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點擊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朱自清《春》
素材解讀
春自古以來就是勃勃生機的象征。“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蔽恼麻_頭,作者就用了一個反復(fù)修辭,突兀、有力、急切地反映出人們期盼春天到來的迫切心情。
緊接著,又用了一個擬人修辭,傳遞出春天的訊息。在此,作者寫出了人們對春天的翹首企盼和迎接春天的萬分欣喜。
“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边@里,“太陽的臉紅起來了”用了擬人辭格,既抓住了春天太陽的特征,又展示出春陽內(nèi)在的神韻。整個句子構(gòu)成排比,簡明地勾勒出初春的總輪廓,顯示出了勃勃的生機。
“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一句用了疊音和擬人修辭,“偷偷”“鉆”等詞語將小草頑強的生命力傳神地表現(xiàn)出來,正所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即是如此。而這也象征著人類社會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且總是向著更美好、更高級的社會進化、演變的過程。
嫩綠的小草“一大片一大片”的,長滿了園子和田野,視線所及之處都是綠的世界,充滿了生命的清香,也使得整幅春景圖的層次感更強。
比較閱讀
一場春雨,幾陣春風,那花朵仿佛一夜醒來,還帶著昨日的夢,站在你面前。崖畔上,溝坎旁,道路邊,一兩株,三五朵,倒掛著,斜倚著,亭亭玉立著,含露乍開,笑臉迎人,仿佛一支優(yōu)美的晨曲,一首抒情的小詩,又像少女的微笑,像來自遠方的親切的問候……
清明后,再幾番春雨,它便排山倒海地卷著紅潮來了。山嶺上,溝谷里,萬綠叢中,一叢叢,一簇簇,一片片。有的紅得熱烈,像著了火;有的紅得嫻靜,臨之而不驚;有的質(zhì)樸,像土生土長的鄉(xiāng)下姑娘;有的嬌艷,像濃妝艷抹的城市小妹。無論哪種紅,從地底下紅出來,從心里頭紅出來,大大方方,端端正正,樸樸實實,以它的純情和本色保你如癡如醉。此時,假如你乘車進山,就會看到漫山遍野的映山紅,如云,如霞,如詩,如歌,如鐵扇公主揮扇,火苗呼呼作響;如十萬八千天女洗罷臉,對此齊倒胭脂水。汽車在無邊花海中追波逐浪,心在瑰麗的交響樂中飛翔,真覺得飄飄欲仙。
——閔文《映山紅》
思維遷移
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生命的芬芳?請結(jié)合具體詞句進行分析。
關(guān)鍵詞點擊
半夜里聽見繁雜的雨聲,早起是濃陰的天,我覺得有些煩悶。從窗內(nèi)往外看時,那一朵白蓮已經(jīng)謝了,白瓣兒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個小小的蓮蓬和幾根淡黃色的花須。那一朵紅蓮,昨天還是菡萏的,今晨卻開滿了,亭亭地在綠葉中間立著。
仍是不適意!——徘徊了一會子,窗外雷聲作了,大雨接著就來,愈下愈大。那朵紅蓮,被那繁密的雨點,打得左右攲斜。在無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階去,也無法可想。
對屋里母親喚著,我連忙走過去,坐在母親旁邊——一回頭忽然看見紅蓮旁邊的一個大荷葉,慢慢地傾側(cè)了下來,正覆蓋在紅蓮上面……我不寧的心緒散盡了!
雨勢并不減退,紅蓮卻不搖動了。雨點不住地打著,只能在那勇敢慈憐的荷葉上面,聚了些流轉(zhuǎn)無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動——
母親??!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
——冰心《荷葉·母親》
素材解讀
選段從自家院子里的蓮花寫起,雨中,作者發(fā)現(xiàn)荷葉掩蓋起紅蓮,觸動了自己,于是生發(fā)聯(lián)想,想起了母親,想起了母親愛護兒女的情景,便借此景抒發(fā)出自己對母親保護兒女成長的感情。這樣寫母愛,真是生動形象。
使用范例
我知道,自己一生最大的勇敢都來自母親。我6歲那年的一個夜晚,她去表外公家回來得晚,我瞞著祖母翻過兩座山嶺去接她。她在山路上見到我時,沒有責怪,也不驚訝,只是用溫熱的手牽著我,再翻過那兩座山嶺回家。
我從小就知道生命離不開災(zāi)難,因此從未害怕災(zāi)難。后來我因歷險4萬公里被國際媒體評為“當今世界最勇敢的人文教授”,追根溯源,就與媽媽有關(guān)。媽媽,那4萬公里的每一步,都有您的足跡。而我每天趴在壕溝邊寫手記,總想起在鄉(xiāng)下跟您初學(xué)寫字的情形。
媽媽,這次您真的要走了嗎?鄉(xiāng)下有些小路,只有您和我兩人走過,您不在了,小路也湮滅了;童年的有些故事,只有您和我兩人記得,您不在了,童年也破碎了;我的一筆一畫,都是您親手所教,您不在了,我的文字也就斷流了。
——余秋雨《一生最大的勇敢都來自母親》
關(guān)鍵詞點擊
牧羊人還活著,而且,身體還很硬朗?,F(xiàn)在,他不再放羊。他說,羊吃樹苗,就不養(yǎng)羊了,只留下了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來個蜂箱,改養(yǎng)蜜蜂了。戰(zhàn)爭并沒有擾亂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種樹。種橡樹,種山毛櫸,還種白樺樹。
1910年種的橡樹,已經(jīng)長得比我都高,真讓人不敢相信。我吃驚得說不出話來,他還是那么沉默寡言。我們就這樣靜靜地,在他種的森林里,轉(zhuǎn)悠了一整天。這片樹林分為三大塊,最大的一塊,有11公里寬。當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進的技術(shù),而是靠一個人的雙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類除了毀滅,還可以像上帝一樣創(chuàng)造。
這個男人堅持做著自己想做的事。這片一眼望不到邊的山毛櫸樹林就是證明,它們長得足足有我肩膀這么高了。那一大片的橡樹也長得很茂盛,不用再擔心被動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爺想把這杰作毀掉,也只能求助龍卷風了。他還指著一片白樺林說,這是五年前種的。他認為谷底比較濕潤,就把白樺樹種在那里。他是對的。這些白樺樹棵棵鮮嫩、挺拔,像筆直站立的少年一樣。
路過山下村子的時候,我在這個曾經(jīng)干旱無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這是老人種樹帶來的連鎖效應(yīng),是我見過的最了不起的奇跡!
——[法國]讓·喬諾《植樹的牧羊人》
素材解讀
牧羊人幾十年置身于荒無人煙的地域,他每種下一棵樹,就感覺在世間又多了一個親人。這位牧羊人在實踐中逐漸發(fā)現(xiàn)人與土地、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關(guān)系,他深深地意識到人生的價值在于為他人、為后人造福。這就是平凡中的不平凡。
我來說說
(你眼中的平凡人做出了哪些不尋常的舉動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