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堂華
童年的四季
葛堂華
童年是一只清遠的笛,總在故鄉(xiāng)的原野響起。當年少的美好變成歲月的過往,夢里又飄來那些青蔥而純真的記憶。
——題記
一
童年的春天,像村西那條解凍的小溪,叮叮咚咚,載滿了幼小時歪歪斜斜的腳步與萬木新生的春意。在燕子呢喃的暖日,提一只小桶,蹦跳著去清淺的河水里捉魚,摸蝦,任柔軟的水草和石間碧綠的青苔隨著河水從手掌里輕輕地滑過。一條條晶瑩透亮的小魚兒,自由自在地擺弄著尾巴,一會兒上,一會兒下,正要看準去抓它,小魚又哧溜一下從指間逃開了。有時用力過猛,一不小心踩滑了岸邊的石子,不僅濺濕了褲腳,而且連腳上的布鞋都浸到水里濕透了大半邊,心疼之余,又怕回家挨母親數(shù)落。干脆脫下鞋,挽起褲腿,移槍換炮,到農(nóng)田堰埂邊的溝汊里去捉河蟹??吹綔系滓欢亚辶恋募毶常檬址魅?,慢慢摳下去,看到一個小泥洞,再一掏,蟹子吐著氣泡張牙舞爪地露面了。拎回家,一頓飄香的美味就來了。
童年的春天,又是群芳爭艷的百花園。那時,村子里滿是果樹,水紅的杏花,粉紅的桃花,雪白的梨花,潔白的槐花,爛漫的櫻花,還有小巧如蝶的棠梨花。尤其喜歡槐花,老家院子周圍就有好多株高大的槐樹,槐花開了,一嘟嚕一嘟嚕,芳香四溢,離村子好遠就能聞到它的香味,把遠方的蜜蜂都“嗡嗡嗡”吸引來了。順手采摘一串,嚼一嚼,甜絲絲的,咽到肚里,真如吃了蜜一般。過些時日,杏花謝了,長出手指肚大小的青杏,饞嘴的我,忘不了先摘一個嘗鮮,酸溜溜的,“哧哧”的直咧嘴,只一粒青杏就把牙齒酸倒了,可還是忍不住再吃一個。我還記得春末夏初菜園里的石墻邊,或是籬笆附近,常攀繞著一簇簇紫色的喇叭花,也煞是漂亮好看。不知曾流行一時的喇叭褲,是不是受喇叭花的啟發(fā)?
童年的春天,不僅是快樂的,也是忙碌的。俗話說:農(nóng)民的孩子早當家。那時家庭貧窮,春天有收購藥草的。我就跟隨大人、小伙伴背著藤筐,到山上刨藥草,其中有一種叫朱頭子根,紅紅的皮,細長的根,差不多幾十厘米,葉子像鋸齒樣的,多數(shù)長在山石旁邊。刨來的鮮藥草,為了保鮮,往往要回家先埋在濕土里,等到賣時再挖出來。也有收購干藥材的,價格和鮮的不一樣,一斤大約幾角到幾元錢不等。積攢多了,是一筆可觀的家用補貼,起碼買鉛筆本子類的文具不犯愁了。
二
童年的夏天,多數(shù)是在村前的石板上,或是村北面的河塘里度過的。石板就是一張?zhí)烊坏拇笫玻蚺P或立,或仰或躺,只要舒服,信由你自己的心愿。記得小時候,吃過晚飯,就與大人一起到村前石板那里聽書。曬了一天的石板床,熱乎乎的,躺坐都很舒適。說書的是外鄉(xiāng)人,經(jīng)常說的是《岳飛傳》、《楊家將》等,自己拉著二胡伴奏,模仿劉蘭芳的聲音,一張一弛,抑揚頓挫,那腔調(diào)很有韻味。雖然聽不太懂里面的內(nèi)容,但當時很欽佩說評書的人,好記性,覺得真了不起,那么多人物和情節(jié),怎么記得住呢?一兩個小時過后,聽著聽著,睡眼蒙眬了,才被父親牽手依依不舍地離開。這可謂是童年時期最美好的高雅藝術(shù)享受了。如果是白天,酷暑難耐,中午就和伙伴們到河塘里游泳。脫掉衣服,先撩水濕濕肚臍眼,拍拍額頭,擦擦全身,然后就張開雙臂,如青蛙狀,腿一蹬,投入水中游弋。有的伙伴感覺不過癮,就扎猛子,在水里憋氣,看誰憋的時間長。還有的排著隊,猛然一段助跑,“撲通”一聲,跳下河水,好大一會才冒出頭,真是痛快淋漓。如果誰的鞋子掉進水塘或河井里,水性好的就主動幫助潛入水下?lián)粕蟻?,那絕對是一件臉面有光的事情?!翱?,跳水!”不知誰喊了一句,把大家嚇得夠嗆,轉(zhuǎn)過身,看見真有婦女向池塘這邊走來,赤裸著身子的小伙趕緊抱頭鼠竄一個勁地往池塘里跳,笑聲、噓唏聲、撲通聲,頓時稀里嘩啦一片,亂了剛才的陣容和分寸。
夏天是多雨的季節(jié)。常常艷陽高照,一轉(zhuǎn)眼就烏云翻滾,暴雨傾盆。從本村小學放學回家,做好作業(yè),我就和爺爺一起編“茓子”,也就是囤糧食用的狹長的粗席子。通常用收割麥子后自己手甩的麥秸編成的(算是變廢為寶吧),麥秸必須是齊整的,秸兒修長而硬實的,最好有點濕潤,這樣編出來的茓子結(jié)實耐用。爺爺一邊編,我在一邊幫著捋麥秸,捋好遞給爺爺。表面看很簡單,但是如果不專心,一留神可能就會被趕上,耽誤編席子了。一般情況下,爺爺拿稻草纏麥秸的時候,我就要把第二把麥秸捋好,這樣才不費工時。最多的時候,我家編有十幾床茓子。一旦下雨,茓子就派上了用場,地里、場里、庭院里的莊稼有了備好的茓子,簡便實用,不用擔心被雨淋了。
三
童年的秋天是五彩斑斕的,遍地溢滿了黃澄澄紅彤彤成熟的氣息。田野里,山嶺上,溝叉子,野菜野果隨處可見。有種俗名叫拖拉盤的野果,紅通通的,像是一顆顆紅艷欲滴的珊瑚,長在丘陵或山溝里,果實甜里帶酸,酸中夾甜,爽口的很。秋天里,學校組織學生搞復收,到收完莊稼的田野里,撿拾地里落下的花生、紅薯、大豆、玉米等?;ㄉu錢,紅薯可以煮著吃,也可以曬干換米換面(老家稻田少)。我最愛在復收時趴在秋高氣爽的山嶺頭燒紅薯吃。在地埂邊上,拾幾把干枯草,再在路邊找?guī)讐K風干的牛糞餅子,然后抱來幾個石塊,搭建成一個臨時的灶臺,先點燃柴草,再把牛糞餅子放上,最后把紅薯放在干牛糞餅上。因為干牛糞餅多半是草質(zhì),所以不臭,燃燒起來并不費勁,不過比枯草耐燃罷了。等到紅薯被燃燒的牛糞餅子包起來的時候,這時就坐等大餐吧。過一陣子,紅薯的香味準讓你直流口水,迫不及待了。如果把紅薯燒成外皮流油,外焦里嫩,味道更好。
說到秋天的美食,還有一道農(nóng)家菜,很有風味。天黑時,打著手電筒,和大人到村東的草溝子里照蟹子,有時一晚上能逮到一鐵桶,回家和菜園里的大蔥葉、韭菜、青辣椒、生姜片混合在一起,腌制成咸菜,四十多天就可以吃了,味道好得很。吃飽喝足,跑到村西的大街上放風車,用高粱篾制作的,能隨風滾很遠。如果風大了,風車跑得快,我還追不上。另外就是玩楝蛋子,找來竹竿,看哪家有苦楝樹,打下一地黃燦燦的楝豆,集中在一起,用石頭砸粘,成一個圓圓的大泥丸,中間拴上一根繩子,當手榴彈玩。用力一甩手,眨眼的工夫,楝蛋子扔出去幾十米,好奇的心也跟著飛遠了,有時要找上好半天。
四
童年的冬天特冷,天寒地凍,一根根長長的冰凌垂掛在農(nóng)家屋檐下,組合成各式各樣的形狀,似城堡、森林、雪山、利劍,宛然一幅幅惟妙惟肖的冰雕杰作。站在鍋屋里,凝望著窗戶上的冰花和檐下的冰凌,一切都像安徒生編排好的童話,那么神奇、美妙。就是這樣的光景,童年的我,穿著墊了蘆葦花的棉鞋,拂曉前頂著稀疏的晨星去上學。去學校早,天不亮,又沒有電燈,就從書包里掏出從山林的松樹上弄來的松脂,點燃一線光亮,朗讀課文,背誦古詩?!按笱呵嗨?,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讀著讀著,身體不冷了,似乎全身充滿了陽剛之力。松脂燒完了,再點燃一根,直到天亮,一個冬天竟把教室墻面熏成一道道黑影。課后,和小伙伴們一起抱膝“撞拐”,踢雞毛毽子,笑聲中全然忘了凍僵發(fā)癢的手腳。
冬天里,堆雪人、滑冰是必做功課。踩著厚厚的雪,聽著咯吱咯吱的響聲,簡直就是在聆聽一首鏗鏘的樂曲,若是家門口再堆一個長著大紅鼻子、戴藍色禮帽的雪人,比今天玩iphone手機或網(wǎng)絡(luò)游戲有趣多了?;话闶窃谳^大的池塘里,冰結(jié)得厚,用石頭是砸不開的,從冰池的一邊滑向另一邊,那種超越酣暢的快感無與倫比。當然,池塘冰薄時,是斷然不能進去滑冰的,掉進水里濕了鞋子衣服就麻煩了。對于男孩來說,冬天還有一種運動必不可少,就是打跩。找一塊短木頭削制成圓錐形,再尋取一顆圓滑的小鋼珠(修理自行車廢棄不用的輪圈或踏板輪軸里面那種潤滑的珠子),鑲嵌在木錐下面,稍微露出一部分,然后找根粗細均勻的小樹棍和布條,做成木鞭,在大街上打跩,抽一鞭能跑幾米遠,和伙伴們比賽,跑得最遠者為勝?,F(xiàn)在,這種童年的玩具已經(jīng)不見了。原本寬敞的河道被搞建筑采沙的挖空了,農(nóng)村孩子溜冰也成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