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沐蘭
當人與公司老去
◎ 沐蘭
我的一個老閨蜜最近被公司裁員了。說到找新工作,她憂心忡忡地說:“我們公司以前招茶水阿姨要求35歲以上,我現在已是做茶水阿姨的年齡了!”盡管很憂心,她接下來的安排還是去旅游,要好好玩上三個月,再回來慢慢找工作。當然,她有足夠的底氣這么做,外企的裁員補償足夠她好好玩一陣子了。
仔細想想,任何一個工作了十年以上的人,應該都看到過一家企業(yè)甚至一個行業(yè)在幾年間由盛轉衰。
號稱終身雇傭的日本如何解決員工老齡化的問題呢?終身雇傭是完美的制度嗎?我覺得并不是。正常的人員代謝是公司發(fā)展所必須的。我最近就驚訝地得知,日本某著名動畫工作室的員工平均年齡是45歲??上攵久磕昴苌a的動畫數量越來越少,質量也達不到行業(yè)的發(fā)展要求,收入緊縮加上固定的長薪福利,導致公司更加不敢擴張招聘。這樣的死循環(huán)是造成日本企業(yè)失去活力和競爭力的根本原因。而日本公司引以為豪的員工忠誠度,更多的只是對風險的回避,而不是發(fā)自內心的守護與熱愛。
我和日本朋友聊起這個話題,他也感慨沒有完美的制度。員工必須不斷地充實自己,保持危機感,積極創(chuàng)造個人不可取代的價值。公司也要提前籌劃,在人事上發(fā)揮資深員工的優(yōu)勢,在財務上保障員工的退休福利。
(摘自《財經天下周刊》2017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