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文龍
如果提及北京的標志性民居,我想任何人都會不假思索地說出——四合院。
四合院雖然是北京的標志性民居,但如果細究起什么是四合院,估計但凡不是老北京人心里都得犯嘀咕。也許有人會說,四四方方一個院,四面都是房子,就是四合院。其實不然,正規(guī)的四合院不是正方形的,而是長方形的。老北京正規(guī)的四合院應(yīng)該是南北長、東西窄、坐北朝南的長方形的院子。所謂“四合”,其實是指由北房、南房和東西廂房圍成的一個院子。如果您喜歡遛北京的胡同,可能也會發(fā)現(xiàn)有的院子北房、東西廂房都有,就是沒有南房,南邊是一面墻,這種院子為數(shù)也不少,但是嚴格地來說,這只能算是三合院。
標準的四合院一般都是建在胡同的路北,坐北朝南,大門建在東南角。按照古代八卦的方位來說,東南是“巽”位,“坎宅巽門”是吉宅。巽在八卦當中代表風(fēng)。這種建制用現(xiàn)代科學(xué)也是講得通的,北京的冬天刮西北風(fēng),四合院的北面是高墻,可以擋風(fēng)、保暖。而夏天天熱,刮的是東南風(fēng),院門開在東南角,正好可以享受穿堂風(fēng),涼快。
說四合院是有規(guī)矩的,因為這樣一座建筑其實是反映了北京人小到生活習(xí)慣、大到倫理綱常的規(guī)矩。比如四合院的大門就很有講究,按照等級劃分,有廣亮大門、金柱大門、如意門、蠻子門等等。大門口的建制不同,代表這家人的身份地位也是不一樣的,從門口一眼就可以看得出來,所以民間有句話叫——門當戶對,說的就是靠大門的建筑來衡量一家人的地位。
老北京的四合院早年間一般都是一家子居住,每間房住什么人也是有講究的,家里的長輩住在北房,也就是正房,因為北房光照好,冬暖夏涼,讓一家的長輩住在最好的北房,這體現(xiàn)了中國人傳統(tǒng)的孝道。坐在北房里面朝南,左手邊也就是東邊為上手,右手邊也就是西邊為下手,一般按照規(guī)矩,長子住東房、次子住西房,這叫長幼有序。四合院的南房一年四季不見陽光,陰冷潮濕,算是整座院子里最不好的一間房子,所以大都作為門房傳達處,或是仆人們住的地方。四合院的后罩房是整座院子最靠里的一排屋子,一般作為女眷的住所或是姑娘的閨房,因為要走到后罩房就得穿過整座院子,等于這一院子的人都起到了保安員的作用,所以讓女眷住在最里面也是出于安全考慮,還有一點就是封建社會講究女人要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一定要深居簡出、遵守婦道。
您看,一座小小的四合院卻把長幼尊卑甚至三從四德都涵蓋其中了,從此建筑不光是冷冰冰的磚木結(jié)構(gòu),它蘊含了古人的智慧與傳統(tǒng)。
隨著時代的更迭,四合院也從起初的一個家族居住,逐漸變成了幾戶甚至十幾戶混居的大雜院。幾家人住在一個院子里,自家的隱私就成了問題。各家的生活起居也都互相干擾,鄰里要是和睦相處還好,可即便是有了矛盾,一般在表面上也得和和氣氣,不到萬不得已,誰也不會撕破臉。
在我小時候北京一戶一個四合院的生活已經(jīng)不多見了,但我還有幸感受過,我姥爺家的小院子只有兩戶人家,但是另一戶是我姥爺?shù)挠H哥哥,所以這也算得上是一家人住一個院子了。那種北京小院里的安靜祥和又人情味十足的生活是我此生難忘的。
(摘自《街角的老北京》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圖/陳明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