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子/供稿
獨具匠心的美食
膽小熊和皮弟一路南下,到了河渠眾多的魚米之鄉(xiāng)——江蘇鹽城。從漢代開始,這里就遍地都是煮鹽場。東晉時期,此地被命名為鹽城縣,“鹽城”之名就這樣沿用至今。
膽小熊:皮弟,你知道那些穿著荷葉邊圍裙的阿姨在曬什么嗎?
皮 弟:這可難不倒我,這兒不是鹽城嗎?肯定是曬鹽咯!
膽小熊:哈哈,你猜錯了!那些布上放著的是藕粉。
皮 弟:What?她們曬藕粉準(zhǔn)備做什么呀?
膽小熊:當(dāng)然是做藕粉圓子啦!這道美食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了,發(fā)明者是一位御廚,當(dāng)時還得到過皇帝的贊賞呢!
皮 弟:哇,我只聽說過糯米圓子,原來藕粉也能做圓子,不愧是御廚!
考究的做法
皮弟靠近擺在街道旁的幾口大缸,里面都泡著切碎的藕。女人們用木棒嫻熟地?fù)v爛藕片,濾去水里的雜質(zhì),將純凈的濕藕粉撈出來。接著,她們在自家門前擺一層干燥的秸稈,鋪上白布,并把濕藕粉放在布上。膽小熊:這藕粉圓子看著不起眼,做法卻十分復(fù)雜,分為:備料、搓餡、燙制、做湯四道工序。
皮 弟:我只關(guān)心餡料有什么。
膽小熊:藕粉圓子的餡料包括松子、瓜子、芝麻等。工匠們會把這些餡料碾碎,然后和桂花、白糖、豬油等放在一起攪拌均勻,揉成小球待用。
皮 弟:我懂了!接下來只要用藕粉包住餡料就行了!
膽小熊:沒這么簡單!餡料要放入裝有藕粉的竹匾中均勻篩動,使其表面粘上一層薄粉。然后把餡料放入沸水中,等藕粉糊了之后立刻撈起,再次放回竹匾中篩動。如此反復(fù)五六次,圓子才算做好。
皮 弟:這么復(fù)雜的工序,難怪連皇帝都喜歡。
水晶球
剛出鍋的藕粉圓子圓潤飽滿,泡在清澈的湯水里顯得格外美味。
皮 弟:哇,這圓子在湯里半浮半沉,就像一顆顆紫色的水晶球。
膽小熊:這圓子經(jīng)過多道工序反復(fù)加工,當(dāng)然晶瑩剔透啦!
皮 弟:唔,外皮嬌嫩肥澤,柔軟豐滿,內(nèi)餡口感豐富,甜而不膩,真是美味!
膽小熊:藕粉圓子還有成雙成偶、團團圓圓之意,因此還是這里辦喜事的必備菜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