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未都
羅漢床
□ 馬未都
羅漢床是一個非常俚俗的名字,至今沒有學(xué)者能夠很準(zhǔn)確地解釋出它的來歷。羅漢床的形制比較多,但基本形制都是三面圍子,一面沖前。有人認(rèn)為羅漢床是從彌勒榻轉(zhuǎn)換而來。彌勒榻是什么呢?很像佛教中的須彌座,是一個平面,沒有圍子。后來加上圍子就叫羅漢床。人坐在上面,跟彌勒佛似的。
羅漢床逐漸演變到明清以后,變成了一個待客工具。兩個人可以在床上斜倚著聊天,有點(diǎn)兒像雙人大沙發(fā)。
再看《韓熙載夜宴圖》,韓熙載坐在三面圍子的羅漢床上觀看歌舞表演,他為什么坐在床上呢?因為床的等級高。
有一個典故叫“東床快婿”。這個故事在《晉書·王羲之傳》中有記載,說的是郗鑒想找個女婿,候選人中只有一個人敞胸露懷地在東廂的床上躺著吃,這人就是王羲之,他成了東床快婿。所以說,有時候穿著西服、扎著領(lǐng)帶未必能當(dāng)成女婿,還是隨意一點(diǎn)為好。
(摘自《馬未都說收藏·家具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