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崇文
亭臺樓閣,是園林中的一道亮麗的風(fēng)景線。亭子尤其引人注目。在成千上萬的亭子中,有四座名聲顯赫,令人向往,號稱中國的四大名亭,她們是滁縣醉翁亭、北京陶然亭、長沙愛晚亭、杭州湖心亭。此外,九江琵琶亭和杭州冷泉亭,其亭其聯(lián),也很有特色。名亭上有名聯(lián),名聯(lián)里有名亭。亭因聯(lián)名,聯(lián)因亭傳,名亭與名聯(lián),共存共榮,名聯(lián)共名亭,相得益彰。
是歐陽修命名的,其“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名句,廣為流傳。
翁去八百年,醉鄉(xiāng)猶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此聯(lián)謳歌歐陽修的功績,歐陽修(1007年-1072年),北宋慶歷七年(1046年),知滁州,認(rèn)識了瑯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當(dāng)年,便建亭于釀泉旁,歐陽修登亭飲酒,“飲少輒醉”,故名醉翁亭,并撰寫了《醉翁亭記》。聯(lián)語不加修飾,明白如話,翁去醉鄉(xiāng)猶在,山行亭影不孤。
陶然亭是以白居易詩“更待菊黃家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句中的“陶然”二字命名的。陶然亭的對聯(lián)很多,有一副沈朝初撰寫的聯(lián)。沈朝初(1649—1702),康熙十八年(1679)進(jìn)士。
慧眼光中,開半畝紅蓮碧沼;
煙花象外,坐一堂白月清風(fēng)。此聯(lián)亦詩亦畫,有聲有色?!鞍氘€紅蓮碧沼”賞心悅目;“一堂白月清風(fēng)”令人陶醉;“紅蓮碧沼”自對,“白月清風(fēng)”自對,“紅蓮碧沼”與“白月清風(fēng)”,再相對。成語有“清風(fēng)明月”“月白風(fēng)清”,而這里卻說,白月清風(fēng),用“白”去對“紅”,顯得更為工整。作者用“慧眼”、“象外”等佛語,述說著這一世外桃源的旖旎風(fēng)光。
愛晚亭,位于湖南省岳麓山下,始建于1792年,亭名取杜牧的七言絕句《山行》中的詩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之詩意。
愛晚亭,開始名“紅葉”,又名“愛楓”。后改為“愛晚”。愛晚亭上有如此一聯(lián):
晚景自堪嗟,落日余暉,平添楓葉三分艷;
春光無限好,生花妙筆,難寫江天一色秋。
上聯(lián)突出“晚景”,重點(diǎn)在落日的余暉,使楓葉更為妖艷;下聯(lián)突出“春光”,但不寫“春光”“春花”,卻移“花”為生花妙筆,比喻杰出的寫作才能。開頭寫春光,落筆在“江天一色秋”,一筆兩寫,春花秋月,不愧為撰聯(lián)高手。
湖心亭和三潭印月、阮公墩在西湖中形成所謂“蓬萊三島”的鼎足之勢。胡來朝作《湖心亭柱銘》:“四季笙歌,尚有窮民悲月夜;六橋花柳,渾無隙地種桑麻”;“春水綠浮珠一顆,夕陽紅濕地三弓”??梢姾耐ぶ?。湖心亭有鄭燁撰寫的聯(lián):
亭立湖心,儼西子載扁舟,雅稱雨奇晴好;
席開水面,恍東坡游赤壁,偏宜月白風(fēng)清。
上聯(lián)語意,從“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脫化而出;下聯(lián)語意,從《后赤壁賦》“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fēng)清,如此良夜何”脫化而出?;娰x為聯(lián)語,尚須一番工夫。
琵琶亭位于江西省九江市長江大橋東側(cè),面臨長江,背倚琵琶湖。建于唐代元年,亭名從白居易的《琵琶行》而來。清·林慶銓《楹聯(lián)述錄》九江琵琶亭有聯(lián)云:
燈影幢幢,凄絕暗風(fēng)吹雨夜;
荻花瑟瑟,魂銷明月繞船時。
此聯(lián)為清代道光年間湖北督糧道金安清撰,上聯(lián)“燈影幢幢”出自唐代詩人元稹的《聞樂天授江州司馬》“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fēng)吹雨入寒窗?!毕侣?lián)“魂銷明月繞船時”,出自白居易《琵琶行》的“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以元白二人的詩,脫化用為聯(lián),悲苦之情,躍然紙上。
古人撰聯(lián)除了脫化,還善于集句,如琵琶亭的又一聯(lián):
一彈流水一彈月;
半入江風(fēng)半入云。
清代董云巖集唐人詩句而成。上聯(lián)出自盧仝《風(fēng)中琴》,“五音六律十三徽,龍吟鶴響思庖羲。一彈流水一彈月,水月風(fēng)生松樹枝”。下聯(lián)出自杜甫《贈花卿》“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fēng)半入云。此曲只應(yīng)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奔淠芗饺绱酥ぃ胺Q巧妙。
在《楹聯(lián)述錄》中,“冷泉亭”左爵相謁大士于天竺,宿靈隱寺,僧出冷泉亭舊聯(lián)語:“泉自幾時冷起;峰從何處飛來?”公謂聯(lián)語義未竟,乃別撰付之云:“在山本清,泉自源頭冷起;入世皆幻,峰從天外飛來?!闭Z許雪門觀察曰:“余以舉人受特知,今得專征伐,非朝廷破格,不至如此,真天外飛來也。余家寒素,幼即以耿介自持,此‘自源頭冷起’也?!?/p>
“冷泉”二字為白居易書,“亭”字為蘇軾書。此聯(lián)為董其昌所撰。
清人俞樾《春在堂隨筆》曰,“靈隱冷泉亭,舊懸一聯(lián)云:“泉自幾時冷起,峰從何處飛來?”亂后失去,寺僧屬吳平齋觀察補(bǔ)書之。戊辰九月,余與內(nèi)子往游,小坐亭上,因讀此聯(lián)。內(nèi)子謂問語甚俊,請作答語。余即云:“泉自有時冷起,峰從無處飛來?!眱?nèi)子云:不如竟道:“泉自冷時冷起,峰從飛處飛來?!毕嗯c大笑。越數(shù)日,次女繡孫來湖樓,余語及之,并命亦作答語。女思久之,笑曰:“泉自禹時冷起,峰從項處飛來。”余驚問:“項字何指?”女曰:“不是項羽將此山拔起,安得飛來?”余大笑。方啜茗,不禁襟袖之淋漓也。”這一記載,成就了冷泉亭楹聯(lián)的一段佳話,杜甫的《佳人》中有“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敝?。上述左宗棠的聯(lián)用此寓意。
山峰且有飛來悔;
泉水偏從冷后傳。
這是趙鐵山題冷泉亭。他說,山峰飛來有悔意,泉水因冷才傳。如果不冷,那可不一定有名了。
不愁泉冷無時熱;
??址鍋砀w這是黃霖題冷泉亭。他是一愁,一恐,放心不下啊。
泉水澹無心,冷暖惟主人翁自覺;
峰巒青未了,去來非佛弟子能言。
這是金安清題冷泉亭。他說泉的冷暖,與泉無關(guān),峰的來去,也不是佛弟子說了算數(shù)的。
我來嘗泉,根本不冷;
君且看峰,何曾有飛。
佚名題冷泉亭。認(rèn)為泉是不冷的,峰也并沒有飛。
勝境重新,門前峰列如屏,未必飛來不飛去;
優(yōu)游若昔,亭畔水清可掬,漫論泉冷與泉溫。
這是翟傳壿題冷泉亭。
上述這些題冷泉亭聯(lián),視角不同,各有千秋。飛留難定冷暖自知。正如王陽明一切心法所說,情由景生,景由心生情也好,景也罷,皆在心中。因此,我為之撰一聯(lián):
泉自心時冷起;
峰從意處飛來。
心是有時間概念的,你說什么時候,就是什么時候,意是有方位概念的,你說什么地方就是什么地方。由于人的學(xué)養(yǎng)薄厚、閱歷深淺、境界高低,詞語奇巧的不同,就形成了各自的視角,各自的表述。這就是這些楹聯(lián),給我們的最大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