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鐵軍
高中語文教材人教版基本上篇篇有插圖,讓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翻一翻,厚重而踏實,內容豐富而別致。插圖吸引眼球,對它進行研究,玩味一下,這樣一來,應該會對語文教師和學生理解文章也有很大的幫助。但非??上У氖牵恼轮胁鍒D卻沒有引起廣大師生足夠的重視,也很少有教師引導學生用好插圖,只講文章,不看插圖,甚至部分學生學完了文章,不知教材中還有插圖。這不但令人痛心,而且也浪費了教材編者的良苦用心。對插圖進行研究,可以發(fā)現插圖對教學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教材中的插圖是作者性格的體現
剛進入高中的學生帶著一種興奮、一種忐忑,高中語文人教版第一冊第一課便是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插圖中的字體豪邁奔放,令人浮想聯(lián)翩。字如其人,人如其字,毛澤東的性格活脫脫體現在書法中,如果教師先從此入手,事半功倍,就能很好地進行該詞的講解。學習完本詞,再讓學生看看書法,讀讀詩詞,欣賞書法與賞析詩詞有效結合,這種效果與單純地講解詩詞有著一種天壤之別。
二、教材中的插圖是文本環(huán)境的再現
學生生活的現今社會,與作者的寫作背景有著較大的差距,僅憑教師的三寸不爛之舌,學生也可能懵懵懂懂,但利用一下插圖,許多學生會茅塞頓開。比如,在學習沈從文的名作《邊城》時,風光的綺麗優(yōu)美,水清天藍,人性之美,看看插圖,再輔之以文字介紹,讓學生進行一番品味,讓學生從看插圖使自己的思緒飛躍到環(huán)境優(yōu)美的地方,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作者在該小說中所要表達的思想境界,學生就很容易理解和接受,而不用教師牽強附會地說教。
三、教材中的插圖有的是作者的畫像,也是作者形象的體現
比如,陶淵明的閑適平淡、對歸隱的向往以及他的灑脫到骨子里的性格,無不從明代王仲玉繪的陶淵明畫像中透露出來。讀其文再看插圖,許多疑惑會慢慢消融,而獲得的是從詩中無法獲得的知識,也會更深一層地理解詩人。再如,杜甫的《登高》中的杜甫畫像,杜甫的沉思、憔悴、孤獨、漂泊等,無不從畫像中看出來,這比不厭其煩地講解“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懷”要形象鮮明得多。
四、教材中的插圖有的是對文章部分內容的形象說明
比如,在梁思成的《中國建筑的特征》中,殿檐斗拱在許多地方無法見著,讀起來有點囫圇吞棗,較難明白,為了更形象地說明殿檐斗拱,文中大膽加入插圖,讀者的印象就甚為深刻。這對部分或大多數人理解文章的內容,都有極大的好處。因此,要使這種文章淺顯易懂,就要輔之以一些文字和圖片。再如,在錢鐘書的《談中國詩》中的幾幅插圖,也有類似的作用,通過這些插圖讀者就能更準確地理解落葉和落木的區(qū)別,從而更深刻地弄懂中國詩與外國詩的差異。
五、教材中的插圖有的是文本中眾多人物的介紹
有的小說出現的人物眾多,讀者讀到后面忘了前面的人物,此種情況屢屢發(fā)生,人物群像插圖正好解決這一困惑。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三冊,有一篇選自《紅樓夢》的《林黛玉進賈府賈府》,此文在小說中的重要性毋庸累述,單看插圖學生就會明白賈母、王熙鳳、林黛玉、賈氏三姊妹等人物在賈府的地位。再聯(lián)系小說,就更能理解眾多人物的性格,對分析林黛玉和其他人物有非同一般的幫助。也有單個畫像,這些插圖無不體現人物性格。
六、教材中的插圖有的能解決文本中難以理解的知識點
古代宴會中的位次,是后人特別是現今學生很難記住的知識點。比如,在《鴻門宴》中的插圖就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請看插圖項王、項伯、范增以及劉邦張良的座位明明白白,講“項王、項伯東向坐”“張良西向侍”,空講不如看插圖,讓學生自己看圖,說一說這幾人的坐在何處,朝向哪里。
七、教材中的插圖有的集中體現了人物性格
比如,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林沖一躍而起,快意恩仇,怒殺仇敵,由忍而不能忍,由委曲求全而變成一個憤怒的豹子,到這里豹子頭林沖才體現出豹子的性格,插圖栩栩如生地體現了這一點。再如,《裝在套子里的人》《廉頗藺相如列傳》的插圖,也是人物形象、人物性格的集中體現,甚至是小說情節(jié)發(fā)展的再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