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授大村智從放牛少年到諾貝爾獎得主
隨著年齡的增長,大村智很快就告別無憂無慮的童年,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或者幫助父親照看牲畜,每天去山中放牛,過著十分忙碌的生活,幾乎沒有清閑的日子。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羅琳醫(yī)學院宣布,80歲的日本北里大學特別名譽教授大村智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獲獎的理由是他發(fā)現(xiàn)了大量微生物制造的有用化合物,促進了醫(yī)藥品的開發(fā).尤其是開發(fā)出了用于治療熱帶地區(qū)地方病的藥物伊維菌素,為醫(yī)療科研的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大村智出生于日本山梨縣韭崎市,兄弟姐妹5人,由于父母忙碌沒有空閑,他便由祖母照料。平時祖母對大村智要求嚴格,不允許他隨便到處亂跑。大村智6歲那年,祖母稍微不注意,就不知道他去哪里了。一次,大村智和其他幾個孩子,打算在路上搭陷阱,讓過路的人陷入坑里。
祖母了解清楚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她開始苦口婆心地說:“孩子,你們在路上搭陷阱,會傷害人家的。如果落進你們弄的坑里,人家不但可能摔倒,甚至會跌傷腳,你們這樣做不對。無論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搞害人的陰謀,要做對他人有用的事情?!甭犕曜婺傅哪托膭裾f,大村智知道自己犯了錯誤,連忙跪在祖母的面前,央求祖母原諒他的過錯,不要把事情告訴他的父母,免得遭受懲罰。祖母熱愛孫子,真的沒有將事情告訴他的父母。隨后,大村智隨時隨地牢記祖母的告誡,發(fā)誓將來務必爭取做對他人有用的人。
隨著年齡的增長,大村智很快就告別無憂無慮的童年,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或者幫助父親照看牲畜,每天去山中放牛,過著十分忙碌的生活,幾乎沒有清閑的日子。在崎高中讀書時,大村智喜歡滑雪和打乒乓球,從早到晚專注于運動。面對不想學習的兒子,父親只能對他進行勸說:“你不能總是懶惰,否則將來你不會有成就。只有養(yǎng)成勤奮的習慣,才能有取得成功的希望。要是你想學習的話,最好就去報考大學。”
受到父親的鼓勵,大村智的態(tài)度發(fā)生明顯變化,開始珍惜時間勤奮學習。高中畢業(yè),他以優(yōu)秀的成績,考取山梨大學藝學部。在山梨大學讀書期間,他便致力于科學研究。從山梨大學畢業(yè)后,本來大村智想去山梨高中應聘教師,可惜當年沒有招聘,最后他成為東京都墨田工業(yè)高中的定時制教師。當時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是從附近的工廠下班后趕來上課。期末考試的時候,部分奔跑過來的學生,手上竟然還沾著油漬。
看到學生無比刻苦的狀態(tài),大村智深受感動,覺得自己也要加倍努力學習才行。在受到學生的鼓舞后,大村智成為東京教育大學的旁聽生。通過刻苦學習,他順利進入東京理科大學研究生院,重新認真學習化學,并取得東京理科大學化學博士學位。大村智擅長科學研究,他從日本各地采集的土壤中分離和培養(yǎng)微生物,然后調查微生物產生的化學物質是否有用,最終發(fā)現(xiàn)能夠抗寄生蟲的伊維菌素,用藥量每年超過7000萬人,被稱為治療人數(shù)最多及實用性最大的藥物。在微生物制藥領域中的突出貢獻,使他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
從默默無聞的放牛少年,變成聞名遐邇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大村智前后的顯著變化,和祖母的引導、父親的鼓勵,以及他的努力密切相關。善良的力量是強大的,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如果做對他人有用的事,行動起來往往會有無窮的力量。
邢大軍 據《思維與智慧》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