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智勇
平壩記憶2017
文/ 王智勇
通用機場正在修建,又是里程碑似的大事件,天龍屯堡成功申報國家4A景區(qū),還有塘約村的逆襲,小河灣的爆款,區(qū)醫(yī)院的搬遷,還有許多重大項目落地,昭示著平壩起飛的時間,這些標志性的建設,都是平壩之路的新起點。
我一直想寫些東西,留下小城記憶,并能在我們的生活中延續(xù)。記得上世紀的縣城很小,在城關讀書的孩子們,只要爬到觀音山頂,就可以俯瞰整個平壩。東西南北四條窄小街道,從老大十字延伸開來,老舊的房子分布在街道兩邊,但若想看到平壩全景,那就必須登臨天馬山才行。上世紀90年代的人們,經(jīng)由西門鐘鼓樓,沿著山路走上半天,再順著梯子拾級而上,都曾在那山頂看過小城。幾十年時光荏苒,這里早已經(jīng)變了模樣,但我依稀記得那些年的平壩燈火,它們閃爍在我記憶的最深處。
從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置平壩衛(wèi),平壩之名由此而始,到今天的平壩區(qū),小城的歷史已經(jīng)持續(xù)了600多年。假如觀音山是一尊悲憫的佛像,注視著這里的人世滄桑,那么鐘鼓樓更像一位年邁的老人,向我們講述著光陰的故事。
老大十字新華書店,很多年以來都是平壩的地標,而現(xiàn)在已是住宅小區(qū)。以前往西走穿過狹窄的街道,經(jīng)過破敗的教堂,就可以看到靜靜佇立的滄桑鐘鼓樓。一位少小離家的朋友,還想得起那年西門彌漫的酒香,那些年我們游蕩在街頭巷尾的身影,和隱藏在那些磚頭縫隙中的青春。歲月如梭,年華逝去,再來到改造后的西街,我們都已經(jīng)是人到中年了,古老的鐘鼓樓卻又煥發(fā)出活力,得益于人文遺產(chǎn)保護,教堂也得以選址重建。行走在寬闊的步行街,夜色中的鼓樓依舊沉默寡言,遠處天馬山的影子時隱時現(xiàn),突然間覺得時光重疊。
記憶里的老大十字繁華熱鬧,是那些年的平壩第一商圈,電影院和食品公司,代表著那個時代的精神和物質(zhì)。多少人在那看過電影《少林寺》,憑票購買過豆腐豬肉。走下孫家坡,一路走到文化館,東街對于平壩而言,簡直是寸土寸金的存在。近年來的平壩飛速擴張,新大十字逐漸取代了老城,迎賓大道更像是小城的龍脈,窄小的東街,已然容不下發(fā)展的需要,只能等待著舊城改造。古往今來,東街發(fā)生過多少的故事,其中就有著名的驢友徐霞客,徐先生當年情趣盎然,還買了小鯽魚,坐在酒樓上寫游記——“東門市人頗集,魚肉不乏”,顯然從明代起,東街就是小城的商業(yè)中心。對于老平壩人來說,東門河畔的體育場及平壩中學,都是無法抹去的回憶,烙印如此之深,已經(jīng)在生活中凝固成型。
快速發(fā)展的平壩和悠然愜意的慢生活(楊 艦/攝)
原先的小城其實也是省會級配置,有大小十字,雖沒有噴水池,但也可以用南門井替代。站在北街不禁感慨,當年這些狹窄的街道,是如何容納這么多青春的。再順著南門而下,街道上飄散著牛肉香,那是記憶中的味道。一直到了縣酒廠門口,空氣又轉(zhuǎn)換成窖酒的濃郁。對面的汽車站,旅客們南來北往,誰都喜歡那黃爽爽的油炸粑,那時候的大橋感覺遙遠,以致車站都要分成兩次搬遷,堯南車站算是一個時代。隨著城區(qū)的擴張,汽車的普及,東外環(huán)線從車站正上方劃過,好像南客運站的時代又要行將結(jié)束了。站在平黎大道上看平壩,高層建筑群拉出一道天際線,像是旁觀著我們的生活,更像是大時代的預言。
1991年的平壩,貴黃公路從城邊穿過,這是貴州省的第一條高速路。在20多年后,迎賓大道覆蓋了老路,并已經(jīng)成為平壩區(qū)的城市中軸,小城自此一路向南生長,迅猛增加著城市的體量。原先的平壩在南門橋戛然而止,城外是一大片油菜花田,黎陽高新區(qū)就是從這里起步,并在2017年升格為國家級。再加上貴安新區(qū),平壩有雙國級在手,黔中之核,腳下的999平方公里,第一次顯得如此風光無限,炙手可熱。高新區(qū)后來并沒有工廠出現(xiàn),而是修建了第一個市民廣場。
2017年的平壩到處施工,各種公園和綠地正蓬勃在建,在居住與交通條件基本滿足后,小城正在追求著舒適和顏值,可以預見在此之后的平壩,會更加的宜居從容。平壩被撤縣設區(qū)是小城大事,可以預見影響深遠。2015年,我們揮手與平壩縣再見,在此之前,0853已經(jīng)與我們作別,城關鎮(zhèn)也是個消失的建制。值得欣慰的是,城關或許并不是平壩符號,安平和鼓樓,或許才是真正的小城靈魂,這兩個名字,更能契合著小城故事的節(jié)點。平壩即將展開新的一頁,在600多年的時間長河中,第一次獲得如此的機遇,貴安一體,黔中城市群,站在整個貴州的風口,再也沒有沉寂的理由。
隨著2016年滬昆高鐵的通車,平壩南站像注定的隱喻,把城區(qū)和黎陽連接成了一體,緊跟軍民融合的國家戰(zhàn)略,航空小鎮(zhèn)橫空出世,時間好像又再次重疊了。與上一次的大三線建設一樣,這次的攜手,中間間隔了整整40年,高鐵就像廠地之間的紐帶,在那些曾經(jīng)的田野上打了個結(jié),共同鏈接著外面的世界。除了時速350公里的快捷,還有騰飛的夢想,正在樂平實現(xiàn),通用機場正在修建,又是里程碑似的大事件,天龍屯堡成功申報國家4A景區(qū),還有塘約村的逆襲,小河灣的爆款,區(qū)醫(yī)院的搬遷,還有許多重大項目落地,昭示著平壩起飛的時間,這些標志性的建設,都是平壩之路的新起點,這一年,在小城傳奇中,注定會留下很深的痕跡,平壩記憶,2017!
(責任編輯/孫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