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偉
兩學一做,就要牢固樹立文藝創(chuàng)作的“人民觀”——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座談會講話的一點體會
●王 偉
對于一個新時期黨和國家的專職文藝工作者來說,兩學一做,歸根結底,就是要落實到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文藝創(chuàng)作的“人民觀”,為人民大眾進行創(chuàng)作,為社會提供正能量的精神產(chǎn)品。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內(nèi)涵豐富、語重心長、振聾發(fā)聵。它不僅與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進行了完整對接,而且是對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重大發(fā)展。自己作為一名專業(yè)文藝工作者,通過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感觸尤深。特別是《講話》中關于“人民既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也是歷史的見證者,既是歷史的‘劇中人’,也是歷史的‘劇作者’”的科學闡釋,對于廣大文藝工作者牢固樹立文藝創(chuàng)作的“人民觀”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對此,結合本人創(chuàng)作實踐,就這個問題談一點學習體會。
一、要牢固樹立文藝創(chuàng)作的“人民觀”,就必須真正懂得文藝創(chuàng)新的根源來自于人民的原理。文藝和其他事業(yè)一樣需要創(chuàng)新。作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領域,文藝的創(chuàng)新往往不是體現(xiàn)在“源于生活”的部分,而是表現(xiàn)在“高于生活”的部分。無須諱言,在實際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相當多的文藝工作者都會自覺不自覺地認為,藝術創(chuàng)作“源于生活”的素材來自于人民;而“高于生活”的創(chuàng)新部分是藝術家自己的事情。這是一個橫亙在許多人思想深處的一個巨大的認識瓶頸。包括自己在內(nèi),無一例外。
然而,文藝創(chuàng)作的實踐反復證明,一切真正意義的文藝創(chuàng)新本質(zhì)上是“人民”的。馬克思主義的文藝觀告訴我們,文藝創(chuàng)新“高于生活”的部分,并沒有割裂“生活”,高出“生活”,依然在人民的“生活”范疇之內(nèi)?!案哂谏睢钡牟糠?,并沒有割裂“人民”,高出“人民”,依然在人民的“劇作”之內(nèi)。我們從不否認文藝工作者對“高于生活”的藝術創(chuàng)新所作出的貢獻,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明確指出的那樣:“文藝的一切創(chuàng)新,歸根到底都直接或間接來源于人民。”
二、要牢固樹立文藝創(chuàng)作的“人民觀”,就必須真正擺正文藝工作者與人民“劇作者”的關系。人民既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必然是歷史的“劇作者”。廣大文藝工作者怎樣面對人民這樣的歷史“劇作者”?這是必須要做出正確回答的問題。因為廣大文藝工作者同樣是歷史的劇作者。人民是歷史的“劇作者”,是指人民在歷史的舞臺上書寫自己歷史的劇作者。廣大文藝工作者作為歷史的劇作者,是指他們是在藝術的舞臺上書寫人民歷史的劇作者。廣大文藝工作者不能代替人民在歷史的舞臺上書寫歷史。同樣,人民也不能代替廣大文藝工作者在藝術的舞臺上書寫歷史。人民的“劇作”是關于作品的歷史。我們的劇作是關于歷史的作品。由于書寫歷史的舞臺不同,呈現(xiàn)“劇作”的方式不同,便造就了人類社會這兩個舞臺、兩種劇作者、兩種“劇作”的客觀存在。
那么,兩種“劇作者”之間究竟是怎樣一種關系呢?很顯然,人民“劇作者”和文藝劇作者之間是本源和派生的關系,是先生和學生的關系,是大劇作者和小劇作者的關系。正是這種關系,也就決定了廣大文藝工作者要真誠地向人民學習,這種學習不是一時一事,它將伴隨每一個文藝劇作者的一生。文藝創(chuàng)作的歷史反復證明,每個文藝工作者只有永遠忠實于人民,不斷地向人民汲取營養(yǎng),才能完成將人民自己書寫的歷史搬上藝術舞臺的歷史使命,才能真正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
三、要牢固樹立文藝創(chuàng)作的“人民觀”,就必須始終堅持文藝“為人民創(chuàng)作”的正確方向原則。文藝創(chuàng)作不能沒有方向原則。文藝創(chuàng)作的方向原則很多,但從人類現(xiàn)實主義美學的高度把握,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不外乎是兩種基本選擇:一種是堅持“以自我為中心”的方向原則。一種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方向原則。
“以自我為中心”的方向原則最大的危害,莫過于肯定廣大文藝工作者在象牙塔中進行創(chuàng)作的合理性。這種方向原則鼓勵廣大文藝工作者關在象牙塔閉門造車,絞盡腦汁運用一切創(chuàng)作技巧和手段包裝“浮躁”,完成所謂“上乘”、“精品”、“高原”、“高峰”之作。在這種方向原則的導向下,久而久之,當許多文藝工作者自己的生活儲備消耗殆盡的時候,在創(chuàng)作中就必然出現(xiàn)以自己的理解代替人民的立場、以自己的想象代替人民的生活、以自己的臆斷代替人民的情感的現(xiàn)象,從而直接導致創(chuàng)作垃圾成堆,敗筆頻頻的惡果。
相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方向原則,則主張廣大文藝工作者走出象牙塔,到人民中間去進行創(chuàng)作。為什么要這樣做呢?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給出了答案:“關在象牙塔里不會有持久的文藝靈感和創(chuàng)作激情……我們要走進生活深處,在人民中體悟生活本質(zhì)、吃透生活底蘊。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變成深刻的情節(jié)和動人的形象,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才能激蕩人心。正所謂‘閉門覓句非詩法,只是征行自有詩’。一切創(chuàng)作技巧和手段最終都是為內(nèi)容服務的,都是為了更鮮明、更獨特、更透徹地說人說事說理。背離了這個原則,技巧和手段就毫無價值了,甚至還會產(chǎn)生負面效應?!蔽乃噭?chuàng)作的歷史也一再證明,一切形式的文藝創(chuàng)作都不是文藝家隨心所欲的事情,也不是單純玩弄創(chuàng)作技巧和手段就可以奏效的。走向人民永遠是第一位的。只有走向人民,一切創(chuàng)作技巧和手段才能派上用場。那么,廣大文藝工作者應該遵循怎樣的方向原則呢?我想,自然是后者。
四、要牢固樹立文藝創(chuàng)作的“人民觀”,就必須真正走上“深入群眾,深入生活”的創(chuàng)作道路。牢固樹立文藝創(chuàng)作的“人民觀”,不是為了束之高閣。要在文藝創(chuàng)作中真正做到懂得文藝創(chuàng)新的根源來自于人民的道理,擺正文藝工作者與人民“劇作者”的關系,堅持文藝“為人民創(chuàng)作”的方向原則,除卻加強文藝創(chuàng)作“人民觀”的理性認識之外,重要的更在于踐行。這是試金石。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一針見血地指出:“熱愛人民不是一句口號,要有深刻的理性認識和具體的實踐行動。對人民,要愛的真摯、愛得徹底、愛得持久,就要深深懂得人民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的道理,深入群眾、深入生活,誠心誠意做人民的小學生?!绷暯娇倳洸粌H告訴廣大文藝工作者要走下去,還告訴我們怎樣走下去才會有收獲。他指出:“深入生活,有些同志人是下去了,但只是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并沒有帶著心,并沒有動真情?!币安鸪摹膰鷫?,不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人民不是抽象的符號,而是一個一個具體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愛恨,有夢想,也有內(nèi)心的沖突和掙扎。文藝工作者不能以自己的個人感受代替人民的感受,而是要虛心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yǎng),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不斷進行美的發(fā)現(xiàn)和美的創(chuàng)造……”。文藝創(chuàng)作的實踐也一再證明習近平總書記的論斷:“文藝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須自覺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歡樂著人民的歡樂,憂患著人民的憂患,做人民的孺子牛。”在這里,習近平總書記為廣大文藝工作者指明了“深入群眾,深入生活”這條中國文藝唯一正確的創(chuàng)作道路。廣大文藝工作者要真正走下去,走到人民中間,在踐行中認識,在認識中踐行,那種在象牙塔中彌漫著的浮躁之風就會一掃而空,那種文藝創(chuàng)作“有數(shù)量沒質(zhì)量,有高原沒高峰”的局面就會逐步改觀。那種“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之作就會向我們招手。對于一個文藝工作者來說,走向人民無止境。
總之,牢固樹立文藝創(chuàng)作的“人民觀”要達到怎樣的目的呢?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告訴我們,就是“要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問題”?!盀榱苏l”?為了人民;“依靠誰”?依靠人民;“我是誰”?我是人民的文藝工作者。我認為這就是對于這個問題的正確回答。讓我們腳踏家鄉(xiāng)這片熱土,心系山城人民,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努力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為新時期陽泉“文化興市”戰(zhàn)略的實施注入強勁的文化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