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璐琳
王維山水詩之生機證悟
作者:李璐琳
王維的山水詩之所以能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保持其生命力,不僅在于詩人的山水描寫本身,更在于詩人通過其生命實踐而產(chǎn)生并體現(xiàn)在詩歌中的生生不息的生機證悟。這種生機證悟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自然景觀蓬勃向上的生命力量表現(xiàn)了詩人對自然力量的體悟;其次,自然山水的幽靜閑適觸發(fā)了詩人禪意的生存信仰;第三,自然生態(tài)萬物共榮、和諧共序的生存基調(diào)體現(xiàn)了詩人天人合一的生態(tài)精神。本文認為王維山水詩中生機證悟的產(chǎn)生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盛唐時代特有的社會、文化、文學(xué)、生態(tài)和政治基礎(chǔ),詩人個人曲折的生平經(jīng)歷和高超的藝術(shù)能力,儒釋道三家思想的交互影響以及詩人對自然山水的自覺觀照。
王維;山水詩;生機證悟
王維的山水詩,承接謝靈運、陶淵明的山水描寫之風(fēng),引領(lǐng)盛唐山水詩的發(fā)展,“奠定了王維在唐詩史上大師地位”。作為一代詩佛,王維山水詩歌的意義不止在于文字所形成的畫面本身,更在于其體現(xiàn)的生機證悟,其精神價值得到彰顯?!兑住は缔o下傳》云:“天地之大德曰生?!薄吧?,意含生命、生存和生態(tài),天地的根本精神,就在于不斷地創(chuàng)造生命、化生萬物,這是天地自然的最高品德。這種“生”的精神,在王維的詩歌中飽滿而濃郁。生機證悟,也就是王維在他的生命實踐中所領(lǐng)會到的,早已浸潤于內(nèi)心進而通過其山水詩表達出來的一種生命的力量、生存的信仰和生態(tài)的精神。《佛光大辭典》里說,“由理解真理而得知者,稱為解悟,又稱開悟;由實踐而得真理者,稱為證悟,又稱悟入?!蓖蹙S,用他一生的時間來進行藝術(shù)實踐乃至生命實踐,完成了物我合一、物我共融的過程,得到了對生命真理的怔悟。
為此,本文力圖從一個新的角度和新的側(cè)面認識王維的山水詩歌,進而達到對作為個體生命存在的王維的認識,全面揭開王維詩歌山水畫面背后的精神面紗。
在中國詩歌藝術(shù)中,日月天地、山川草木、飛鳥魚蟲都被視為一個巨大渾融的生命世界,日升月落,潮涌波平,草長花開,鳶飛魚躍,萬物生生不息,一切都充滿著活潑的生命形態(tài),都印證著生命精神和生命力量。在王維的山水詩中,我們看到的正是這樣一個生氣勃勃、生機盎然的真實世界。詩人置身自然之中,與自然溝通,與自然共融,“通過身與物化的方式,展示博大精深的宇宙精神和深幽遠闊的生命情調(diào),”同時也印證了蓬勃奮發(fā)的生命力量。
1.不同對象的生命力量體現(xiàn)
王維的山水詩中生命勃發(fā)的力量,體現(xiàn)了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詩人這種特有的感悟,不僅來自鳥獸草木蟲魚等植物動物,也源自單純的自然山水,自然界的萬物,都在詩人的觀照之下周流運轉(zhuǎn),熠熠生輝。
首先是植物勃發(fā),花草的細微變化都會成為詩人的觀照對象,被淋漓鮮活地表達下來,諸如“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辛夷塢》)以花開花落的微妙動靜,表達了詩人對生命的準(zhǔn)確領(lǐng)悟;“綠蒲向堪把”(《白石灘》)描繪出暮春時節(jié)碧綠的蒲草茁壯生長的靈動;“閑花滿巖谷,瀑水映杉松”(《韋侍郎山居》)描繪出花和樹在山巖瀑水中鮮活的場景;“菱蔓弱難定,楊花輕易飛”(《歸輞川作》)則把蔓草和楊花的飄零難扶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些植物的生長、綻放、飄零和凋謝,仿如詩人親眼所見、親身所體,在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里得到契證,并通過生動的描寫表現(xiàn)出來。
其次是飛鳥蟲魚的脈動。王維在對動物的表現(xiàn)中,以鳥類尤為集中豐富。“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鳥鳴澗》)以鳥兒受驚而出的動感,交錯至山谷,發(fā)出聲響,從聲音和動作兩方面表現(xiàn)出生機;“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fù)下”(《欒家瀨》),體現(xiàn)了白鷺受驚猛沖的博大生機和力量;“飛鳥逐前侶”(《木蘭柴》)也體現(xiàn)出鳥兒相伴的自然活潑和生靈旨趣。動物的勃勃生機契合了詩人內(nèi)心的純凈妙悟,詩人對自然的熱愛由此體現(xiàn)。
王維眼中,不僅是植物、動物,就連山水都仿佛都被披上了人的色彩,自然山水的物象和王維的心境融和相交,碰撞出優(yōu)美的情韻。比如,《田園樂七首》中“風(fēng)急”、“日斜”,都體現(xiàn)了自然景物的靈動活潑;《鳥鳴澗》中“月出”、“桂花落”,生動地體現(xiàn)了月和花的交互生機,月著人之色彩;《竹里館》中的“明月來相照”體現(xiàn)了月光灑下的親切、自然。
2.不同規(guī)模的生命力量體現(xiàn)
在王維的山水詩中,我們可以看到山水風(fēng)景中不同層面、不同規(guī)模的生生不息之感。如《漢江臨眺》,描寫出規(guī)模宏大、氣派的動感: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fēng)日,留醉與山翁。
“三湘”、“九派”的盛大氣場,表現(xiàn)出詩人內(nèi)心豁達的胸懷和廣度,而“浮”、“動”二字,又以動詞的敏銳,體現(xiàn)出博大的力量,出語絕妙,氣勢恢宏,波瀾壯闊,浩瀚無邊。最后一聯(lián)收尾,表現(xiàn)出詩人閑適、愜意的特有心境。詩人從大處落筆,寫出對自然山水的總體印象和感受,氣魄宏大,筆力勁健,意境壯闊。
另如,《渡河到清河作》中,“泛舟大河里,積水窮天涯。天波忽開拆,郡邑千萬家”幾句,也有異曲同工之妙?!胺e水窮天涯”之浩大氣勢,“天波忽開拆”之龐大場面,“郡邑千萬家”規(guī)模厚重、數(shù)量眾多的觀照對象,都體現(xiàn)了王維充滿氣勢的筆力和盛大難容的心境。
與其相似的感覺還有《納涼》中“前臨大川口,豁達來長風(fēng)”等詩句。這些宏大的氣勢和蒼茫的感官都由詩人的眼觸及詩人的心,詩人又通過手中的筆將他們記錄和活化,磅礴壯觀之景與詩人厚重廣博的心境得到了完美統(tǒng)一。
與這種宏大的氣勢相反,王維筆下還有一些生機勃發(fā),描寫自然微妙的變化的詩,如《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fā)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遠離城市的喧囂,在“寂無人”的背景下,花朵成為自然的主角,無人打擾,紛紛開落,開也是落,落也是開。自然界的花開花落原本是不易察覺的,但是詩人卻細致地表現(xiàn)景物在瞬間的聲息動態(tài)和微妙變化,仿若親眼所見,詩人心境貼近自然之程度,由此可見一斑。無心生滅的境界被詩人一筆帶出,體現(xiàn)了詩人“對于生命的動態(tài)把握,人的生命動態(tài)與物之生命動態(tài)高度融合”。
3.不同時序的生命力量體現(xiàn)
王維對季節(jié)和時序有天生的敏感,尤其是對春季。春臨大地,萬物復(fù)蘇,大自然的生機勃勃觸發(fā)了詩人內(nèi)心的生趣,作者將這樣的機趣貫穿在他的筆下,融合在詩歌中,使詩歌體現(xiàn)出時序的生機。
“時雨既降,春物俱美”,王維對春天的描寫既非常平淡,又非常巧妙,給人自然清新的審美感受,同時透露出詩人對春天和對自然的喜愛。春是一個最能表現(xiàn)生命感受的時序,王維的很多詩歌都體現(xiàn)了春的美景和生命元素,如“紫梅發(fā)初遍,黃鳥歌猶澀”(《早春行》)、“屋上春鳩鳴,村邊杏花白”(《春中田園作》)、“開畦分白水,間柳發(fā)紅桃”(《春園即事》)等,這些詩句中充滿了詩人熱愛生活的喜悅之情,字里行間也體現(xiàn)了對自然清新之美及蓬勃向上之力的向往和追求,春回大地的勃發(fā)生機也在此得到映照。
此外,夏季“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積雨輞川莊作》)的涼爽輕快,秋天“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山居秋暝》)的靜謐安詳,“隔牖風(fēng)驚竹,開門雪滿山”(《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的肅穆安詳?shù)龋荚谕蹙S的詩歌中有所體現(xiàn)。四季變換的冷暖觸發(fā)了詩人內(nèi)心的喜怒哀樂,對時序的敏銳把握,表達出詩人對生命輪轉(zhuǎn)、時間變換的圓悟。
王維的山水詩中,很多詩歌以寫景為主,在前幾聯(lián)寫過山水風(fēng)光的自然之美之后,最后一聯(lián)總要落腳到詩人的思想感情或生命領(lǐng)悟,而這些領(lǐng)悟不僅完美地契合了自然山水之風(fēng)情,而且恰恰表現(xiàn)了詩人淡泊寧靜的心境以及對生命真實的探求,體現(xiàn)出入世和出世的矛盾與統(tǒng)一。這樣的精神,表現(xiàn)“襄陽好風(fēng)日,留醉與山翁”(《漢江臨眺》)、“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青溪》),“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終南別業(yè)》)等尾聯(lián)中,內(nèi)心世界的表達,表現(xiàn)出詩人晚年淡泊的人生理想和生命感悟。
(一)孤影清寂,閑靜詩意
在王維的山水詩中,我們經(jīng)??梢钥吹皆娙朔路鹂桃鈴娬{(diào)的一種孤獨,一種“無人”的境界,詩人通過表現(xiàn)“無人”的環(huán)境,強調(diào)自己置身于真實的大自然中,沒有塵世的煩擾,沒有公務(wù)的拖累,而只是內(nèi)心思想的積淀,只有與自然的溝通,與心靈的對話?!靶斜M青溪不見人”(《桃源行》)、“空山不見人”(《鹿寨》)、“夜坐空林寂”(《過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寂寞掩柴扉”(《寂寞掩柴扉》)等語句都強調(diào)了“無人”,詩人獨自一人闖入山水畫中,眼中所見、心中所感都涌動著生命活力和生存力量。而自然之景,對于詩人而言,無疑是“曠然銷人憂”(《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盤曲四五十里至黃牛》)的。無論是走在山間小道,還是坐船游行,詩人都把自己置身于一幅幅山水美景中?!叭f物都處在靜寂狀態(tài),但詩人并不寂寞。在這種靜寂的狀態(tài),詩人才能感應(yīng)萬物,感應(yīng)生生不息的宇宙與萬物,悠然自樂,并不寂寥。萬物的脈搏都與詩人一樣跳動著,也只有詩人這顆釋然的心才感受到這種自樂之境?!?/p>
同時,王維在多處表現(xiàn)出一種“閑”的情懷,“人閑桂花落”(《鳥鳴澗》)、“我心素已閑”(《青溪》)、“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歸嵩山作》),以及“全詩不著一‘閑’字,但處處見閑意”的《終南別業(yè)》。但是王維的“閑”,并不是一種消極頹敗、放棄生活的萎靡,而是閑適恬淡、自在悠游的舒適,是一種由自然山水之靈性觸發(fā)的詩人靈魂之心性的圓悟,更是王維生存信仰和生命目標(biāo)的實現(xiàn)。
(二)恬淡澄凈,空靈禪意
影響王維一生的禪宗思想滲透進王維山水詩的內(nèi)核,成為其特有的機趣?!靶兄了F處,坐看云起時”(《終南別業(yè)》)堪稱經(jīng)典:詩人隨意漫步,走到水窮之處,索性坐下來,看見山巔上云朵涌起,云就是水的另一種形態(tài),云又可以變成雨,流到山澗又會有水了。這兩句詩體現(xiàn)出自然生態(tài)的循環(huán)往復(fù),也暗示了人生之路的百轉(zhuǎn)千回、柳暗花明,同時滲透了“無心淡泊,隨緣即止”的禪宗思想?!巴蹙S正是通過這種洞見物之性、物之境的審美體驗,從而體悟自己內(nèi)心中的澄明敞亮,而這種體悟中所形成的詩風(fēng),飽含深邃而通透的禪意?!?/p>
詩人以禪宗修行的方式對自然山水的生命進行觀照?!肚嘞分?,“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兩句,詩人借青溪為自己寫照,以清流的淡泊印證自己的品格,心境和物境在此得到了統(tǒng)一?!稘h江臨眺》中,“襄陽好風(fēng)日,留醉與山翁”,“醉”一字,讓內(nèi)心的迷醉和朦朧,留在這山間美景之中,表現(xiàn)出空靈的意境。與山共謀一醉,流露出詩人對襄陽風(fēng)物的熱愛之情,情景交融,充滿了積極樂觀的情緒。隔離了外在人事的干擾,詩人用詩歌和美景消解心中的焦慮,保持平靜的心境,實現(xiàn)了環(huán)境、詩境、心境的高度統(tǒng)一,體現(xiàn)禪家所宣揚的“隨緣任運”思想,與天地同流,與萬物歸一。
在王維的山水詩中,我們從來看不到內(nèi)激于志、外感于物的怨刺和放浪的醉態(tài),詩人所表現(xiàn)的,是太古般空寂的禪境,展示大自然本身的規(guī)律,沒有世俗紛爭的煩惱,只有物我相愜的契應(yīng),詩人享受著精神超越的無限快樂,而是“如南宗禪師們常說的‘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永嘉玄覺《證道歌》)”。
讀王維之山水詩,讀者很難分清它究竟表現(xiàn)的是山水,還是表現(xiàn)內(nèi)心,王維的心靈世界,就是自然的世界,王維的詩意靈魂,就是自然山水的靈魂。
在王維的意識里,自然山水是統(tǒng)一的整體,是與人類共同存在的自然載體,王維的生態(tài)精神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以自然為本位的價值觀,二是天人合一,萬物和融的境界。
(一)自然為本,宇宙為宗
王維詩歌之所以能完美地表現(xiàn)自然,就在于他不是以色對色地摹寫自然,而是以自己內(nèi)心的創(chuàng)造體現(xiàn)出自然的本質(zhì),這就需要創(chuàng)作主體首先與自然尋求最大限度的融合。
王維正是完美地做到了這一點,自然山水,山川宇宙仿佛是生長在詩人內(nèi)心,他們?nèi)绾巫儞Q,如何流轉(zhuǎn),都在詩人心中形成一幅畫面?!俄f侍郎山居》中:“啼鳥忽臨澗,歸云時抱峰”使詩人對生活對自然的喜愛溢于紙上。“鳥”是“啼鳥”,云是“歸云”,已經(jīng)體現(xiàn)出詩人對自然萬物的認同感和喜愛感,加上一個“臨”字,擬人手法體現(xiàn)出詩人對鳥兒的人化,最后“抱”字的運用,乃點睛之筆,世間萬物在詩人眼中都是平等的自然個體,都享有自然的豐厚饋贈和詩人心靈的美妙洗禮。
中國文化崇尚“重生思想”,這在王維山水詩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在進行自然觀照之時,王維完全拋卻高級物種的優(yōu)越感,不論是山水還是鳥獸,花草還是巖石,在他眼里都是與自我同一的自然存在,都是有著自然靈魂的個體。王維的詩中沒有任性豪放的傾吐,沒有因仕途不順扭曲的宣泄,只有契合自然的表現(xiàn)和展示。詩人自覺地把自己視為萬千物種之中普通的一種,實現(xiàn)了自然萬物與人和諧相融。以“自然為本位”的思想貫穿了王維山水詩寫作的歷程,對自然的生命感悟充分滲透進其山水詩中,將山水與性情高度交融,使其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愛意和蓬勃的生命活力,無處不見其適意今生、瀟灑當(dāng)下的精神超越和的悠然自足,以及詩歌中體現(xiàn)的無求無待、無心無欲的情感,也實現(xiàn)了對生命有限形式的無限超越。
(二)天人合一,萬物和融
《易經(jīng)》中強調(diào)三才之道,將天、地、人并立起來,王維自覺地把人和自然融合為一,詩人經(jīng)常是站在畫外看風(fēng)景,又似與風(fēng)景畫融為一體、不分彼此。我們雖然從詩歌中讀不到詩人的影子,但是讀遍全詩又不難了解到詩人此時此地所處的境遇和感受。將人的情感和信念在他的山水畫中勾勒出來,這也是使其山水畫不落俗套,遠離喧囂卻也不失生氣的原因。劉勰認為詩是對人之情性的認識與把握,劉熙載認為詩的本質(zhì)就是“天地之心”,是“民之性情”,就是“天人之合”。王維就是用他自然流暢和靈動的筆力,融合詩人置心性于山水之靈魂,使自己成為自然山水之中的一員,以溫和的方式對自然山水進行觀照,從中也表達出王維對自然、對生命、對生活崇高的熱愛。
《積雨輞川莊作》中有一句“山中習(xí)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不僅寫出來詩人獨處空山之中,幽棲松林之下,參木槿而體會到人生短暫、采露葵以供清齋素食的過程,同時也渲染了孤寂寡淡情調(diào)。早已厭倦塵世喧囂的詩人,卻從這孤單和寂寥中領(lǐng)略到極大的興味。在《桃源行》中,王維開篇就以“漁舟逐水愛山春”這個愉快、歡樂的場景,鋪開了這一世外桃源的描寫,自然流露出詩人對真實自然的崇尚,暗示了對官場名利的遠離。詩人在與山水的親密接觸和物我融合的過程中得到了最真實的生命體驗和自由解脫。詩人正是以樸素?zé)o為的自然人性恰應(yīng)山水的自然天性,在游山玩水的過程中感悟山水之真諦,生命之動態(tài),密切了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加速了物我合一、物我共融秩序的建立?!爱?dāng)人的生命與自然的生命融為一體時,寂靜的景象便成了一種活生生的審美之境,這是人與自然山水最完美的統(tǒng)一?!奔辞f子之所謂“化”,人化與物,物化于人。王維山水詩體現(xiàn)了天人合一、萬物和融的生態(tài)精神。
山川、河流、草木、魚蟲、飛鳥,它們生長或落寞,漂流或涌動,浩大或卑微,都能夠觸發(fā)詩人心性里對生命的贊美和渴望,體現(xiàn)出自然界蓬勃而生的生命力量。詩人平日悠閑地盡覽山色美景、溪河水流,其波瀾不驚的生活姿態(tài)、隨緣即止的生存信仰與山水自然相照映,通過詩人的筆端留在紙上。詩人在面對天地萬物時,毫無高級物種的優(yōu)越感,而是以自然為本位,將自己和天地萬物合為一體,詩人以這種生態(tài)觀對自然進行觀照,體現(xiàn)了天人合一、萬物和融的生態(tài)精神。
在詩人眼中,不管是自然界還是社會,不管是外部世界還是內(nèi)心世界,都充滿了靈動鮮活的盎然生機。這種生機證悟的形成的原因主要有:盛唐時代特有的社會、文化、文學(xué)、生態(tài)和政治基礎(chǔ),詩人個人曲折的生平經(jīng)歷和高超的藝術(shù)能力,儒釋道三家思想的交互影響以及詩人對自然山水的自覺觀照。
王耘曾指出,“唐代時期,在已有的對覺知過程描述的基礎(chǔ)上,直觀本真世界不僅表現(xiàn)為觀,還有更為成熟的美學(xué)范疇:悟?!薄拔颉?,是生命對剎那中真實即現(xiàn)的世界的領(lǐng)會,王維就是以他的生命精神對有限的生命本身進行了超越,對有限的世界做出了整體的直觀和體驗,實現(xiàn)了自然山水之靈魂和詩人的心境、詩境的最大融合,體現(xiàn)了生生不息的生機證悟,使詩人之心真正成為生命的真實主宰。
The Enlightenment(cheng-wu)on Life in Wang Wei’s Scenic Poetry
The reason for the fact that Wang Wei’s scenic poetry could maintain its dynamic in Chinese history of literature is not only rooted in his depiction of scenery,but also in hisenlightenment(cheng-wu)on life,which was gained through his life experiences and reflected in his poems.This kind of enlightenment on life was materialized in three aspects.First,the vitality in natural landscape triggered the poet’s enlightment.Second,the quietness and cosiness of nature had an impact on the poet’s choice of Zen lifestyle.Last,the dominate hue of everything in nature being in harmony and sharing prosperity reflected the poet’s belief in “God and man are one”,which was also an example of ecological spirits.There were many factors that contributed to Wang Wei’s enlightenment in his scenic poems:social, cultural, literary, ecological and political foundation of the Glorious Age of Tang Dynasty,twists and turns in his life,his superb artistic ability,reciprocal influences from Confucianism,Taoism and Buddhism and poet’s active contemplation on natural landscape.
Wang Wei;scenic poetry;enlightenment(cheng-wu)on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