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主持 包小丹
就是要在一起,吃很多很多頓飯
■欄目主持 包小丹
食物是我們最私密的朋友,它熟悉你味蕾的真實喜惡,收藏你心里路過的愛與哀愁,代表著另一個坦誠的、無偽裝的自己。鳥靜露輕的清晨、風寄來遠方消息的午時、街燈照歸人的傍晚,我都想和你一起吃飯,好好吃飯,簡單或豐盛,都是源自唇齒間的愛。
@張佳瑋:回家陪爸去買菜,便又去了菜場。望著滿菜市場涌動的人流,我覺得自己又回到了妥帖安穩(wěn)的地方。像小時候菜市場收攤后的餛飩鋪,氤氳在熱湯和暖黃燈光里,似曾相識的溫暖彌漫出來。那時,人化成了泥,融進了一個龐大、雜亂但溫柔的泥淖中。所謂落葉歸根,概如是也。
@葉輝:“洗手做羹湯”的意思可能并不在湯水的味道,而是溫暖或煎熬的心意。也許湯比茶涼得更快,那不是物理,倒是心理。
@柏邦妮:食譜就是家譜,一道道菜,經(jīng)由曾祖父、祖父、爸爸,一代代流傳下來,就像一棵巨大的樹,有無數(shù)個枝丫分叉,最后匯總到一棵主干。我想繼承這些味道,并且經(jīng)由我的手、我的心、我的味覺,把這些味道也一一地流傳下去。
@殳俏:賣烘山芋的老頭都比較面善,大多講北方口音,行事都比較呆憨。而烘山芋也是很稀罕的食物,從烤的爐子到賣的人到其本身,都有種黯淡蕭瑟的感覺。老頭費勁地挑出一根來,剝?nèi)テぃ锩媸窍烖S的芯子,吃著也覺得香甜。但是不知道為什么,街上吃著烘山芋的人也都會露出那種黯淡的表情,像是搖頭嘆息:“這食物也未免太實在了吧?!?/p>
@焦桐:吃“富霸王”的豬腳仿佛跟少年時代的好朋友喝酒談笑,沒有裝飾,沒有心機,也不必講究禮貌;那香味,是豬腳本身鹵制出的香味,質樸而純粹,一入嘴就在口腔里煽風點火,鼓蕩出食欲的“群眾運動”。我坐在店里吃,都不免口舌沖動,心想,明天,明天再減肥吧。
@余師:在掛掉之前,留給這個世界愛與用心,已是我能想象的最好的事。即使一切遠去,嘈雜的名利都歸了別人,只要一個廚房。只要有個廚房,讓我鉆進去,將色彩細細調(diào)配,調(diào)料層層更迭。只要不大的菜市場,不大的廚房,便能盛放下所有的愛……我慢慢長大,快樂和悲傷都在嘴里。嘗過一路紛繁滋味,方才知曉,白飯和醬油是多么美好的一對。
@李妙生:在這個世界上,我最喜歡的地方就是廚房。我愛廚房里的全部情緒。一點兒天賦,一絲緊張慌亂,轉而鎮(zhèn)靜。下料的謹慎、飄浮的油煙和一顆想做好事情的心,那仿佛就是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