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一芙
所有艱難時刻,都只屬于你一個人
◎林一芙
大學時,我上過一年的播音主持課。印象最深的一節(jié)課是老師讓我們討論,如果主持人在臺上被拖尾的禮服裙絆住跌倒怎么辦。
講臺下的我們眾說紛紜。有人開玩笑說要在地上擺個造型再站起來。也有人選擇抖機靈,以“在場的人太熱情,我被你們的熱情傾倒了”巧妙化解。
老師聽完后耐心地說,最好的方式是你什么都別做,一個人默默地站起來,把裙子拉平整,一句話都不要說。且不說需要穿拖尾禮服算是正式場合,那些插科打諢并不合時宜。更重要的是,你花很多時間去想怎么能在大家的眼里保持形象,很可能就打亂了自己的節(jié)奏。哪怕你補救得再完美,陌生人也沒有必要給你的挫折報以掌聲。只有你默默地站起來,像什么事情都沒發(fā)生一樣,才能保證之后的流程按照既定計劃走下去。
一個人扛過挫折,日后反而會更輕松些。曾看過一個帖子,女主人公和閨密同時找工作,兩個信心滿滿的女生一起討論注意事項,互相鼓勵。結果女主人公意外被拒,而閨密則順利入職?;厝サ穆飞?,閨密一直在和同行的朋友討論新工作的待遇和環(huán)境。女主人公覺得慍怒:我是真心地祝福她,為什么她不能真心地安慰我?
這閨密當然是情商低,沒有顧及女主人公的感受,但又怎么能指望一個剛剛找到高薪工作的人去體會生活里的悲傷劇情?我們總以為一起分享快樂的朋友,也可以共同分擔憂傷,卻忽略了感情可以提供幫助,卻很難真正成為安慰。
人真的是一種充滿惰性和依賴性的動物,越期待安慰,痊愈得越慢。就算痛下無數(shù)次決心,仍期待著有人能夠伸手將自己輕而易舉地從深淵中拉出來。我們期待外力更勝過于期待內力,因為培養(yǎng)內力是個太過漫長的過程,而外力可能只需要別人的一次“順手”相助。
還記得高考失利只能進入一所二流高校時,我一度覺得自己的人生就快完了,真正釋懷這件事其實也是在很久以后。當我?guī)е欣铍x開大學宿舍的那一刻,鎖頭“咔嗒”一聲落下,看到眼前的校園,我突然覺得自己似乎沒有那么厭煩它了。那時候我火急火燎地找到了自己喜歡的工作,未來是一片看得見的晴朗天空,讓我不由地和校園揮手道再見:“謝謝你陪我走過這段日子”。
當然,我的經(jīng)歷比起朋友的現(xiàn)實狀況完全是小巫見大巫。她畢業(yè)后到了陌生的城市工作,身邊沒有朋友,突然得知從小最疼愛她的爺爺病危,那天她乘坐最快的一班火車回家。在車廂里,家人發(fā)來信息:爺爺走了。她流不出眼淚,只能在傍晚的火車上踱步?!拔覐娜巳褐凶哌^,四面八方都是擦肩而過的人,他們嘰嘰喳喳的聲音像是炫耀著自己的人生有多美好。”她后來這樣形容當時的感覺。
她說自己的釋懷是通過無數(shù)次的懷念。她寫了很多關于爺爺?shù)奈淖?,這些文字讓她感到心安,讓她再也不怕“有一天我會把爺爺忘掉”。
那時候,我們身邊都有很多安慰我們的人,我們心懷感激卻清楚它的收效甚微。世界上沒有被安慰出來的“想開”,只有隨著時間的推移,開始覺得繼續(xù)痛苦毫無意義,或是自己努力將生活扳回正常的軌道。很久以后,接受了不能改變的,改變著可以被改變的—這大概是所有艱難時刻的歸宿。
人之所以能朝著不同的方向成長,是因為人生的每個艱難時刻都不一樣。曾經(jīng)因為顯山露水被打擊過,未來就會漸趨收斂。曾經(jīng)因為內斂害羞而被人忽視的,也會在接下來的歲月里學做一個勇敢大膽的人。
我并不想勸你、哄你或是鼓勵你站起來。倘若我把你扶起來,再塞給你一把糖,那你永遠不會知道自己在站起來的過程中會得到什么。我曾經(jīng)希望自己在抱怨“我把事情搞砸了”的同時,有一個人向我哭訴他也是一樣。可后來我明白了,與其想著拉全世界下水,不如一個人掙扎,拼盡全力地探出頭來。也許這一次之后,你就徹底學會了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