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辰+王璐+郝曉雪
摘 要:基于2011—2017年國家社科基金涉及金融學的立項數據,對我國金融學研究熱點進行挖掘分析,結果顯示:“十二五”期間我國金融學研究熱點集中在金融環(huán)境改善與金融服務支持、金融機構改革與監(jiān)管以及金融市場體系的完善等。2016—2017年的研究熱點聚類較為分散,主要有P2P網絡借貸、農村普惠金融、供給側變革、“一帶一路”相關問題研究等。研究的演進態(tài)勢構成穩(wěn)定型、增長型和倒U型三種形式,增長型研究主題將是今后幾年的研究方向與重點。
關 鍵 詞:金融學;國家社科基金;研究熱點;演進趨勢
中圖分類號:F8;G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517(2017)05-0071-09
Abstract: The paper conducted research on the projects data of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und related to financial studies from 2011 to 2017 and discovered research projects during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period focused on improvement of financial environment, financial service aid, reform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financial supervision, and improvement of financial market. The research evolution trend has formed three types of research, stable research, and growth research and reversed U-type research. Subjects related to growth will become the research focus in the coming years.
Key words: finance;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und; research hotspot; evolution trend
基金資助是我國科研經費投入的重要方式之一,科研項目從提出到確定都要經過廣泛、深入論證,往往代表著該學科領域研究的新動向、新趨勢[1]。國家社科基金作為人文社科類研究課題最高層次項目, 代表我國社會科學發(fā)展研究的最高水平,能在客觀上反映各學科研究的重點、熱點、現狀和發(fā)展方向。本文在梳理2011—2017年間國家社科基金金融學立項課題的基礎上,把握此期間金融學研究的發(fā)展動態(tài),為研究者進行進一步的研究或者尋找新的研究思路提供參考。
一、數據來源與方法
本文相關數據來源于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辦公室網站的“歷史資料”欄目,時間維度為2011—2017年,項目類型涉及重大項目、重點項目、一般項目、青年項目、西部項目和后期資助項目。
金融學研究在《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申報數據代碼表》中隸屬于應用經濟學范疇,涉及財政經濟學、貨幣銀行學和保險學等,而在國家社科基金金融學問題研究中往往融合多種學科及多元方法,涉及面極為廣泛, 所以本文對全部立項數據逐一檢索,以保證數據來源的全面性。
本文基于金融學課題的立項數據,分別從立項數量、項目類型、地域分布、所屬學科、研究熱點和趨勢等方面加以分析,以期呈現近七年中國金融學研究的大致圖景。
二、立項地域及項目類型關聯(lián)分析
根據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辦公室公布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近七年,國家社科基金共資助金融學研究1610項,年均立項約219項。其中,重大項目48項, 占比2.98%; 后期資助項目67項, 占比4.16%;重點項目65項,占比4.03%;西部項目77項,占比4.78%;青年項目461項,占比28.63%;一般項目894項,占比55.52%。
國家社科基金的地域分布情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該地區(qū)的社會科學生產力和影響力,本部分以省、自治區(qū)和直轄市為分析單元,結合項目類型對金融學的立項分布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
在圖1中, 方形節(jié)點代表項目類型,圓形節(jié)點代表各省市,它們間的連線表示各省市的項目申請關系,連線越粗、節(jié)點越大表示申請該類型項目的數量越多。
國家社科基金資助地域共涉及31個省市自治區(qū),基本覆蓋除港澳臺外的全部區(qū)域,覆蓋面較廣,只是在各個地區(qū)分布的數量并不均勻,具有集中性的趨勢。據本文對近七年國家社科基金金融學研究方向在全國的立項分布數量統(tǒng)計可知,北京的立項數量最多,達到199項,占本學科立項總數的12.36%,處于絕對領先的位置。說明北京是我國金融學研究的主要核心和主體區(qū)域, 這與北京的高校、 科研院所及中央各部門所屬科研機構數量較多, 科研力量較為集中有關系。 而緊跟其后的上海、湖北、廣東、重慶、湖南、四川、浙江等省市,是項目產出的重要區(qū)域,也是較為活躍的地區(qū),均達到70多項。而甘肅、青海、寧夏、內蒙古、海南和西藏等省市立項較少,一共立30多項,這與這些地區(qū)地處偏遠、科研力量較為薄弱、科研氛圍較弱有關。
金融學受資助項目類型重點突出。一般項目和青年項目處于圖譜中間位置,涉及面較廣,是受資助的主要項目類型,其中一般項目數量最多,是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資助的主體;其次是青年項目,這與基金評審向青年項目傾斜的原則有關,也說明金融學研究的青年科研力量正在崛起,國家重視對青年科研人員的支持和培養(yǎng)。西部項目只和西部的寧夏、青海和新疆等地區(qū)存在申請關系,而層次較高的重大項目與重點項目多與北京、上海及東部地區(qū)的聯(lián)系較為密切,這些地區(qū)科研力量較為雄厚,科研氛圍較為濃烈。endprint
三、所屬學科分布分析
根據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辦公室對國家社科基金的學科分類,共有24個一級學科。其中金融學相關研究涉及的學科領域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金融學研究涉及20個一級學科,不僅出現在經濟學、管理學和法學等經管學科領域,甚至在體育學、歷史學、文學和哲學等人文社科領域也有所涉及。
根據學科分類方法,將應用經濟、管理學、理論經濟和統(tǒng)計學歸于經管學類;國際問題研究、社會學、法學、馬列·科社、黨史·黨建、政治學和人口學等歸于政法學類;中國歷史、世界歷史和民族問題歸于歷史民族學類;中國文學、體育學、哲學等歸于人文學類,那么金融學研究的具體學科分布比較如圖2所示。
由圖2可知,經管學類是金融學立項的主體學科,共立項1164項,占立項總數的72%。其中,應用經濟學所占比例最大(見表1),這跟金融學固有的學科劃分有關;其次為管理學類,將管理學方法與思想運用到金融問題研究中; 再次為理論經濟學,對金融學問題進行經濟學基礎理論研究。
第二大類為政法學類。金融學作為經濟學科,與政治學、法學存在密不可分的關系,金融問題的政治學及政治效應分析、金融問題法律規(guī)范、古今中外的金融立法規(guī)律等問題, 都是學者研究的對象。
第三大類為歷史民族學類,研究歷代、各個民族聚集地的金融學問題。
第四大類為人文學類,《中國當代股市題材小說研究》隸屬于中國文學;體育產業(yè)中,從資本市場、保險制度、上市公司等角度將體育與金融關聯(lián)起來進行研究。
綜上可知,學者們從不同視角對金融學進行了更為廣闊和深入的研究探索?,F代金融發(fā)展使得金融環(huán)境和條件變得愈加復雜,金融學研究超越了傳統(tǒng)經濟學的范疇, 與更多的學科進行了交叉融合,呈現跨學科分布特點及研究的整合性趨勢。作為金融學研究人員可廣開思路, 努力創(chuàng)新研究視角,既可以借鑒社會科學中的管理學、法學理論等,也可與自然科學領域進行有效結合, 如進化金融學、進化證券學,從而形成新的研究契合點,以有更好的研究突破。
四、2011—2017年金融研究熱點的挖掘分析
本文通過對“十二五”時期和2016—2017年金融學研究熱點進行挖掘,比較近兩年研究與“十二五”時期相比有哪些變化,呈現哪些重要發(fā)展趨勢,以期為相關研究人員提供參考。
(一)立項關鍵詞的提取
關鍵詞是一篇文章的中心所在,文章的關鍵詞是對其內容的概括,高頻關鍵詞常被確定一個領域研究的熱點問題[2]。立項負責人未給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關鍵詞, 需要對課題進行關鍵詞的抽取。項目題目是根據課題的研究主題和內容提煉出來的,是立項研究內容的精煉和濃縮,從題目中進行關鍵詞抽取,可以反映金融學研究主題。
本研究使用北京理工大學張華平教授的NLPIR分詞軟件,分別對“十二五”時期和2016—2017年兩個時間段的立項題目進行關鍵詞的自動抽取,該軟件結合信息熵自動計算關鍵詞。
筆者首先對抽取后的關鍵詞進行規(guī)范化處理,將部分同義詞和準同義詞進行歸并。如將“風險防范”和“風險防控”進行合并,“我國”和“中國”進行合并。之后進行上下位詞的處理,優(yōu)先使用下位詞。如“對外直接投資”與“直接投資”,為避免重復使用,優(yōu)先使用下位詞“對外直接投資”,并據此進行共詞統(tǒng)計,如果匹配結果不為零則直接使用結果數,如果為零再使用上位詞“直接投資”。經過處理,“十二五” 時期最后獲取詞頻大于等于4的前53位關鍵詞,2016—2017年獲取前46位關鍵詞。
(二)“十二五”期間研究主題聚類分析
1. 立項關鍵詞的共現分析
為進一步挖掘關鍵詞間的交叉組合關系,本文使用關鍵詞共現分析方法。首先進行高頻關鍵詞的共詞統(tǒng)計,即兩兩統(tǒng)計它們同時出現的頻次,頻次越高說明兩者聯(lián)系越為密切。其次再將共現頻次較高的關鍵詞對進行聚類,形成聚類樹狀圖[3]。
運用“十二五”期間數據,利用自動抽取的53個高頻關鍵詞進行兩兩配對,兩兩統(tǒng)計它們在同一項目內容中出現的頻次,構建53×53關鍵詞共現矩陣,部分矩陣情況如表2所示。
2.立項關鍵詞的聚類分析
將上述共詞矩陣輸入社會統(tǒng)計分析軟件——SPSS中進行聚類分析。為消除頻次懸殊造成的影響,采用Pearson相關系數轉換成相似矩陣,在相似矩陣中,數值越大表示兩個關鍵詞間的距離越近,相似度越好。部分關鍵詞相關系數矩陣如表3所示。
在基于上述相關矩陣的基礎上,進行系統(tǒng)聚類分析。根據離差平方和法(wardmethods)和離散數據中的斐方(phi-square measure)方法,最后得出層次聚類樹狀圖(見圖3)。
3. 聚類分析結果
通過對立項關鍵詞的聚類統(tǒng)計分析,可以看出我國“十二五”期間的中國金融學研究主要集中如下三個大類:
(1)金融環(huán)境與金融服務研究。此聚類位于樹狀圖的前端,聚團內包括的關鍵詞較多,是規(guī)模較大的聚類團體。一是金融生態(tài)研究。建設良好的金融生態(tài)環(huán)境, 不僅是金融業(yè)健康發(fā)展的前提條件,也是維護國家穩(wěn)定的重要保障[4]。隨著金融業(yè)的發(fā)展及改革的深化,部分金融法律法規(guī)難以適應當前金融業(yè)發(fā)展的形勢,因此,完善各類金融法律法規(guī),加強金融法制建設研究受到學者的關注[5]。隨著對企業(yè)社會責任的持續(xù)關注,學者們分別從健全相關法律法規(guī),加強約束機制等方面加強研究,以進一步規(guī)范企業(yè)信息披露行為。二是薄弱領域的金融支持研究。加大對薄弱領域的金融支持,擴大金融服務覆蓋面,是此期間金融學研究的重點。如對民族地區(qū)、西部地區(qū)、新興產業(yè)、中小企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企業(yè)的金融支持研究, 為其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融資環(huán)境。三是宏觀審慎管理政策研究?!笆濉逼陂g學者們在宏觀審慎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以進一步提高系統(tǒng)性金融風險的防范能力,保持金融穩(wěn)定發(fā)展。endprint
(2)金融機構改革與金融監(jiān)管研究。一是金融機構改革研究?!笆濉逼陂g繼續(xù)加大對商業(yè)銀行的改革研究,政策性、開發(fā)性金融機構改革研究較為突出,如對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村鎮(zhèn)銀行的培育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用以解決農村地區(qū)融資困難問題。二是利率市場化研究。利率市場化是“十二五”期間金融領域最核心的改革之一,其中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完善是研究重點。三是外匯儲備研究。隨著我國外匯儲備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對儲備資產的科學管理和優(yōu)化配置顯得越來越重要[6]。“十二五”期間,對外匯儲備的管理、多元化投資組合策略及如何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發(fā)展受到關注。四是金融監(jiān)管研究。對系統(tǒng)性金融風險的防控預警、處置措施研究,尤其是對系統(tǒng)重要性金融機構的監(jiān)管措施研究是關注的熱點問題。其中,影子銀行的風險評估與監(jiān)管受到的關注度較高。隨著互聯(lián)網金融的快速發(fā)展,與之相關的各種技術、業(yè)務和法律風險也隨之增加,如何加強對互聯(lián)網金融的監(jiān)管,也成為該領域面臨的重要問題。
(3)金融市場功能與體系研究。一是金融市場研究。金融市場作為資金融通的場所,是整個經濟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笆濉逼陂g,研究者從股票市場的完善、證券市場的發(fā)展、保險市場的培育等幾個方面加強了研究,以構建多層次的金融市場體系,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在保險市場研究中,新型農村的養(yǎng)老保險、 醫(yī)療保險研究頗受關注。二是資本流動管理研究。在資本市場中,研究者以資本流動管理為研究視角,進行資本流入與流出的管理體制研究,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戰(zhàn)略,提高金融對外開放水平。 對外直接投資與產業(yè)選擇、產業(yè)升級關系方面的研究,外商直接投資(FDI)與技術溢出機制、區(qū)位選擇等問題研究是近年學者們關注的熱點問題。
(三)2016—2017年研究主題聚類分析
利用上述研究方法對2016—2017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進行數據統(tǒng)計分析,得出下列關鍵詞聚類樹狀圖(見圖4)。
從聚類圖譜中可以看出,2016—2017年與“十二五”時期相比,研究主題間交錯復雜,沒有較大的聚類團簇,各個聚類間沒有明顯的界限,呈現的研究主題較為分散,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1. P2P網絡借貸。其作為一種新型的互聯(lián)網金融產品,在近幾年發(fā)展迅速。與之相關的P2P網貸平臺信息披露制度建設和完善以及P2P網貸的風險識別與控制研究是近兩年社科基金研究的熱點。
2.農村普惠金融。2016年國家出臺普惠金融政策,結合精準扶貧背景,學者們開展了有關農村金融扶貧、減貧問題研究。
3.供給側創(chuàng)新研究。包括基于供給側結構的企業(yè)融資、養(yǎng)老服務金融需求與供給側創(chuàng)新,農業(yè)供給側改革,以及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各類金融風險控制研究、新型城鎮(zhèn)化中的融資問題等。
4.人民幣相關問題。研究重點為人民幣匯率、人民幣國際化與跨境資本流動問題。
5.互聯(lián)網金融。包括互聯(lián)網金融市場準入與監(jiān)管、系統(tǒng)性風險、互聯(lián)網信用風險等問題。
6.貨幣政策。貨幣政策問題一直是金融學研究的基本問題,其中貨幣政策溢出效應是近兩年研究的重點。
7.精準扶貧與經濟增長。經濟增長與金融關系類研究,精準扶貧戰(zhàn)略下的金融服務模式、機制、效果評價研究, 以及經濟增長與地方政府財政策略、地方政府債務等問題。
8.“一帶一路”區(qū)域金融問題。“一帶一路”沿線的對外投資問題是關注的焦點問題,與之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風險與法律問題也是研究的熱點。
(四)“十二五”期間與2016—2017年金融學研究的變化比較
從以上聚類圖譜結果可以看出,2016—2017年與“十二五”期間的研究主題相比, 既有繼承也有發(fā)展。其中,貨幣政策、互聯(lián)網金融、金融風險防范與控制、人民幣匯率、對外投資等研究一直是此領域的基本問題,隨著金融市場的日益復雜以及受國家戰(zhàn)略影響, 這些研究領域又有所深入和擴展。
1. 金融市場的演進和日趨復雜,直接推進相關研究的細化和深化。P2P網絡借貸作為新興的金融服務形式, 是對互聯(lián)網金融領域的深入和擴展;人民幣匯率與跨境資本流動, 人民幣國際化在“一帶一路”戰(zhàn)略背景下的推進,人民幣加入SDR后的國際化問題等, 都是人民幣問題在新形勢下的研究熱點。
2. 國家戰(zhàn)略的實施對金融學研究動向具有重要影響。2016—2017年金融學國家社科基金體現了幾項較為明顯的國家戰(zhàn)略:一是“一帶一路”戰(zhàn)略。包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相互投資法律風險、機制研究,“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人民幣國際化問題,“一帶一路” 沿線的金融合作問題研究等。二是精準扶貧戰(zhàn)略。 包括精準扶貧下的農村金融問題、金融精準扶貧、小額信貸精準扶貧、微型金融精準扶貧等研究。三是供給側戰(zhàn)略。包括供給側與資本結構、供給側改革中相關領域的金融支持研究、農業(yè)供給側問題研究、養(yǎng)老保險和農業(yè)保險等供給側改革研究。
五、近七年金融學研究演進趨勢分析
本文利用NlPIR軟件實現各年份關鍵詞的提取,通過關鍵詞權重大小變化趨勢來反映研究主題的演進趨勢。NlPIR軟件基于詞頻、詞性和互信息等特征進行融合計算,結合新詞發(fā)現算法,實現關鍵詞的提取,值的大小綜合反映關鍵詞的重要程度[7]。表4為近七年各年關鍵詞排名情況。
筆者根據關鍵詞的權重大小變化趨勢,將中國金融學研究主題的演進態(tài)勢概括為穩(wěn)定型、增長型和倒U型。
1. 穩(wěn)定型研究主題。上市公司、金融風險防范、貨幣政策、養(yǎng)老保險、金融機構等研究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它們構成金融學研究的基本問題。以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開展相關的公司治理、投資效率、信息披露、股利政策、并購重組、財務等主題雖然有較小幅度的變動,但是一直處于前幾的位置,說明該問題研究較為穩(wěn)定。全球金融危機爆發(fā)后,對于金融風險的防范與監(jiān)管研究一直受學者青睞。貨幣政策作為間接宏觀調控體系中的重要政策工具一直是學者關注的熱點、重點問題。endprint
2. 增長型研究主題。精準扶貧、社會資本、基礎設施融資、風險、互聯(lián)網金融、利率市場化、普惠金融、絲綢之路經濟帶、影子銀行、網絡借貸、供給側等相關問題的研究熱度在近兩年有所提升,屬于增長型研究主題,這些研究主題的增長有利于解決當今金融學研究領域的熱點、難點問題,是近些年金融學研究的熱點和方向?!熬珳史鲐殹痹谧罱鼉赡觋P注度排名第一,說明是目前及今后幾年該領域關注的熱點問題。隨著在線支付、移動互聯(lián)技術等技術的發(fā)展,催生出互聯(lián)網金融這一新生態(tài)形式,網絡借貸以及與此相關的技術創(chuàng)新、金融監(jiān)管、風險防范等問題成為研究熱點。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提出, 對外直接投資問題立項研究增長較快,學者開展與之相關的跨國企業(yè)經營、資本流動等研究是重點。
3.倒U型研究主題。農村金融、民間金融、新型農業(yè)經營、新型農村、企業(yè)、宏觀審慎管理、證券市場、 金融服務等研究的高峰期主要集中在中間年份,構成倒U型主題。農村金融問題在中間幾年排名較靠前,明顯高于前后幾年,說明在服務三農的政策導向下,此問題逐漸被研究者重視,后來被普惠金融等研究問題所取代, 研究熱度有所下降。政策性、開發(fā)性金融改革的背景下,對農村、中小企業(yè)等薄弱領域的金融支持和服務研究在2013—2014年較為突出。
從近幾年國家社科基金的立項上看,研究的趨勢主要體現兩點:一是金融基本理論問題的研究一直處于較為穩(wěn)定的狀態(tài),比如貨幣政策、金融市場、金融服務等; 二是從2016和2017年的立項題目上體現出對國家戰(zhàn)略的強化,比如“精準扶貧”“一帶一路”和“供給側”改革都是近兩年金融學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關注重點,說明國家社科基金的申報應在立足解決現實性問題的基礎上,緊跟國家形勢發(fā)展,著重對戰(zhàn)略性、全局性問題的研究與探討。
六、結語
從數量上看,國家社科基金對金融學研究的資助基本趨于穩(wěn)定;從立項地域上看,呈現明顯的集中性趨勢,北京、上海及東部沿海地區(qū)的研究力量較為雄厚;從項目類型上看,一般項目和青年項目主體地位較為明顯。
金融學研究內容的跨學科趨勢明顯,當前研究問題的復雜性帶來研究主題的交叉與融合,作為解決國家社會重大理論與實踐命題的國家課題,需要進行跨學科的研究。
“十二五”期間中國金融學研究熱點集中在金融環(huán)境改善與金融服務支持、金融機構改革與監(jiān)管以及金融市場體系的完善等幾個方面,2016和2017年的研究熱點聚類較為分散, 主要有P2P網絡借貸、農村普惠金融、供給側變革、“一帶一路”相關問題研究等幾個方面。近七年的研究演進態(tài)勢構成穩(wěn)定型、增長型和倒U型三種形式,既有對金融學基本問題的持續(xù)性研究,又有隨著新形勢新環(huán)境的發(fā)展變化,研究主題呈現增長型和倒U型的變化趨勢,其中增長型研究主題是今后幾年的研究方向與重點。
參考文獻:
[1]張曉陽,曹曼. 我國“十一五”期間圖書情報學研究力量分布——基于國家社科基金資助項目分析[J]. 圖書情報研究,2011(3).
[2]趙蓉英,許麗敏. 文獻計量學發(fā)展演進與研究前沿的知識圖譜探析[J]. 中國圖書館學報,2010(5).
[3]邱均平. 我國高等教育質量研究的現狀與發(fā)展——基于計量學的統(tǒng)計分析結果[J]. 宏觀質量研究,2013(3).
[4] 李海燕,張學雷. 構建和諧金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幾點法律思考[J]. 浙江金融,2007(9).
[5]郭慶平. 新時期我國金融法律制度建設[J]. 中國金融,2015(13).
[6] 孔立平. 中國外匯儲備資產多層次管理模式構建研究——兼論外匯儲備資產投資多元化[J]. 經濟與管理,2015(1).
[7]秦鵬,張華平,劉金剛. 基于新詞發(fā)現技術的關鍵詞提算法的研究[J]. 微計算機信息,2013(33).
(責任編輯:盧艷茹;校對:龍會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