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曉麗
摘 要:本文以泗陽縣圖書館近年來發(fā)展為例,從四個方面總結了泗陽縣圖書館在自身建設,爭取政府支持,營造閱讀氛圍,打造書香社會等方面的努力,對其他縣域圖書館加快發(fā)展具有較強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縣域圖書館;發(fā)展;策略
泗陽縣圖書館建于1956年,是江蘇省最早建設立的13個公共圖書館之一,為國家一級圖書館、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建筑面積6500平方米,現有各類紙質文獻36萬冊,目前,該圖書館有持證讀者近3萬人,年文獻外借量34萬冊次,均居蘇北縣級圖書館前列。泗陽縣歷來重視書香城市建設,取得多項榮譽和成果:2016年被江蘇省全民閱讀辦評為首批書香城市(蘇北唯一)、2016年被江蘇省新聞出版廣電局評為農家書屋提升工程試點示范縣(蘇北唯一)。泗陽縣圖書館2015年被江蘇省全民閱讀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評為全民閱讀先進集體,2014年泗陽縣圖書館品牌活動項目“泗水講壇”被江蘇省委宣傳部表彰為江蘇省優(yōu)秀講壇。
1 提升硬件設施,增強對外服務基礎
泗陽縣圖書館老館位于泗陽縣眾興鎮(zhèn)眾興路78號,建筑面積2000平方米,僅有少兒借閱室、綜合借閱室、文學借閱室、報刊閱覽室、采編室,且位置偏僻、藏書老化,讀者數量不斷下滑,不少讀者移步附近的新華書店閱讀,一冷一熱形成了鮮明對比。
為了扭轉這一狀況,2008年,泗陽縣圖書館搬遷至運河大道東道東側,毗鄰縣政府、市民廣場與文化廣場,交通便捷、人流量大,周邊文化氛圍濃郁,并于2011年實施了圖書館升級改造工程,初步建成了一座設施先進、功能完善、環(huán)境優(yōu)雅、服務一流的縣級圖書館。目前,圖書館內設有文學借閱室、綜合外借室、報刊閱覽室、少兒借閱室、信息采編室、地方文獻閱覽室、電子閱覽室、共享工程縣級支中心、多功能報告廳、參考咨詢部等15個部室,另外,在縣城西康社區(qū)建有24小時自助圖書館,與全縣16個鄉(xiāng)鎮(zhèn)圖書館、240個農家書屋建立了總分館制的服務模式,實現了藏、借、閱、咨詢、管理一體化,正向數字化、網絡化、自動化圖書館方向發(fā)展。
2 找準發(fā)展站位,積極爭取各界支持
有為才能有位,縣域圖書館作為縣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務平臺,要拋棄“冷衙門”的舊有思維,深入思考圖書館在推進縣域發(fā)展中的作用,明確自身職能,轉變角色,主動由幕后走向前臺,充分挖掘利用各方面的資源,為推動縣域經濟社會發(fā)展出謀劃策、作出貢獻。
1、以先進創(chuàng)建為引領,爭取政府支持。泗陽縣圖書館積極策應中央、省、市關于全民閱讀的部署要求,開展“書香城市”創(chuàng)建活動。泗陽縣于2013年榮獲江蘇省首批“書香之縣”稱號,并于2013年制定出臺《書香泗陽建設指標體系和管理辦法》。創(chuàng)建以來,泗陽縣每年對縣圖書館投入經費達400余萬元,推動了書香家庭、書香校園、書香機關、書香鄉(xiāng)鎮(zhèn)、書香社區(qū)、書香企業(yè)等建設,有力推動了泗陽縣全面閱讀的開展和圖書館事業(yè)的發(fā)展。
2、以地方文獻為亮點,鼓勵社會捐贈。泗陽縣圖書館自建館以來一直把地方文獻納入重點打造的文獻資源建設體系,通過呈繳、走訪、去信函等形式在全國范圍內收集泗陽地方文獻,經過數十年的建設與發(fā)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涵蓋地方志、史料、統(tǒng)計資料、年鑒、文集、名錄、資料匯編等各種類型的地方文獻收藏體系,并建立了地方文獻數據庫,為全縣各級黨政機關、新聞媒體、企事業(yè)單位、學者、廣大市民提供優(yōu)質服務。
原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中國文聯(lián)主席孫家正到家鄉(xiāng)視察,對家鄉(xiāng)圖書館建設予以充分肯定,將自己所藏的1萬余冊圖書及字畫等無償捐贈給縣圖書館。
泗陽籍原浙江大學歷史系教授倉修良為支持家鄉(xiāng)圖書館事業(yè)建設,除將自己編著的《中國古代史學史簡編》、《章學誠和文史通義》等16種圖書、家中珍藏的5000多冊精品書籍無償捐助給縣圖書館外,2017年又將價值60萬元的一套《四庫全書》捐贈給泗陽縣圖書館,成為縣圖書館館藏之寶。
通過地方文獻征集活動,增強了全縣人民參與圖書館建設的熱情,對保存泗陽的本土文化,存歷、資政具有重要意義,積極鼓勵更多的泗陽后輩愛書、讀書、著書,為圖書館發(fā)展集聚了一批忠實的“粉絲”。
3 實施個性服務,滿足讀者多樣需求
1、增加圖書館開放時間。泗陽縣圖書館每天開放時間為8:30至20:30,中午不閉館,全天開放12個小時,周末不休息,每周開放84小時,大大超過了國家規(guī)定的縣級公共圖書館每周開放56小時的標準。同時,建在縣城西康社區(qū)的24小時自助圖書館,實施全天候開放,充分滿足各類讀者的借閱、自修需求。
2、針對特殊群體,實施區(qū)別化服務。泗陽縣圖書館始終關注社會弱勢群體的閱讀需求,努力推動資源、服務均等化,讓更多的殘疾人、外來務工人員走進圖書館,利用圖書館,享受閱讀的快樂。2012年1月,率先建成宿遷市首家視障人借閱室。同時在農民工相對集中的捷峰帽業(yè)、榮浩天燃氣等企業(yè),開展送書、送講座進企業(yè)等活動,2013年—2016年為農民工免費辦理借閱證2000余個,滿足他們的閱讀需求。
考慮來圖書館閱覽報刊雜志的老年人比較多,圖書館特地將報刊閱覽室從三樓搬到一樓,便于老年讀者進館閱覽,同時還為老年讀者提供茶水、郵件收發(fā)等服務,溫暖了老年讀者的心。
針對少兒閱讀需求,設立了少兒借閱室,并且積極與全縣中小學開展共建活動,開展送書、送講座進校園,根據少兒讀者的身心特點與興趣愛好,每年都精心打造了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七彩夏日”暑期活動,如影片展映、專題(視頻)講座、講童話故事比賽、圖書“跳蚤市場”、 小小圖書管理員、少兒讀者書畫展示等。春節(jié)期間舉辦少兒新春才藝展示活動,目前已連續(xù)舉辦了八屆,為小讀者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為了培養(yǎng)兒童自助借閱能力,設置卡通化自助借還設備,讓兒童學會自主借書、還書,培養(yǎng)少兒良好的借閱習慣,吸引越來越的孩子走進圖書館借閱圖書。為了提升泗陽縣圖書館少兒借閱室的現代化水平,泗陽縣規(guī)劃了新的少兒圖書館,新的少兒圖書館建筑面積2200多平方米,包括少兒借閱室、繪本館、少兒科技體驗館、國學館, 2017年9月該項目進入招標程序,預計2017年年底建成對外開放。
4 開展系列活動,擴大圖書館吸引力
1、打造“泗水講壇”學習平臺。圍繞市民感興趣的文化現象,邀請省內文化名人開設講座及播放視頻講座,先后邀請莫礪峰、胡阿祥、許結、楊洪承等國內知名專家蒞臨泗陽講學,先后參學人數達20余萬人,“周末去泗陽圖書館聽講座”已深入人心,成為了泗陽市民的一種文化生活方式,該講壇2014年度被評為江蘇省優(yōu)秀講壇。
2、開展走近圖書館主題活動。泗陽縣圖書館牽頭舉辦了六屆全民讀書節(jié),利用中小學寒暑假,開展七彩夏日和繽紛冬日系列主題活動,組織圖書跳蚤市場、講童話故事比賽、讀書征文、攝影作品展、少兒新春才藝展示、小小圖書管理員等活動,吸引越來越多的孩子離開電視機、手機,走進圖書館捧起書來閱讀。
泗陽縣圖書館成立于建國初期,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十年來得到了跨越發(fā)展。館內硬件設施不斷完善、管理服務顯著提升、特色活動形成品牌,在江蘇省內產生了較好的影響。泗陽縣圖書館要立足公共文化體系建設,進一步傳承歷史、開拓創(chuàng)新,逐步將泗陽縣圖書館打造成圖書文獻的支撐中心、信息資源的保障中心、鄉(xiāng)土文獻的收藏中心、閱讀文化的傳播中心,為推動江蘇省縣域圖書館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劉海梅,縣級圖書館發(fā)展策略,價值工程2010年09期;
2、杜乙春,關于增加縣級圖書館讀者的分析與對策,中國文房四寶2013年07期;
3、俞清,縣級圖書館現狀與發(fā)展芻議——以長豐縣圖書館為例,安徽農學通報2013年01期;
4、楊琪先,欠發(fā)達地區(qū)縣級圖書館面臨的新問題及解決思路——以第五次評估為視角,圖書館論壇2014年7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