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耀軍 郭 濤
敏感領域社會預測的“決策—參謀困境”及其破解
閻耀軍 郭 濤
仿真模擬是預測的前沿方法和技術,但是由于某種保密和統(tǒng)計制度的限制,預測者得不到所需要的數(shù)據(jù)或真實的數(shù)據(jù),那么其“仿真”也就成了“仿假”,即使預測方法再先進,其結果也必然荒謬?,F(xiàn)代預測作為一種“科學+藝術”的工作,需要具有遠見卓識的領導者和專業(yè)預測工作者合作完成。因為在較大面積信息盲區(qū)存在的情況下,其未知空間只能靠領導者的經驗和直覺來彌補,但多數(shù)領導者對復雜的預測技術往往一無所知,而專業(yè)預測者又缺乏必要的情報信息和經驗來源。這種來自長官和僚屬雙邊的缺憾常常致使預測工作陷入困境,對此我們稱之為“決策—參與困境”。這一困境在社會預測的敏感領域尤其如此。
社會預測;敏感領域;仿真模擬;信息不對稱;決策—參謀
仿真模擬作為一種利用現(xiàn)代計算機技術發(fā)展起來的虛擬實踐方法,因具有預先揭示未來風險和矯正對策的功能,備受當今領導者和預測研究者青睞。由于仿真模擬所賴以展開的虛擬環(huán)境是根據(jù)真實的物理法則模擬而來,所以這種預測方法必須以必要的信息量、深刻的洞察力以及專業(yè)知識和技術為前提。但是在敏感領域①中,由于各種保密制度和統(tǒng)計制度的限制,其敏感信息的擁有者均為具有較高職務的領導者,而從事仿真模擬的預測研究者難有知情權;由于現(xiàn)代社會分工和專業(yè)知識的局限,具有高層政治經驗和研判能力的領導者,對于艱深的預測技術和專業(yè)研究工作又勉為其難。在這種情形下:擁有專業(yè)知識和技術的預測者,因缺乏必要信息而難以拿出高質量的預測;而擁有豐富信息和經驗的領導者,既不滿意預測者的預測,自己又缺乏專業(yè)知識和技術,難以進行科學預測。對此,我們希望通過在預測系統(tǒng)軟件中嵌入領導者的預見能力,并通過組織設計和流程再造,擴大預測者知情權的方法,使這種決策—參謀—僚困境得到解決。
據(jù)說二戰(zhàn)時的著名政治家、英國首相丘吉爾在做重大決策的時候,絕不盲從參謀機構的所謂經過“科學論證”的預測,而是幽默的表示要和上帝直接通電話。另一位深諳此中奧妙的中國領導人則認為:“沒有參謀的領導是瞎領導,沒有領導的參謀是瞎參謀”。這兩位國家領導人的話,可以說是對上述“決策—參謀困境”生動而深刻地寫照。
決策—參謀困境所蘊含的領導者和從事具體預測工作的參謀人員(以下簡稱參謀人員)在預測活動中的具體矛盾如下:
(一)敏感領域信息分布的倒金字塔結構與雙邊信息不對稱
社會預測多涉及“敏感領域”。在這些領域中,敏感信息(包括涉密情報等)分布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呈倒金字塔結構,即越是高層領導,掌握的敏感信息越多,知情權隨級別的高低由高至低遞減,反之則相反。形成這種信息結構的成因和理由,可以用“保密”二字高度概括。至于“保密”后面所隱含的制度或體制性缺陷,恕本文暫不贅述。但是,科學的預測是以必要的信息量為基礎和前提的,真正從事專業(yè)預測研究的人員在這種敏感信息分布的倒金字塔結構中很難充分獲得預測所需要的信息。所以,他們要么因無法把所需變量納入預測模型而陷入無米之炊的窘境;要么因受虛假數(shù)據(jù)的誤導而演算出似是而非的結果?!坝忠R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這是我們在業(yè)內聽到最多的抱怨之一。顯然,在這種情況下所做出的任何預測,對掌握更多信息、經驗豐富且具有高度直覺和洞察力的領導者來說是不能滿意的。難怪二戰(zhàn)時的著名政治家,英國首相丘吉爾每遇此況,都要“與上帝直接通電話”。但是掌握著大量內部情報信息而又經驗豐富的丘吉爾們,他們會預測(這里指技術性的預測)或者說有功夫做專業(yè)的預測工作嗎?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決策—參謀困境的第一層意思:會預測的缺信息,信息多的不會預測。
(二)職業(yè)性質使然的社會閱歷與雙邊洞察力的不對稱
社會預測之不同于自然預測,主要表現(xiàn)為預測的主、客體均由人和人的活動構成,而其在某種情況下會呈現(xiàn)非線性、非理性、反射性、涌現(xiàn)性、不可重復性等復雜特點。因此不可能以純客觀數(shù)據(jù)簡單測算并作機械推論。所以,上述丘吉爾和上帝直接通電話的言論是耐人尋味兒的,它從側面佐證了預測是一種“科學+藝術”的說法。社會作為一種超復雜巨系統(tǒng),預測者在進行社會預測時永遠無法窮盡其所有變量,而大面積信息盲區(qū)的存在,只有靠那些具有豐富經驗的領導者的直覺和洞察力來填補,而這也正是參謀們(預測工作者)的先天缺陷。綜觀現(xiàn)在從事預測或與預測有關的研究人員,絕大多數(shù)都是毫無領導工作經驗的學者??傊疅o可爭議的一個明顯實事是:領導者,尤其是那些閱歷無數(shù)的政治家或身經百戰(zhàn)的軍事家,他們作為決策者所具有的那種對未來事物發(fā)展的直覺判斷和深刻洞察,絕非是一般預測人員所能企及的。但是,現(xiàn)代科學預測是建立在科學方法和技術手段基礎之上的,如若脫離了這個基礎,任何僅憑直覺和洞察力所形成的預測,終歸是玄而又玄,甚至有“拍腦袋”預測之嫌。反之,具備了那些復雜的預測方法和技術的研究人員,通常又不具備領導者那種超人的定性研判能力,因而所做預測更傾向于依賴數(shù)學模型和計算機演算出的機械性結果。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決策—參謀困境的第二層意思:懂技術的無經驗,有經驗的無技術。
(三)社會分工的專業(yè)化與雙邊知識結構的不對稱
由于社會發(fā)展的日益復雜化和社會分工的日益細化,現(xiàn)代預測成為一種非常專門的領域或職業(yè),涉及到一些非常專門的知識,尤其是利用計算機技術所進行的數(shù)學建模、系統(tǒng)動態(tài)分析、神經網絡分析、系統(tǒng)仿真模擬等等,而這些非常專門的知識和技術,通常需要專門的學習和訓練才能獲得。同樣,現(xiàn)代領導也成為或者說終將成為一種專門的領域或職業(yè),亦涉及一些專門知識,這就是領導科學和管理科學所包含的那些知識系統(tǒng)。由此看來,領導者和預測者作為社會化分工的不同職業(yè),在各自的知識結構上,即便是有交集也是極其有限的。也就是說雙方均難以全面系統(tǒng)地掌握對方的知識系統(tǒng)。但是,正如政治家所說:沒有預見,就談不上領導;又如學問家所說:沒有科學方法,就談不上科學預測??傊A測者以預測未來為目標,但不具領導者對未來的超理性思維;領導者以控制未來為目的,卻缺乏預測者的專業(yè)素養(yǎng)。雙方相互依賴又和而不同。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決策—參謀困境的第三層意思。
通過上述分析使我們深刻認識到,其實好的預測應該是領導者和預測者雙方優(yōu)勢綜合的結果,而雙邊困境正是肢解這種優(yōu)勢綜合的罪魁禍首。進一步深入分析我們還可以認識到,決策—參謀困境之所以存在,確有其難解之苦衷,僅以敏感信息尤其是涉密情報是否公開本身為例就是一把雙刃劍:公開,有利于公眾知情但不利于安全;不公開,有利于安全但不利于公眾知情。諸如此類的問題,在制度安排上恐怕永難改變。因此,為了在敏感領域中做好現(xiàn)代科學預測工作,我們需要另辟蹊徑。
(一)對技術預測結果人為的主觀修正
現(xiàn)代預測尤其是仿真模擬工作是在計算機軟件上完成的,如何將不懂計算機仿真模擬技術的領導者的預見能力嵌入計算機軟件中,應當是解決決策—參謀困境的關鍵點。我們設想的利用“主觀修正模塊”將領導者的預見能力植入預測軟件之中的技術,實際上是一種依靠科技進步的思路。前述兩位國家領導人的言論,均從側面說明一個問題:領導者和非領導者的視野和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對稱的,領導者或許掌握著不為人知的機密情報,或者心中正醞釀著不宜馬上道出的重大政策,或者……而這一切均足以使他們有理由對一般研究機構所做出的預測進行“主觀修正”。因此,本文中的“主觀修正”可以定義為:決策者在研究機構預測結果的基礎上,根據(jù)自己所掌握的高層情報和涉密信息、主觀政治經驗、甚至是超理性的潛意識以及貌似神秘的第六感等等,對預測結論的某種人為修正。
由天津工業(yè)大學公共危機研究所研發(fā)的《犯罪預測時空定位信息管理系統(tǒng)V1.0》為例,可以解說如何通過計算機軟件解決這一問題(主觀修正)的途徑②。
犯罪預測實際上是刑偵者和犯罪者一種智力上的互動反射和博弈[1]。雙方都在努力窺探對方并隱藏自己的真實企圖,其行為都帶有很強的保密性,可謂是社會預測中比較典型的敏感領域。《犯罪預測時空定位信息管理系統(tǒng)V1.0》首先設置了預測犯罪行為發(fā)生的時間可能性系數(shù)和空間可能性系數(shù)兩個基礎性模塊[2],這兩個模塊得出的預測均屬于由計算機完成的,根據(jù)純客觀的歷史數(shù)據(jù)而形成的線性測算結果,不僅不能窮盡所有變量,更不能考慮人們的主觀判斷和機密情報以及突發(fā)隨機變量等不確定因素。然而長期的警務工作實踐和大量事實反復證明,那些經驗豐富的刑偵指揮員憑借其經驗甚至是直覺,對犯罪的預見是不容忽視的。為了避免受機械計算結果的誤導,《犯罪預測時空定位信息管理系統(tǒng)V1.0》在計算機軟件中特別設置了體現(xiàn)領導者預見力的預測模塊即主觀修正系數(shù)模塊。
(二)主觀修正系數(shù)的獲得
主觀修正系數(shù)模塊的核心是主觀修正系數(shù)。主觀修正系數(shù)是指領導者在上述犯罪時空可能性預測系數(shù)的基礎上,再根據(jù):①情報、②經驗、③突發(fā)情況等隨機變量,以一定規(guī)則進行主觀調整時所使用的參數(shù)。這個參數(shù),便是領導者在預測軟件中發(fā)揮預見能力的平臺和空間。領導者完全可以根據(jù)自己所掌握而基層人員不甚了解的高層宏觀信息、機密情報,以及多年經驗所形成的某種超理性直覺,通過這個參數(shù),把自己的預見嵌入到預測軟件中去。
主觀修正系數(shù)可以由領導集體使用德爾菲法獲得,亦可以由警務組織直接賦予特定的個人。主觀修正系數(shù)的使用是有權限和規(guī)則的。其權限的大小由警務組織根據(jù)有關人員掌握信息情報的多寡、資歷的深淺、警銜的高低以及職務相關程度尤其是刑偵能力的大小來評定劃分。擁有不同修正權限的人對客觀預測值的修正程度亦是有差別的。修正權限的擁有及其修正權的大小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它會根據(jù)修正者使用修正權后的應驗率進行與時俱進的調整。也就是說修正權可以隨著修正者修正應驗率的提高而得到相應提高,反之則相反,直至完全喪失修正權。
主觀修正系數(shù)的計算方法如公式(1)所示:
其中,Z代表領導主觀修正系數(shù),z代表領導的人數(shù),z=1,2,3,L,d;ρd代表第 d 個領導歷史上對犯罪預測進行修正的應驗率,0≤ρd≤1;ud代表第d個領導在犯罪預測修正中賦予的級別,ud=1,2,3,4,5;Qd,Ed,Td分別代表第d個領導通過對情報、經驗以及突發(fā)情況進行判斷得到的修正函數(shù);f(Qd,Ed,Td)為綜合情報、經驗以及突發(fā)情況得到的主觀修正系數(shù),如表1所示。
表1 情報、經驗以及突發(fā)情況對主觀修正系數(shù)的影響
(三)主觀修正系數(shù)與時間可能性系數(shù)及空間可能性系數(shù)的擬合
將領導者主觀修正系數(shù)輸入領導者主觀修正系數(shù)模塊,這個模塊會自動與犯罪時間可能性系數(shù)和空間可能性系數(shù)兩個基礎性模塊相擬合,并生成最終的預測值。
(一)信息公開與保密的平衡需要頂層設計
對于信息不對稱造成的決策-參謀困境,一種解決的思路是推動信息公開制度的建設工作。作為最主要的信息生產者、使用者和發(fā)布者,政府掌握著約80%的社會信息資源,其擁有的信息關系到民眾生活的各個領域。信息公開是民眾擁有的基本權利,同時也是政府的義務和責任[3]。政府信息作為一種公共產品,除了可能會涉及國家安全的信息之外,應該最大限度地進行公開。因此世界各國在信息公開方面都在進行不斷探索,目前信息公開已經成為一種世界性潮流和必然的發(fā)展趨勢。美國1966年就頒布了《信息自由法》,明確規(guī)定政府有向民眾提供政府信息的義務。2009年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上臺后簽署的首份總統(tǒng)備忘案就是《透明和開放的政府》,第二份總統(tǒng)備忘案就是《信息自由法》,他要致力于建設一個前所未有的開放政府[4]。自2003年“非典”之后,我國的信息公開得到推進,2007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推動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建設進入到新階段。但是在信息公開進程取得進展的同時,我們仍然面臨著一些問題和挑戰(zhàn)[5],比如《條例》的立法層級較低,相關法律配套以及現(xiàn)有法律銜接還存在一些問題,同時政府信息公開和保密之間存在協(xié)調與平衡問題等。這些問題和挑戰(zhàn)的存在需要進一步加強我國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建設,從制度和體制上進行頂層設計,實現(xiàn)信息公開工作的良性健康發(fā)展。
(二)建立敏感領域信息流程的“法約爾天橋”
通過信息公開的實施推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由于信息不對稱造成的決策—參謀困境,但對于敏感領域內的信息,可能仍然不宜進行全面公開。對此,可以嘗試建立社會預測敏感領域信息流程的“法約爾天橋”③予以解決,即對專業(yè)預測工作者或者參與特別專項預測的研究人員,特許開放敏感信息,提高他們的越級知情權,并以簽訂相應的保密協(xié)議為約束。另外,為了解決社會預測研究的數(shù)據(jù)資源來源問題,應該對有資質的社會預測機構和專家采取特殊的政策,例如在簽署保密協(xié)議,或在其他有效法律手段和技術手段保障的情況下,向他們開放所謂的敏感數(shù)據(jù),以解決他們在社會預測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和“無米(數(shù)據(jù))之炊”問題。在搭設敏感信息流程中的法約爾天橋中,建議建立如下具體制度進行規(guī)范。
1.開放獲取敏感數(shù)據(jù)的申請窗口
鑒于敏感領域相關信息的“敏感”特性,可以設立一定的信息準入門檻,即對敏感數(shù)據(jù)有需求的相關研究組織和個人通過一定的組織程序進行申請,提供一條專業(yè)人員可以獲取敏感數(shù)據(jù)的渠道和途徑。
2.設立專門的知情資格審查委員會
設立由預測研究部門和政府保密部門聯(lián)合組成的,對申請獲取敏感信息人員資格進行審定的專門委員會,對申請人的資格進行審查和鑒定,根據(jù)申請人提交的信息和研究設計進行評估,以確定是否對其開放相應的敏感數(shù)據(jù),同時對于資格審定不能通過的原因進行反饋。
3.簽署安全使用敏感數(shù)據(jù)的保密協(xié)議
對于獲得社會預測敏感數(shù)據(jù)資格的申請人,應該簽署嚴格的保密協(xié)議并采取對應的保密技術手段,確保敏感數(shù)據(jù)不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向外泄露,從而對社會安全造成負面影響。當事申請人更要珍惜這難得的敏感數(shù)據(jù)獲取機會,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基礎上根據(jù)這些敏感數(shù)據(jù)提煉出有價值的決策信息。
4.建立高層領導核實關鍵數(shù)據(jù)的機制
敏感信息流程中的“法約爾天橋”能否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需要高層領導的實際支持和參與,取經需要取到“真經”,敏感數(shù)據(jù)的真實性需要進行嚴格把關,這就需要高層領導參與對一些敏感關鍵數(shù)據(jù)的核實,確保研究者獲得最真實的敏感數(shù)據(jù)。
5.引入信息公開負面清單管理模式
雖然“法約爾天橋”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傳遞效率,但是“搭橋”仍然是需要付出一定成本,若信息能有效地公開就沒有必要再付出這項搭橋成本。因此,應該及時解密沒必要保密的統(tǒng)計資料,對于沒有保密必要的統(tǒng)計資料要盡可能向全社會開放。為此可以建立信息公開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即由相應部門列出需要保密的信息清單,對于不在保密清單之內的信息應當建立時間表逐步進行公開。
社會預測自身具有一些特性:(1)社會預測的復雜性使其比自然預測具有更多的信息盲區(qū);(2)社會預測的敏感領域使從事預測工作的專業(yè)技術人員難以接觸到“涉密”數(shù)據(jù)資料;(3)非理性和模糊判斷的價值在社會預測中不容忽視。因此社會預測需要具有遠見卓識的領導者和專業(yè)預測工作者合作完成,但是由于信息不對稱造成了現(xiàn)實中大量存在的決策—參謀困境,這種困境在敏感領域的社會預測中表現(xiàn)尤為突出。本文在深入分析決策—參謀困境成因的基礎上,結合犯罪預測的實例指出解決決策—參謀困境的關鍵點,即賦予領導根據(jù)自身掌握信息對計算機預測數(shù)值進行主觀修正的渠道,得到更為符合實際的預測結果。同時,針對其他敏感領域社會預測工作的開展,借鑒企業(yè)運營管理中的“法約爾天橋”思想,嘗試搭設敏感信息流程中的法約爾天橋,提出一條解決敏感領域社會預測中決策—參謀困境的路徑。
注釋:
① 本文所指稱的“敏感領域”是泛指那些數(shù)據(jù)資料不宜向社會公開的涉密領域。
②參見由北京市公安局懷柔分局與天津工業(yè)大學公共危機管理研究所合作研發(fā),已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版權局認定的計算機軟件著作權成果(軟著登字0542880號):《犯罪預測時空定位信息管理系統(tǒng)V1.0》。
③法約爾橋指為了克服由于統(tǒng)一指揮而產生的信息傳遞延誤,在同級業(yè)務部門之間建立一個橋梁,這一橋梁是由法國企業(yè)家法約爾設計的,也叫“法約爾橋”(Fayol Bridge)。
[1]閻耀軍.社會預測主客體的互動反射性原理[J].預測,2003(1):11-14;社會預測的賭博與博弈[J].理論與現(xiàn)代化,2004(3):24-28.
[2]根據(jù)歷史數(shù)據(jù)線性外推的犯罪行為發(fā)生的時間和空間的概率。參見閻耀軍,張明.犯罪預測時空定位信息管理系統(tǒng)[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2013(4):74-75.
[3]任冰.我國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建設、問題及對策研究[D].西北大學,2009.
[4]涂子沛.大數(shù)據(jù)—正在到來的數(shù)據(jù)革命,以及它如何改變政府、商業(yè)與我們的生活[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7-9.
[5]汪俊英.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建設:成就、問題及對策[J].中州學刊,2009(1):11-15.
The"Bureaucratic Dilemma"and Its solutions of Social Prediction in the Sensitive Field
YANYaojun,GUOTao
Analogue simulation is a forefront of predictive methods and techniques,but if forecasters cannot get the required data or the real data,the"simulation"will become"fake",even ifthe predictive method is correct.Modern prediction,as a kind ofscience and art,requires the cooperation ofvisionaryleaders and professional forecasters.For in the case ofexistinglarge-area information blind area,the unknown space can onlyrelyon the leader's experience and intuition,but most of the leaders are often ignorant to the complex forecasting techniques,and professional forecasters lack necessary information and experience.This shortcomingfromboth the chiefexecutive and the staffoften makes forecastingverydifficult.We maycall this the"bureaucratic dilemma".This dilemma is particularlytrue in the sensitive fields ofsocial prediction.
social prediction;sensitive fields;analogue simulation;information asymmetry;bureaucratic dilemma;
C39
A
1003-1502(2017)04-0093-05
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3ASH003):基于政策模擬方法的社會穩(wěn)定風險研究(階段性成果)。
閻耀軍(1954-),男,天津工業(yè)大學公共危機管理研究所所長,教授,研究生導師。郵編:300160郭 濤(1984-),男,天津工業(yè)大學公共危機研究所博士,講師。郵編:300160
責任編輯:王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