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斌 曾輝
原告余某訴稱,被繼承人余某仁、陳某梅系原告父母,余某仁于2013年2月去世,陳某梅于2004年10月去世,哥哥余某文于2009年去世。余某仁、陳某梅遺留房屋一套,坐落于南昌市東湖區(qū)某路56號,面積為94.343平方米,被繼承人余某仁自2008年起被送至南昌市東湖區(qū)第二福利院居住生活,直至去世。從2008年起,被告周某香獨自占用該套房產(chǎn)。此后,原告多次與四被告商量該房屋的分割事宜未果,導致該房至今由被告周某香占據(jù)。被告余某軍、余某雯、余某武系被告周某香的兒子和女兒。原告遂訴至法院,請求:1.依法分割坐落于南昌市東湖區(qū)某路56號房屋1棟1單元201室房屋;2.本案訴訟費由被告承擔。
原告駱某平訴稱,其作為被繼承人陳某梅的親生兒子,有權繼承陳某梅名下的財產(chǎn),故其申請繼承陳某梅名下的遺產(chǎn)。
被告周某香、余某軍、余某雯、余某武辯稱:1.四被告與被繼承人長期共同居住,承擔了更多的贍養(yǎng)義務,應多分遺產(chǎn)。2.原告未提交與被繼承人的身份關系證明,不能證明原告與被繼承人的身份關系。3.陳某梅于2004年去世。原告于2014年起訴,已超出訴訟時效。4.本案被告周某香一家在兩被繼承人生前承擔了房改費、裝修費及兩被繼承人的醫(yī)療、喪葬費用,請求分割時考慮這一部分。對于申請追加的原告參與分配的請求無異議,駱某平有繼承權。
法院經(jīng)審理查明,余某文及原告余某系被繼承人余某仁、陳某梅的子女。原告駱某平系被繼承人陳某梅與前夫駱某水的兒子。余某文與周某香婚后生育三個子女即余某軍、余某雯、余某武。
坐落于南昌市東湖區(qū)某路56號的房屋系被繼承人余某仁于1999年在其與被繼承人陳某梅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利用被繼承人陳某梅及其工齡等相關優(yōu)惠折扣后通過房改方式取得,該房屋建筑面積94.32 rd,該房屋登記在被繼承人余某仁名下。法院在審理該案后認為,坐落于南昌市東湖區(qū)某路56號的房屋系被繼承人余某仁在其與被繼承人陳某梅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取得的財產(chǎn),屬于被繼承人余某仁、陳某梅的遺產(chǎn)。
在被繼承人陳某梅去世后,上述房屋的一半份額應作為其遺產(chǎn),由其子女駱某平、余某文、余某及其配偶余某仁共同繼承,各繼承上述房屋的1/8份額。又因余某文在遺產(chǎn)分割前死亡,其繼承遺產(chǎn)的權利應轉移給他的合法繼承人即配偶周某香及子女余某軍、余某雯、余某武,即周某香分配5/64[(1/8×1/2)×(1+1/4)],余某軍、余某雯、余某武各分配1/64。
在被繼承人余某仁去世后,其對上述房屋享有的份額5/8(1/2+1/8),應由其女兒余某繼承及余某文的子女余某軍、余某雯、余某武代位繼承,即余某分配5/16,余某軍、余某雯、余某武每人各分配5/48。
鑒于上述房屋當前為被告周某香的主要居所,按照“遺產(chǎn)分割應當有利于生產(chǎn)和生活需要,不損害遺產(chǎn)的效用”的原則,上述房屋應由被告周某香繼承,由被告周某香向其他繼承人支付房屋折價款。又因上述房屋由被告周某香家庭裝修,綜合考慮本案案情,法院以鑒定機構鑒定的總價755503元作為本案可分配的遺產(chǎn)價值。據(jù)此,依法判決如下:
一、登記在被繼承人余某仁名下坐落于南昌市東湖區(qū)某路56號1棟1單元201室房屋(建筑面積94.32)由被告周某香繼承。
二、被告周某香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余某房屋折價款330532.56元、支付原告駱某平房屋折價款94437.88元、支付被告余某軍、余某雯、余某武每人各90502.97元。
[點評]根據(jù)《繼承法》規(guī)定: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繼承開始后,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yǎng)協(xié)議的,按照協(xié)議辦理。遺產(chǎn)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開始后,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對生活有特殊困難的缺乏勞動能力的繼承人,分配遺產(chǎn)時,應當予以照顧。
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yǎng)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chǎn)時,可以多分。
繼承開始后,繼承人沒有表示放棄繼承,并于遺產(chǎn)分割前死亡的,其繼承遺產(chǎn)的權利轉移給他的合法繼承人。
由此可見,法院對該案的判決是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