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如
《異苑》中記錄了一件關于飲茶的奇聞逸事。
會稽郡剡縣中人陳務早喪,留下遺孀與兩個孤兒。婦人帶著尚未成年的兩個兒子寡居在一座山野老宅中,日子雖然清苦貧寒,卻被她活出了自己獨特清雅的滋味。大約受丈夫影響,婦人對南朝士族飲茶的風尚頗為欽羨,逐漸也形成了好飲的習慣,閑時便于山野之間采摘鮮嫩的茶葉,陽光暴曬后再用明火干炒一番,芳香四溢間,可以泡飲的茶葉也就制成了。竹下聽風,煮水煎茶,一家人在亂世之中,覓得一份安穩(wěn)熨帖。
三人寄居的老宅中有一座早已斷了祭祀的破敗古墳,墳前石碑的表面已在漫長的歲月中風化,字跡模糊得無法辨認。婦人見孤墳獨自立于天地一隅,任風吹雨打,有種說不出的荒涼岑寂,不禁對長眠在此的墓主人心生憐憫。
于是,婦人每每飲茶時,總會為荒冢里的那個“人”備上一杯,從起初的敬請祝禱,到后來日漸成為習慣,不用一言一詞,人與墳之間似乎形成了一種默契。
日復一日,婦人的兩個兒子漸漸長大。有了獨立思想的兒子們不理解母親的做法,認為此舉是徒勞,土丘如此破落,碑文模糊不清,荒冢里的人想必早就尸骨無存了,哪里還會來喝她一杯茶呢?他們甚至覺得,一座不知名的陌生古墳坐落在自家庭院中太過晦氣,于是決定掘開墳墓,將墓中之骨拋棄,把此處夷為平地。婦人苦苦勸道:“人生如白駒過隙,誰人無死,刨墳掘尸是對萬惡之人的極刑?!眿D人把道理說了一籮筐,才將二子勸住。
夜里,婦人剛入睡,就有一個陌生人伴著煙霧繚繞進入夢中,并自報家門:“我就是埋在你家庭院中的人,在這里三百多年了,人間已然換了天地,我的子孫后代也早已遷居去了別處,我的墳墓便成了無人祭祀的荒冢。你的兒子打算毀掉我藏身之地,幸虧你的勸阻才得以保全。經(jīng)常得到你賜予的佳茗,我雖然已經(jīng)成了九泉之下的枯骨,但不敢忘記翳桑之報?!?/p>
第二天一大早,婦人推開門,看見院中堆積如山的銅幣,粗略估計大約超過十萬錢。錢幣看起來像是埋在地下很久的樣子,但穿錢的繩索卻很新。想起昨夜的夢,婦人這才恍然大悟,是古墳中人以報恩之名贈予的。
婦人當即叫來二子觀看。二子聽聞緣由,不禁有些慚愧,于是一改之前的態(tài)度,時常對古墳祈禱和祭祀。從此一家人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婦人請墓中人飲茶是出于單純的善意與溫暖的人情,故事結尾那一筆卻增添了一層利誘的意味,這十分符合中國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勸人向善。不過令人慶幸的是,故事的結局沒有變成《情史·靈異篇》那樣——古墳中人是個年輕的俊俏公子,得婦人恩賜多年,兩人神交已久,現(xiàn)身之后歷經(jīng)波折終成眷侶。若是那樣的話,不僅落入俗套,而且是寡婦門前是非多的絕佳寫照啊。
編輯/燈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