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呂躍
鄧迎香:沖出大山“重圍”
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呂躍
編者按
為進一步展示我省基層干部群眾在同步全面小康征程中敢拼敢闖、無私奉獻的奮斗精神和昂揚斗志,即日起,本刊將推出“十九大代表風采錄”欄目,連續(xù)刊發(fā)我省出席黨的十九大代表中生產(chǎn)和工作一線的黨員代表先進事跡,敬請關注。
這幾天,在羅甸縣沫陽鎮(zhèn)麻懷村,時常能聽到鵪鶉清脆的叫聲,這是村黨支部書記鄧迎香專程從遵義引進的“致富鳥”,總共1萬多只。鄧迎香打算采取“公司+合作社+農(nóng)戶”的模式運作鵪鶉項目,讓大家脫貧增收。
帶領麻懷村致富,是鄧迎香長久的夢想。
提起過去的麻懷村,鄧迎香說,它是被“圍困”在大山里的村子,村民想要出山,必須手腳并用從山腳爬上山頂,再從山頂下到山腳,要耗費兩個多小時。
“要致富,先修路?!碑敃r,鄧迎香和村民們意識到,路是全村的希望。
鄧迎香第一次為麻懷村修路是1999年,為了打通山外的道路,麻懷村村支兩委請來縣交通局的同志踏勘,決定將山腰一個40米深溶洞鑿穿。
終于,2001年正月二十九凌晨2點,一條216米長的出山隧洞打通了!麻懷村出山時間從原來的兩個多小時變成15分鐘。雖然窄的地方僅容一個人通過,但畢竟打通了麻懷村與外界的通道。
鄧迎香第二次修路是2010年。當年國慶,繼女李瓊出嫁,可前一天剛下了雨,出村的隧道里淌著齊膝深的水。從隧洞里出來,一對新人渾身沾滿泥巴。
鄧迎香決定帶頭把石洞擴寬。冬月初八,她只身掄著鐵錘,在石洞里一錘錘敲打石壁。丈夫李德龍不忍心,跟著鑿起了洞。“動員大家一起干吧?!蓖糍F才、曹響國等村干部和黨員站出來,組織開群眾會。
有了鄧迎香的帶領和精神鼓舞,在麻懷村群眾的努力下,2011年8月16日,一條連接山內(nèi)外,長216米、寬3.9-5米、高3.5-5米的穿山隧道貫通,麻懷村史上第一次開進了汽車。
路通了,村子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思路也寬了,觀念也更新了,人均年純收入從2009年的1500元變成如今的8100元以上,小汽車、摩托車已不再稀奇。
決心沖出大山“重圍”的鄧迎香,在2014年當選麻懷村村委會主任。在她的帶領下,麻懷村辦起了第一個種植合作社,種植鐵皮石斛、巖黃連等名貴中藥材,拓寬了村民致富路。2017年4月20日,在貴州省第十二次黨代表大會上,鄧迎香被選舉為出席黨的十九大代表。
“當選為黨的十九大代表,是黨組織的信任和栽培,有老百姓的支持與期待,我們要帶領老百姓過上‘家里有房子、出門有車子、兜里有票子’的好日子?!编囉阏f。
(責任編輯 / 岳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