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立秋
去德國吃飯
◎ 何立秋
今天,我的房東Kety對我說想吃魚了。我問:“是要去德國吃嗎?”她說:“是的?!?幾天前,Kety和我在去德國購物的時候,她就很想在那里吃飯,但因為幾家營業(yè)的餐廳收費都比較高,所以終究沒有吃。
歐洲人覺得去飯店吃飯花費太高,往往都在家里吃飯,但Kety很喜歡在外面吃,她說這樣可以感受很多美味。我在Kety家住滿一個月的時候,就有了三次在餐館吃飯的經(jīng)歷,這在中國看來不算什么,但在歐洲,一個月去三次餐館真的很奢侈。
今天Kety又提議出去吃,我表示這次我要請她,但Kety說:“不用,你還要去歐洲其他國家旅游,要花很多錢的?!彼偸沁@樣為我著想。
Toender離德國真的太近了。我們就餐的這個餐館大約有十個餐桌,只有兩個服務(wù)人員。我們分別點了一套魚餐和一份小牛肉,Kety要了啤酒,我要了白開水。很快啤酒和白開水就端上來了。這里的酒多是飯前喝,因為等飯上桌需要很長時間。半個多小時以后,我們的飯終于端上來了。
坐在我們鄰座的是一對并不年輕的夫妻,帶著一個四歲模樣的男孩,吃飯過程中總能聽到小孩的聲音。我曾經(jīng)回頭與他打招呼,他好像對我也挺感興趣,但他說德語,我就不敢多說。后來Kety告訴我,這對夫妻不停地讓孩子吃,他們其實根本沒必要這樣做。小孩子餓了,自然就會吃,為什么要強迫他呢?我有些汗顏:我們家可是四個大人輪流給十歲的兒子喂飯呢。
結(jié)賬的時候,我突然發(fā)現(xiàn)柜臺邊上有一籃子積木,就是那個小男孩一直玩的那種,我原以為是他自己帶的,心里還覺得有趣,原來是餐館給準(zhǔn)備的,還有一些圖書呢。這里對小孩子確實想得周到,在火車的廁所里有專門放小孩的隔板,用時就放下來,非常方便。至于方便兒童車上下的火車通道就更不必說了。
我們返回的時候剛好是19:00。天邊最后一抹紅霞非常漂亮,如一幅西洋畫。秋分以后,這里的白天迅速變短了,我們19:20到家的時候,天已經(jīng)全黑了。
(摘自《品味丹麥》遼寧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