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璐
(河南財政金融學院,河南 鄭州 451464)
《靈魂沖浪者》上映于2011年,由美國的索尼電影娛樂公司發(fā)行,導演肖恩·麥克納馬拉執(zhí)導,安娜索菲亞·羅伯領銜主演,丹尼斯·奎德、杰瑞米·桑普特、海倫·亨特聯(lián)合主演,講述了女主人公貝瑟尼·漢密爾頓與沖浪運動之間悲喜交織的勵志故事。該片曾榮獲第13屆青少年選擇獎最佳劇本獎及最佳劇情電影女演員提名;折桂次年第38屆人民選擇獎最受歡迎改編作品獎提名?!鹅`魂沖浪者》改編自美國女沖浪手貝瑟尼于2004年出版的傳記《靈魂沖浪:一個關于信念、家庭和重新站上沖浪板的真實故事》,并在創(chuàng)制過程中結合了對貝瑟尼本人及家人的采訪,與許多大制作的美國勵志題材和體育題材的影片相比,這部創(chuàng)作成本僅1500萬美元并只用一個多月時間拍攝而成的影片并沒有依靠創(chuàng)制團隊的知名度或影片創(chuàng)制的投入取勝,而是圍繞一個執(zhí)著于夢想的女沖浪手,通過將真實事件搬上銀幕,從而成就了更加真切的勵志價值。本文將在以區(qū)分發(fā)展階段的方式概要呈現(xiàn)美國體育電影“夢之旅”的基礎上,從“夢”之主題和“夢”之文化兩個方面解讀體育影片《靈魂沖浪者》中的夢想之力,在展現(xiàn)影片勵志價值的同時,對其中蘊含的民族精神、體育精神等進行探析。
體育電影,顧名思義,是指展現(xiàn)體育活動或塑造體育人物的影片,體育影片具有較為寬泛的外延,只要是與體育相關的題材都可以劃歸為體育電影。體育電影具有鮮明的特性,多呈現(xiàn)訓練和競賽的場景,這些緊張而激烈的場面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觀眾在感官審美層面的需求;許多體育電影都是以真實事件為藍本進行的再創(chuàng)作,或者是直接由某位運動員參演以提升整部影片的真實感;體育電影往往蘊含著強烈的夢想召喚力及競技意識,這些體育精神都通過不同的體育影片和體育故事得以呈現(xiàn),從而起到激發(fā)斗志的深層次審美效應。憑借這些特有的優(yōu)勢,體育電影在影壇始終立于不敗之地,同時吸引了大量的影迷。此外,體育電影的發(fā)展還具有一個重要的外界推動力,即體育運動對于體育電影的呼喚,正如上文所述,體育電影通過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和鮮活的人物形象吸引著大量的觀眾,隨著其不斷地發(fā)展,體育電影已成為弘揚體育精神的重要載體,這從客觀上促進了體育電影的發(fā)展。
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體育強國,在這一氛圍的影響下,美國的體育電影也呈現(xiàn)出蓬勃發(fā)展的態(tài)勢,從好萊塢電影開端年代開始,美國的體育電影已有百余部,這些體育電影呈現(xiàn)了體育運動員艱苦的成長之路和其間堅韌的奮斗,并借以展現(xiàn)以“美國夢”為核心的美國社會主流文化價值觀。[1]20世紀中葉,隨著美國國際地位的提升,美國好萊塢迎來了第一個黃金發(fā)展期,雖然美國也受到了世界大戰(zhàn)的影響,但戰(zhàn)爭及戰(zhàn)后經(jīng)濟蕭條等社會因素反而促進了電影的發(fā)展,包括體育電影在內(nèi)的具有勵志價值的影片更是成為特殊年代觀眾的心靈慰藉,甚至有評論者認為這一時期的好萊塢勵志類影片發(fā)了筆“戰(zhàn)爭財”。美國體育電影發(fā)展的第二個黃金期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這一階段的好萊塢在結構調(diào)整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許多資源更為集中、資本更為雄厚的大中型電影公司,使美國電影在更大程度上適應商業(yè)運作模式的基礎上更注重觀眾的需求。就體育電影而言,能夠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勵志價值的關鍵就是其真實感,所以這一時期的“洛奇”系列、《憤怒的公牛》《百萬金臂》《瘋狂高爾夫》等體育電影更加注重對真實的呈現(xiàn),或是改編自真人真事,或是讓曾經(jīng)傳奇般的體壇英雄更具平民化色彩,從而引發(fā)觀眾的共鳴,以適應日益激烈的電影市場的競爭。[2]
影片《靈魂沖浪者》的女主人公貝瑟尼·漢密爾頓出生在美麗海邊的一個沖浪家庭之中,父母及兄長都十分熱愛沖浪并具有很高的技術水平,這使貝瑟尼在很小的時候就迷戀上了沖浪這項運動。同時家庭熏陶及海邊環(huán)境的影響也使貝瑟尼堅定地踏上了沖浪者之路,在少年時期就參加了許多全國性的比賽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事實上,在美國夏威夷等海岸城鎮(zhèn),沖浪是一項頗受民眾喜愛的體育運動,有許多專業(yè)與非專業(yè)的人享受站在沖浪板上暢享大海的樂趣。正如上文所述,《靈魂沖浪者》中女主人公的原型就是這些熱愛并執(zhí)著于沖浪運動的人當中的一員。從這一角度來說,影片所聚焦的這項體育運動及講述的體育運動者的故事具有廣泛的現(xiàn)實基礎,能夠吸引許多觀眾的目光,甚至在沖浪運動者和愛好者心中引起真切的共鳴。
如果說《靈魂沖浪者》只是單純地講述一位普通女沖浪者的成長故事,那么這部影片則很難在眾多體育電影中脫穎而出,影片中的女主人公貝瑟尼和影片外的沖浪運動員貝瑟尼并不是一個健全的選手,而是一位獨臂立于沖浪板上并屢屢奪取非殘疾人沖浪大賽冠軍的“英雄”。貝瑟尼原本是一位樂觀、奮進、健全的少女,將沖浪視為自己畢生的夢想,但在一次沖浪前的熱身中不幸被意外游入淺海的虎鯊所襲擊,少半個沖浪板和貝瑟尼的左臂被殘忍地撕咬,雖然及時的救治使貝瑟尼度過了危險期,但左臂卻永遠消失了,而這對于一位極其需要平衡感的沖浪者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在身體康復后,貝瑟尼在父母的幫助下重新站上沖浪板,但獨臂所帶來的沖浪困難使貝瑟尼一次次陷入了絕望之中。同時對于一個少女來說,獨臂還使她失去了生活的自信。2004年,泰國普吉島發(fā)生海嘯,海嘯巨大的破壞力使普吉島失去了昔日美麗的容顏,也使島上居民的生活陷入了不幸,善良的貝瑟尼決定克服絕望的情緒,來到普吉島成為島上助力災后重建的志愿者。災后重建的繁忙生活和居民們面對災難時的堅強帶給貝瑟尼巨大的啟發(fā),重拾生活熱情和運動激情的她在回到家鄉(xiāng)后決定繼續(xù)自己夢想——沖浪,終于在刻苦的訓練后她重新出現(xiàn)在了沖浪比賽的賽場,與曾經(jīng)的敵手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競技,而貝瑟尼面對不幸的勇氣及對沖浪之夢的執(zhí)著也感動著影片內(nèi)外的每一個人。
在美國,無論是體育運動中,還是現(xiàn)實生活里,“美國夢”都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在美國社會主流價值觀念中,個人主義和平等主義基礎上構建起的“美國夢”已然成為大眾的追求,在這一“夢”之文化的指引下,人們?yōu)榱俗约旱膲粝攵鴬^斗,并堅定地相信只要努力就能夠跨越一切客觀障礙實現(xiàn)夢想。[3]在《靈魂沖浪者》中,貝瑟尼在樂觀的家庭氛圍中成長,一直朝著沖浪夢想前行的她也充滿了為夢想而戰(zhàn)的動力,即使是在斷臂之后,貝瑟尼也沒有放棄對夢想的追尋。在貝瑟尼的價值觀中,如果放棄對于夢想的追尋,只是為了生存而生活,那么她的生命將沒有意義,這也是她在極端情境下依然堅持追尋夢想的思想根源,即對于個體價值的肯定和探尋。在對夢想的追尋中,貝瑟尼沒有選擇退而求其次地參加殘疾人的競賽,而是執(zhí)著地與所有正常選手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以同樣的標準、同樣的時間和同樣的難度進行比賽。在與老對手布姬毫無惻隱之心的比拼中,貝瑟尼的朋友十分氣憤,而貝瑟尼卻感受到了一種平等的對待——“至少她把我當成了真正的對手”??梢哉f貝瑟尼享受這種平等,而構建在平等之上的夢想也才能成為貝瑟尼真正的追尋。在影片尾聲處的比賽中,貝瑟尼雖然拼盡全力在海浪間穿梭,但還是沒能搶占比賽的有力優(yōu)勢,位列第五的貝瑟尼迎著浪花走向大海,并找準了海浪的時機,劃過了一個精彩的浪頭,然而遺憾的是這一精彩的瞬間受時間限制沒有被計入貝瑟尼的比賽總分。盡管如此,貝瑟尼的出色表現(xiàn)還是贏得了場上所有裁判、選手及觀眾的高度認可和熱烈歡呼,獲得冠軍的競爭敵手布姬也緊緊地擁抱了貝瑟尼并將她帶上了冠軍的領獎臺,這種來自對手真心的認可使貝瑟尼倍感欣慰,而這些歡呼和認可無疑是對夢想的禮贊。
在體現(xiàn)著由個人主義和平等主義思想構建起的“美國夢”的同時,影片《靈魂沖浪者》還體現(xiàn)了拼搏向上、超越自我的體育精神。所謂體育精神,主要是指體育的整體面貌、靈魂支柱,作為一種具有動能作用意識的存在,體育精神既是動力源泉,又是心理資源,具體表現(xiàn)為體育面貌、體育心態(tài)及體育期望等。體育精神最初源于兩千多年前古希臘的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19世紀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得到延續(xù)和發(fā)展,而“更高、更快、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也成為現(xiàn)當代體育精神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更高、更快、更強”就是要求人類不甘于平庸,不滿足于“昨天”,不斷挑戰(zhàn)自我,在團結拼搏中追尋無止境的“更好”。影片《靈魂沖浪者》就在充分呈現(xiàn)女主人公拼搏精神的同時,圍繞女主人公遇襲后重歸大海的故事展現(xiàn)了公平和團結的體育精神。影片中女主人公貝瑟尼自幼學習沖浪,她不僅在沖浪方面擁有過人的天賦,更為重要的是貝瑟尼幾乎每天都堅持訓練,用柔弱的身體對抗著波濤洶涌的大海和堅硬無比的礁石,傷痛和疲勞都沒有讓貝瑟尼產(chǎn)生過放松訓練的想法。尤其是在貝瑟尼被鯊魚咬掉左臂后,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貝瑟尼依然堅持訓練并最終重返賽場,這無疑是戰(zhàn)勝困難、超越自我的體育精神的集中呈現(xiàn)。同時,貝瑟尼堅持繼續(xù)參加正常的沖浪比賽,雖然貝瑟尼肢體殘缺,但比賽主辦方和裁判也沒有對貝瑟尼區(qū)別對待,這也體現(xiàn)出體育競技中的公平、公正原則。對于失去左臂的貝瑟尼而言,這種公平的比賽無疑是殘酷的,但這就是體育精神,而真正秉持著體育精神的貝瑟尼也憑借堅韌的毅力和強大的內(nèi)心克服了客觀障礙,實現(xiàn)了令人贊嘆的自我超越。此外,在貝瑟尼重新起航的過程中,貝瑟尼的家人和朋友都對貝瑟尼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幫助作用,父親和母親都擅長并熱愛沖浪運動,一直鼓勵著貝瑟尼通過更加刻苦的努力來走出困境,父親還為貝瑟尼對沖浪板進行了改裝,安置了幫助貝瑟尼掌握平衡的把手,兄長和朋友們也都一直陪在貝瑟尼身邊用樂觀的精神鼓舞著她,這都體現(xiàn)了團結共進的體育精神。
在影片《靈魂沖浪者》中,女主人公貝瑟尼及其家人都是虔誠的基督教徒,即便是在女兒發(fā)生意外事件并使全家陷入災難后,貝瑟尼的父親依然在感恩節(jié)上真誠地感恩上帝,感恩貝瑟尼的堅強、一家人的團結及朋友們的幫助。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貝瑟尼遭遇意外后的悲傷、憤怒和自卑的情緒也逐漸得到緩解,雖然她也曾質(zhì)疑上帝為什么要如此對待她,但并沒有怨天尤人、自暴自棄。不僅如此,貝瑟尼還身體力行地去幫助其他因自然災害而陷入不幸的人們,并在其中得到了心靈治愈。從這一角度來說,《靈魂沖浪者》也體現(xiàn)了信仰給予個體堅強生存、重拾夢想的重要力量。
對于一位少年女沖浪手而言,失去左臂成為殘疾無疑是一個十分殘酷的現(xiàn)實,這很可能會改變她整個人生道路,摧毀所有的人生夢想。但對于《靈魂沖浪者》中堅強而樂觀的貝瑟尼而言,她不僅沒有從此告別沖浪,還在實現(xiàn)夢想的道路上達到了過往難以企及的高度。[4]可以說,沖浪雖然使貝瑟尼受到了傷害,但更多的卻是給予她夢想、勇氣和信念,從而活出了不一樣的精彩人生,或許這也是體育運動的精神價值所在,也是《靈魂沖浪者》令人動容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