備的是“云雀”Ⅲ直升機,1973年接收了米-8直升機,一直服役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
1995年,孟加拉國空軍接收了首架米-17直升機,此后共接收35架不同型別的米-17。從1998年開始,第1中隊開始飛貝爾212直升機,其中一架裝備有遠距無線電系統(tǒng)和起吊裝置,并采用高亮涂裝,專用于執(zhí)行搜救(SAR)任務。
第1中隊現(xiàn)在的主要職責是戰(zhàn)術(shù)地面支援,并為陸軍和政府組織提供后勤保障。此外,該中隊還用于執(zhí)行偵察任務,特別是在救災方面往往扮演著重要角色。
2014年7月,意大利阿古斯特一韋斯特蘭公司宣布,與孟加拉國國防部簽署了一份協(xié)議,孟加拉國空軍將購進兩架AWl39直升機,用于執(zhí)行海上搜救和其它任務。2015年,這兩架AWl39業(yè)已交付,目前在第1中隊服役。
第3中隊
該中隊綽號“獨角獸”中隊,組建于1971年12月30日,原番號為503中隊,后改稱第3中隊。最初裝備DHC-3“水獺”飛機,1973年之后開始飛安-24和安-26運輸機。1977年,安-24退役。安-26則一直用到1989年才被安-32運輸機取代。
第3中隊駐防在吉大港,目前是孟加拉國空軍規(guī)模最小的中隊,一度曾只有兩架安-32,1995年才又增加了1架。這3架安-32運輸機,包括兩架安-32A和1架安32B。
不過,可不要小看這個袖珍中隊。第3中隊是孟加拉國空軍唯一的運輸機中隊,承擔著主要的空運職責。此外,還要執(zhí)行海事監(jiān)控和巡邏任務。一旦需要的話,還可掛載炸彈,執(zhí)行轟炸任務。
在孟加拉國歷次大型救災行動中,例如2007年的特強氣旋風暴“錫德”和2009年的氣旋風暴“艾拉”,第3中隊都承擔起沉重的救援和運輸任務。
第9中隊
該中隊綽號“蝎子”中隊,貝爾212直升機中隊,創(chuàng)建于1975年11月,最初番號為第17中隊,1982年改稱第9中隊。中隊里最初裝備“云雀”Ⅲ直升機,1977年開始陸續(xù)接收了10架貝爾212,此后又接收了3架用作貴賓專機和1架用于搜救任務的貝爾212。
第9中隊現(xiàn)駐防于首都達卡泰吉宮的巴沙爾空軍基地,主要為陸海軍和警察提供支援,其裝備的貝爾212直升機可用于運輸、戰(zhàn)術(shù)偵察,以及為特種部隊提供戰(zhàn)術(shù)支援。此外,在孟加拉國國內(nèi)的救災行動和海外的聯(lián)合國維和行動中,也時常能見到孟加拉國空軍第9中隊貝爾212的身影。
第31中隊
創(chuàng)建于1981年1月,原貝爾212直升機中隊,1983年換裝米-8直升機,直到1995年米-8才全部退役。此后,第31中隊就成為米-17直升機中隊。如今,該中隊駐防于首都達卡的巴沙爾空軍基地,共裝備有4種不同型別的米-17直升機,其中包括2015年12月最新交付的5架米-171Sh。
第31中隊的米-17主要用于戰(zhàn)術(shù)地面支援、運輸、偵察、空中撤離和醫(yī)療救援。所有的米-171均可攜帶武器,其中米-171Sh的火力尤為強大,除攜帶航空機槍外,還可掛載火箭彈和炸彈。
第101特種飛行單位
這是孟加拉國空軍唯一一個固定翼飛機與直升機混編的單位,駐防在達卡的巴沙爾空軍基地,下轄兩個飛行聯(lián)隊,即直升機聯(lián)隊和運輸機聯(lián)隊。如今,該單位除轄有不同型別的米一17直升機外,還裝備有4架C-130B“大力神”運輸機和3架捷克生產(chǎn)的L-410運輸機。
第101特種飛行單位創(chuàng)建于2001年4月,其首要職責是運送貴賓(VlP)和超級貴賓(VVIP),以及執(zhí)飛特別行動。最初,該單位裝備有米-17和貝爾212直升機,以及1架安32運輸機。
現(xiàn)在,該單位除了米-171外,還裝備有兩架米-17-1V直升機,涂有特別的藍白涂裝,用做貴賓專機。這兩架直升機是2006年3月交付的,僅用于執(zhí)行貴賓和超級貴賓的飛行任務。至于其他的米-171和C-130B則往往還要執(zhí)行貴賓飛行之外的使命。
孟加拉國空軍的4架老式C-130B“大力神”運輸機來自原美國空軍多余的庫存。盡管這4架早有些廉頗老矣的“大力神”的機翼已經(jīng)按照C-130H的標準進行了升級改造,不過發(fā)動機卻還是最初的。除了日常的運輸任務外,這些老“大力神”還要參與孟加拉國軍隊在非洲的聯(lián)合國維和行動,以及國內(nèi)的救災行動。
在國際援助方面,孟加拉國空軍的老“大力神”也頻頻登場亮相。2004年著名的印度洋大地震引發(fā)的海嘯發(fā)生不久,老“大力神”就為受災嚴重的斯里蘭卡和馬爾代夫運去了兩架參與救援的貝爾212直升機。2005年10月巴基斯坦大地震之后,他們也曾參與援助。2008年5月特強氣旋風暴“納爾吉斯”席卷緬甸時,老“大力神”送去了一支醫(yī)療隊和救災物資。
第101單位最新的裝備是那3架2015年才交付的L-410UVP-E20運輸機,目前主要用于多發(fā)運輸機的改飛訓練。
訓練:PT-6與K-8W
孟加拉國空軍的飛行訓練始于1974年12月4日在首都達卡泰吉宮機場組建的學員訓練隊。1976年9月1日,飛行教官學校的開幕典禮上,孟加拉國空軍總長巴沙爾在首飛活動中遭遇飛行事故,不幸墜機遇難。為了紀念這位殉職的空軍總長,他遇難的泰吉宮機場從此改稱巴沙爾空軍基地。
1977年,學員訓練隊改稱學員訓練聯(lián)隊,從達卡遷到了孟加拉國西南的杰索爾。1982年,改稱孟加拉國空軍學院??哲妼W員的飛行訓練由飛行訓練聯(lián)隊來完成,該聯(lián)隊下轄3個中隊。2014年秋天,孟加拉國空軍招收的首批女飛行員開始接受訓練。
第11中隊
初級飛行訓練和給學員們上航空理論孟加拉國空軍第15中隊的K-8w高級教練機課程是第11中隊的主要任務。該中隊組建于1982年,從初創(chuàng)至今,一直在使用中國生產(chǎn)的PT-6(初教6的出口型)初級教練機。
孟加拉國空軍最早的PT-6是1977年交付的4架。此后,歷年增購的PT-6總數(shù)在50架以上。如今,其中的部分PT-6教練機已經(jīng)進行了升級,加裝了自動定向儀(ADF)和GPS系統(tǒng)。2014年12月,孟加拉國政府宣布將采購12架新PT-6教練機。
孟加拉國空軍的初級飛行訓練通常在120飛行小時左右。第11中隊每年都會有兩個學員班,每個班的學員人數(shù)在10到15人。此外,中隊還會接受來自孟加拉國海軍和陸軍的飛行學員,以及來自斯里蘭卡、馬來西亞、伊拉克等國的學員。
第15中隊
通過初級飛行訓練的學員將會選擇飛戰(zhàn)斗機、運輸機或是直升機。選擇飛戰(zhàn)斗機或運輸機的學員就將在第15中隊受訓。固定翼噴氣式飛機的改飛訓練,通常在35~40飛行小時。
該中隊組建于1977年10月25日,最初裝備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英國老式教練機“教師”,使用了20年之后,才從第25中隊接收了12架美國空軍于1996年轉(zhuǎn)讓給孟加拉國空軍的T-37B教練機。
2011年12月,由于選出進行測試的3架T-37B中,有兩架的彈射座椅系統(tǒng)沒有通過測試,因此第15中隊的T-37B全部退役。為了解決第15中隊無教練機可飛的困境,作為一個臨時的解決方案,2013年將第25中隊的L-39ZA教練機調(diào)撥給了第15中隊。
2014年9月,最終的解決方案來了,隨著9架中國產(chǎn)的K-8W教練機陸續(xù)交付,這款新型高級教練機全部裝備給了第15中隊,使得該中隊成為孟加拉國空軍目前唯一的一個K-8中隊。不過,K-8W開始服役后,L-39ZA仍留在第15中隊。
第18中隊
孟加拉國空軍的旋轉(zhuǎn)翼飛行器改飛訓練,主要是由第18中隊來完成的。該中隊組建于1982年4月1日,擁有4架貝爾206L直升機。
直升機的改飛訓練,包括4周的地面課程和50~70飛行小時。除了為孟加拉國空軍培養(yǎng)直升機飛行員,第18中隊還為陸海軍和外軍飛行員提供飛行訓練。
編輯:石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