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zhàn)小故兩則
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在黨的領(lǐng)導(dǎo)下,新四軍七師和含支隊在白渡區(qū)成立了游擊隊(武工隊),與鄉(xiāng)民兵中隊緊密配合,靈活機智地打擊日偽軍。
游擊隊和鄉(xiāng)民兵中隊剛建立時,武器很少,靠大刀長矛與日偽軍作戰(zhàn)。為了盡快武裝自己,大家把目光瞄準了敵人。1939年夏的一天,區(qū)游擊隊隊長郭正道和游擊隊員們在新生鄉(xiāng)某村開會,一位老鄉(xiāng)急匆匆跑來:“有一個翻譯帶著3個日本兵正往村里趕來,你們得趕快轉(zhuǎn)移!”郭正道聞訊,果敢地說:“敵人人少,我們?nèi)硕?,正是奪取敵人武器的好機會。我們決不能錯過!”說著,他當即作了戰(zhàn)斗部署。
敵人剛到村口,只見從村里走出一隊老百姓,前面兩男兩女,每人手里拎著兩只雞,后面7個人,有人手里還拿著日本膏藥旗。原來這11個人都是游擊隊員化裝的,領(lǐng)頭的是郭正道。一行人來到鬼子面前,郭正道對翻譯說:“太君辛苦了,我們是來慰勞你們的!”說著,就示意游擊隊員把雞放在地上。鬼子一看,趕忙彎腰去捉雞。說時遲,那時快,就在鬼子彎腰的一瞬間,郭正道從懷里拔出菜刀,向正在捉雞的一個鬼子后腦勺猛砍過去,一下子把他砍倒在地。另外兩個游擊隊員趁勢猛撲上去,摁住另一個鬼子,一陣亂刀砍死。跟在后面的鬼子和翻譯見勢不妙,拔腿就跑。
結(jié)果,沒費一槍一彈,奪了鬼子槍,隊員們扛著奪來的兩支三八大蓋,高高興興地撤離了。
1944年秋,白渡區(qū)游擊隊和民兵力量得到了進一步增強,當時,沈巷小鎮(zhèn)西北的強趙玉村的日偽軍碉堡據(jù)點成了和含支隊到無為新四軍七師的一大障礙。游擊隊和民兵決計,炸毀敵碉堡,拔掉敵據(jù)點。
10月的一天晚上,伸手不見五指。區(qū)委委員、區(qū)抗聯(lián)主任孫賢樹先派出民兵分隊拔掉敵人的電線桿,剪掉敵人電話線。隨即,他帶領(lǐng)20多名游擊隊員和民兵出發(fā)。在接近敵碉堡時,一名隊員過于緊張槍走了火,碉堡里的日偽軍察覺后,在四周點燃柴草照明。有人提議:目標已暴露,是否撤回等待時機。孫賢樹認為,如果放棄了這次戰(zhàn)機,敵人會加強戒備,以后再攻困難會更大。更何況,敵人的通訊已被切斷,炸毀敵碉堡,拔掉敵據(jù)點有勝算把握!于是,他一面指揮游擊隊員從臨近的群眾家里借來了幾床棉被絮,澆上水,讓3個力氣大的游擊隊員作為投彈手,頂著濕漉漉的棉被絮,向火堆迂回靠近;一面指揮步槍、機槍集中火力封住敵人碉堡的射擊孔,掩護投彈手接近火堆目標。接近投彈的距離后,3個投彈手一齊向火堆投彈,隨著“轟!轟!轟!”的爆炸聲,很快炸滅了火堆。頃刻,四周又變成了黑漆漆的,碉堡里的敵人頓時變成了“睜眼瞎”。孫賢樹指揮游擊隊員和民兵趁勢而上,靠近敵碉堡,用手榴彈炸開了碉堡底層大門,趁著爆炸的煙霧,一舉攻進了敵碉堡。經(jīng)過10分鐘的激戰(zhàn),全殲了碉堡底層的敵人。隨即,游擊隊員和民兵燃起火堆邊未燒盡的柴草,從碉堡底層點火。頃刻,火光沖天,碉堡二層的敵人很快被燒死了。
(高照人 陳新彩 楊進湘整理)(編輯 張廣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