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漢忠
古城豐鎮(zhèn)縣城東,薛崗山拔地而起,甚雄偉,占地不大,一眼盡收之。山石紅黃皆石無土,遠(yuǎn)望之,無樹木生,概花崗巖故也。山頂東北角有廟宇,小院二重,坐北朝南。飛檐凌空,古樸典雅,年代久遠(yuǎn)矣。所異之處,東、北二墻依山勢與山壁等齊如一體。山壁直立,危如壘卵,古人構(gòu)建巧致于奇。
相傳遠(yuǎn)古時代,此地為汪洋澤國。二郎神擔(dān)山鎮(zhèn)海,挑紅、蘭二山壓泉眼于薛崗、孤山之下,海退方現(xiàn)陸地。薛崗反唐駐兵此山,始得其名。將軍所乘戰(zhàn)馬在山頂上踏痕如坑,留有馬蹄印至今清晰可辨,宛然如新。距薛崗山往北,偏東五里,孤山在焉。
庚寅年正月,表兄有娉娶宴,邀余回故里,偕兄歸。老爺門前往南半里,晨霧繚繞,孤山偉立。山如桂林之山,平地陡起,塊然如壁。疑似跨萬里之遙移植此地。
山周十里無山。三面農(nóng)田,一面草灘。約兄沿田埂往游。山色青蘭皆玄武巖,嶙峋壁立。仰望之,山巔高聳,直插青天如在半云間。
東南側(cè),山壁巖石呈圓柱狀,一排排,一層層,十分齊整如隊而列。每層足有丈余高,最上一層風(fēng)雨剝蝕,積年形成橫縫,縫寬可入指。從山下遠(yuǎn)望如磨盤相疊壘。柱狀石再往上則小樹叢生,樹根長于石縫間,裂石而生。枝條如臂四向展伸,樹杈彎彎曲曲相互纏繞。而石頭也不再齊整,岈岈岔岔,直至山頂。
從南繞到山的西側(cè)為草坡,景致無奇。遂至山北面,山崖巨石如牛,橫躺豎臥,塊塊相連。更有石大如房或懸空危立,傾刻將墜;或三邊裂開與原石將分而自成一石,一角獨立,巋然不動。山崖陡峭如刀劈,不見長草木。就連猿猴至此,望而卻步也不前,難覓攀爬處。
崖壁中另有一石甚平整,矗立眾石間,高大于寬,數(shù)丈有余。石面斑駁點點似苔蘚,色深黃,如菊花如云朵如海濤。兄指給我說:“此為仙石,神仙居所也 。兒時親見許愿人就石前燒香供奉,絡(luò)繹不絕。”余忽記起亦有耳聞,概在五十年前事。現(xiàn)到此地,敬畏之意仍油然而生。
欲登山無路,只好返回西面的草坡,腳下枯草松軟如履地毯,可想夏天這里的花草一定茂盛。
爬過半山腰登頂,在平坦的山頂上看到了與山不相連的,象有人搬上去的大小不等的石頭,零零亂亂地擺放著。仔細(xì)端祥這些石頭,有的象熊象虎,有的象鷹象兔,好像在這里夜宿,在等待天亮。我想,東方一放白,它們就會沒了蹤影。能在白天近前看到它們?nèi)约y絲不動地呆在這里,千百年,甚至億萬年來苦守此山,一定是熱戀著這座二郎神留下的神山,因為她太有靈性也太美麗了吧!
從山頂看山下,不像前面從山下看山頂,能看到山。此時只能看到山下的草灘、農(nóng)田和遠(yuǎn)處的飲馬河而看不到腳下的山了,因為孤山太立了。
農(nóng)田早已收獲,辛勤的農(nóng)夫已把收割后的田地耙耕得平平坦坦。水溝縱橫,畦埂交錯;田埂上的穿天楊白刷刷地直指藍(lán)天;剛過完年的人們穿著艷麗的衣裳在村中走動;一排排的磚瓦房上炊煙縷縷;隱約傳來狗兒的歡叫聲。草灘如甸,散落的牛馬和幾簇白色的羊群正在悠閑地吃草;飲馬河因冰凍發(fā)出了熠熠白光,像一條白練蜿蜒東去,與天邊相連。環(huán)眺遠(yuǎn)處,四周能看到的山都顯得那么低而小。
余兄說:“今天恰逢正月初八,是八仙游覽的好日子,我們很有興致地登了一趟孤山?!闭f笑間又從山的西坡下來,不是嗎?別處下不來啊。
劉禹錫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先生也是在指孤山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