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歌
《降臨》之意不在科幻
文|余歌
近期在國內(nèi)上映的科幻影片《降臨》改編自華裔科幻作家姜峯楠的作品《你一生的故事》,自去年9月亮相威尼斯電影節(jié)后就備受關(guān)注,并獲得了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8項提名。
《降臨》燃起了許多影迷對語言學的熱情,這部影片將語言的魅力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面對突然出現(xiàn)在地球上空的貝殼狀不明飛行物,美國軍方邀請語言學家露易絲和物理學家伊恩破解外星人的奧秘。在前往不明飛行物所在地的直升機上,兩位專家有一段很有趣的對話,當伊恩看到露易絲在其著作中寫到“語言是人類文明的基礎(chǔ)”,伊恩糾正她說“科學才是”。但是從后面的劇情看,被伊恩“輕視”的語言學成為解開奧秘最關(guān)鍵的工具,他也逐漸認可露易絲的價值。露易絲在片中特意講述了“坎加魯”(kangaroo)的故事,這個詞在英文中是“袋鼠”的意思,在澳洲土著語中的真實意思是“不知道”。語言不通為不同文明的溝通設(shè)置了屏障,這種屏障在人類文明與外星文明接觸時顯得更加惱人。
為了準確地解碼外星語言(也讓外星人了解人類的溝通意愿),露易絲不得不從最簡單的詞匯入手。這種認真嚴謹?shù)目茖W精神并不被軍方認可,甚至被認為是拖延進度的無用功。從觀影的角度看,觀眾很容易被這種謎題逐漸揭曉的過程吸引。和片中心急的軍方一樣,觀眾也迫切想知道外星人降臨地球的目的,但這一懸念的揭曉需要露易絲進行無數(shù)次的對話和破譯。因此,《降臨》沒有哪個部分的劇情是多余的,就像是一場科學實驗,每一步都是為下一步服務(wù),逐一推進,層層深入。
文字是語言的載體,片中外星人使用的文字是由其觸角噴射出的形狀各異的圓環(huán)。猶如中國山水畫中潑墨效果的圓環(huán)狀文字神秘而富有詩意,令人嘆服原著作者的想象力和電影特效的還原能力。外星人使用文字的習慣與其對時間的感應(yīng)方式密不可分,片中提到外星人對時間的感應(yīng)是非線性的,因而他們能感知任何時間發(fā)生的事。外星人將這種預知未來的能力賦予露易絲,讓她成為化解人類危機的關(guān)鍵人物。
露易絲后來給女兒取名為漢娜(Hannah)。這個名字有很強的紀念意義和象征意義。因為“Hannah”從任一一端開始拼寫都是同一個單詞。就像是一個圓圈,從任意一個點出發(fā),總會回到起點,周而復始、無限循環(huán)。因此,《降臨》作為一部科幻片,還充滿哲學的韻味。
過去幾年,每年都會有一部科幻片成為話題之作:雷德利·斯科特的《火星救援》、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星際穿越》、阿方索·卡隆的《地心引力》……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優(yōu)秀科幻電影的最終落腳點總是展現(xiàn)偉大的人類情感,這些真摯、鼓舞人心的情感甚至比電影中高深的科學原理、炫目的視覺特效更為影片加分。
《降臨》一開始便回顧了露易絲和女兒一同成長的各種溫馨瞬間,而在執(zhí)行任務(wù)的過程中,女兒的聲音也不斷出現(xiàn)在露易絲的腦海中?!叭绻隳芸匆娚母鱾€階段,你會做出改變嗎?”露易絲后來預測到了女兒的死亡,面對這一悲傷的現(xiàn)實,她仍愿堅定地迎接未來。這樣的設(shè)定很容易讓觀眾反思自己的人生。
此外,片中提及的“非零和博弈”也頗引人深思。面對外星人的“入侵”,各國選擇單干,拒絕分享研究成果。國家之間、個體之間,即使語言的屏障已被極大消除,仍有許多無形的障礙阻礙人們開展溝通,讓人們更愿意孤立地開展行動(往往導致效率低下)。露易絲最后通過電話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商將軍,促成了各國的合作。
“相信我,不管你多么精于溝通,最后依然有可能獨身一人”,片中露易絲在和伊恩聊天時說了這樣一句聽上去既俏皮又無奈的話。的確,溝通不是萬能的,但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困惑和分歧,溝通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責任編輯:朱玉芳
E-mail:zhuyuyang9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