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想象力綻放

      2017-11-23 15:26:35陳賽
      三聯(lián)生活周刊 2017年46期
      關鍵詞:卡森情感孩子

      陳賽

      只要情感被撩撥起來了——對于美,對于新鮮與未知的興奮與好奇,同情、憐憫、贊美、愛——然后才是這些情感所對應的知識。一旦找到,它們對孩子而言就會有持久的意義。

      ——雷切爾·卡森

      有一本書叫《驚奇之心》,作者是雷切爾·卡森,一位著名的海洋生物學家,講她和她年幼的養(yǎng)子羅杰一起在緬因州的海岸、樹林、曠野探險和觀察自然的經歷。她以一位科學家的視野和一位母親的情感,談論如何培養(yǎng)一個孩子觀賞植物、動物、星月、云彩,傾聽蟲鳴鳥唱,如何豐富和銳化我們久已遲鈍的感官和審美能力。

      卡森的《寂靜的春天》一書,揭示了美國“二戰(zhàn)”后殺蟲劑、除草劑的過量使用,導致野生生物大量死亡的生態(tài)災難,最終促成了現(xiàn)代環(huán)境保護事業(yè)在美國和全世界的迅速發(fā)展,也喚醒了當代人對于環(huán)境的意識與責任感。

      這本書文字不多,卻將她一生信仰的環(huán)保哲學做了最充分和詩意的表達。我尤其被其中這么一段話打動:“我相信對那些想要引導孩子的父母而言,‘知道遠不及‘感覺的一半重要。如果‘事實是日后產生知識與智慧的種子,那么,情感與感官的印象就是這些種子生長所必需的土壤。童年早期是準備這些土壤的關鍵時期。只要情感被撩撥起來了——對于美,對于新鮮與未知的興奮與好奇,同情、憐憫、贊美、愛——然后才是這些情感所對應的知識。一旦找到,它們對孩子而言就會有持久的意義。激發(fā)求知的欲望,遠比給他們一堆還沒消化不了的‘事實要重要得多?!?/p>

      我也是一個母親,我的孩子今年4歲。這幾年陪伴他長大,經??M繞我的腦際的一個問題就是,在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到底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托尼·莫里森說,真正的成年是艱難的美,是得之不易的榮耀,是商業(yè)力量和乏味文化不應剝奪的理想。獨立的人格、獨立的思想,為自己責任、為別人負責,過一種有尊嚴的生活,這些都是成長的所得。但我們也確實不可避免地失去了很多東西,比如簡單與洞見。我們掌握的知識越多,失去的卻是更直覺的感知力、洞察力,甚至于一種更廣闊的視野。所以,我們的頭腦看似經過了科學的武裝,卻時常覺得自己走進了一片迷霧。

      其實,一旦你意識到孩子是如何看待世界的,你絕不會再屈尊俯就他們,絕不會再捏著嗓子、忸怩作態(tài)地學著孩子腔跟他們說話。你會對他們有真正的尊重——他們能看見我們看不見的色彩,他們能本能地領悟我們早已遺忘的真理,因為他們對世界還有一顆驚奇之心。他們還沒有厭倦任何事情。他們不害怕將牛頭不對馬嘴的東西放在一起。他們欣賞機智、幽默,甚至怪誕。他們不懂科學、文學、哲學、藝術,但他們有一種未經敗壞的觀察力和無所畏懼的表達力。

      這些都是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慢慢領悟出來的。這也是為什么我喜歡讀《驚奇之心》這樣的書。在這些書中,大人與孩子都處在各自心智最好的狀態(tài),大人的智慧與孩子的天真之間達到了最美好最和諧的交互。孩子的天真,不是淺薄的幼稚,而是澄澈的映照世界;而成年人的智慧,也不是知識的架子,而是帶著尊重、好奇與真正的對話。

      比如有一套書叫《孩子提問題,大師來回答》,問題是從英國10所小學數(shù)千名4歲到12歲的孩子提交的問題中精選出來的,而回答這些問題的都是當今世界上鼎鼎有名的人物,包括科學家、哲學家、作家、藝術家、設計師、探險家、畫家……

      孩子問:“夢是怎樣產生的?”

      英國作家阿蘭·德波頓回答,夢很可能是大腦進行重新整理的方法,是在忙碌一天之后的自我清理——我們之所以做噩夢,是因為白天也許發(fā)生了一些事把我們嚇著了,白天沒工夫好好地想想,到了晚上入睡,這些恐懼才跑出來。同樣的,也許你白天做了一件自己非常喜愛的事情,但匆忙間并沒來得及品味,它便有可能在夢里出現(xiàn)。

      最后,他又加了一句——“夢讓我們見識了大腦是一種多么無與倫比的機器!如果只是用它來做功課或玩游戲,那便真是大材小用了。夢告訴我們,我們恐怕并不是自己的主宰?!?h3>孩子問:為什么動物不能像人類一樣說話?

      語言學之父諾姆·喬姆斯基回答:“關于語言和動物,我們還有許多不懂的東西。有些研究猿猴的科學家相信猿能夠學一點人類的語言。我認為這些科學家只是在欺騙自己,猿猴做的是其他事情。”

      孩子的提問固然古靈精怪,大人的回答也妙趣橫生,更難得的是坦誠實在,絕不作偽。我真心覺得孩子對世界的發(fā)問里有著強大的力量,在他們的問題前面,我們會對自己對平日確信自己理解的事物是否真正理解產生懷疑,并由此進入一個“揚棄”(unlearn)的過程。

      還有一套小書叫《哲學小講座》,是幾位法國哲學家面向孩子做的哲學講座,主題包括愛情、音樂、正義、諸神(信仰)、成長等。我很喜歡其中一本《我有一點喜歡你:關于愛》,主講人是讓-呂克·南希,法國當代最著名的哲學家之一,他以一首法國兒歌(我有一點喜歡你,我很喜歡你,我熱烈地愛著你,我瘋狂地愛著你,我根本不愛你)為線索,以簡單、優(yōu)雅,又不失嚴謹?shù)恼Z言,向孩子清晰闡釋了愛情的每一個重要面向。

      這本書前半部分是講座,后半部分是南希與孩子的問答。比如一個孩子問:“孩子不會愛、不懂愛、沒有愛的能力嗎?為什么有些大人這么說?”

      哲學家的回答是:“孩子能夠去愛,而且必然在愛之中?!?/p>

      “當一個孩子來到世界上,他應該被看作是他自身,他的存在正如他所是,獨一無二、不可替換。愛一個孩子,就是這樣,這是父母們要做的。愛一個孩子,尊重他的獨一性,他才能好好地長大成人……”

      每個孩子也許都在問這個問題,但有多少成年人思考過這個問題,又有多少成年人從這個角度思考過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愛?

      美國生物學家史蒂芬·古爾德提出過一個很有趣的科學概念“幼態(tài)持續(xù)”——某些重大的進化改變是通過發(fā)展的延遲(或阻滯),而非積累來實現(xiàn)的。當有機體通過進化獲得改變以便其成體保持幼年的某些特征,這種過程就叫作“幼態(tài)持續(xù)”。

      人類是幼態(tài)持續(xù)的動物。我們演化的方式之一就是直到成年都還保留了我們祖先原本的幼態(tài)特征,比如我們的腦生長得更慢,骨骼骨化得很晚,新生兒的未成熟狀態(tài)更為徹底,他們的生存完全依賴父母的照料。從進化的角度來說,幼態(tài)持續(xù)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好處,我們巨大的腦至少部分是因為出生前的快速生長率延續(xù)到了后來的階段。

      斯坦福大學的文學教授羅伯特·哈里森在他的新書《我們?yōu)槭裁茨ぐ荨扒啻骸薄分袑懙溃骸叭绻麑ⅰ讘B(tài)持續(xù)的概念用到精神層面,我們可以用它來指代一種童年心理在經過保存與修改之后,被延續(xù)到成年期?!?/p>

      如果人類的心理中沒有保持了某種“內在的孩子”,世界上大概就不會有各種父神、母神、各路神明。世界上就不會有宗教,不會有俄狄浦斯情結,也不會有藝術、詩歌、科學、哲學,因為所有這些人類的創(chuàng)造都源于在某種現(xiàn)象面前某種孩子氣的驚奇感。而人類對生活的許多期待——我們的存在很重要,某人某物應該關心我們——本質上都是孩子氣的。這些孩子氣的欲望、夢想、失望,并沒有隨著成年而終結,而是延續(xù)我們的一生。

      在哈里森看來,這樣的“幼態(tài)持續(xù)”并非壞事——青春(youth)對文化的創(chuàng)新和天才的光芒閃現(xiàn)至關重要。一方面,人類史無前例的被延長的青春依賴于成年人提供的智慧與穩(wěn)定,另一方面,正是因為有了這樣被延長的、受保護的青春,我們才得以成長、成熟,創(chuàng)造了社會和文化,積累了足以與天才抗衡的智慧。

      或許我們可以這么說,童年與成年,孩子與大人之間原本并沒有固定的疆界。在這個世界的美、神秘、驚奇、想象與愛之中,他們完全是可以連接在一起的。

      卡森說:“倘若我對仙女有影響力,我會懇求她賜予世界上每個孩子驚奇之心,而且終其一生都無法被摧毀,能夠永遠有效地對抗以后歲月中的倦怠和幻滅,擺脫一切虛偽的表象,不至于遠離我們內心的力量源泉?!?h3>什么是驚奇之心?

      就是你知道,在人類的存在界限之外,還有一點別的什么——

      在鳥類的遷徙中、潮汐的漲落之中、春日綻放的嫩芽中,有象征與實際意義上的美,四季的更迭中有綿延不盡的治愈的力量——你知道,日落月升,冬去春來。

      置身自然的美與神秘之中的人,永遠不會孤獨,或者厭倦生命。無論他們的個人生活中有怎樣的苦惱或憂患,他們的思維里總是能找到一條路徑,通向內在的平衡與重生的興奮感。

      如何真正保持孩子的驚奇之心呢?

      世上當然沒有仙女。所以,卡森認為唯一可行的辦法,是讓孩子們“至少得有一個成年人的陪伴,后者能與他一起重新發(fā)現(xiàn)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的快樂、激動和神秘”。

      除了自然之外,我覺得書本也是孩子僅剩不多的幾個可以獲得安靜、沉思以及建立內心力量源泉的所在。這里也常常是孩子最初發(fā)現(xiàn)詩意、藝術、尊嚴、忠誠、對與錯、悲傷與希望的地方,是可以撩撥孩子的情感與求知欲望的所在。

      在這組封面文章里,我們邀請了一群陪伴孩子讀書的大人,他們中間有作家、畫家、詩人、科學家、心理學家……童年的閱讀曾經深刻影響了他們成年后的人生,如今他們?yōu)槿烁改?,在陪伴孩子讀書的過程中,對于何為童年、何為成長、何為生命的循環(huán),又有了新的理解。

      這一次,我們談論的主題是“想象力”。

      猜你喜歡
      卡森情感孩子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失落的情感
      北極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0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卡森和里夫斯
      愛你(2017年19期)2017-07-12 18:14:04
      孩子的畫
      孩子(2016年5期)2016-05-06 12:24:50
      孩子的畫
      孩子(2016年4期)2016-04-13 12:28:43
      孩子的畫
      孩子(2016年3期)2016-03-11 12:32:40
      孩子的畫
      孩子(2016年2期)2016-02-23 12:47:58
      善良是路標
      通许县| 兴文县| 尉氏县| 海阳市| 苗栗县| 增城市| 邵阳市| 奉新县| 凯里市| 垦利县| 郧西县| 哈巴河县| 宜丰县| 梅河口市| 平顶山市| 宜川县| 阿拉善左旗| 监利县| 东安县| 教育| 化德县| 广元市| 壶关县| 绥中县| 瓦房店市| 汤阴县| 东丰县| 彭阳县| 信宜市| 光泽县| 开封县| 南京市| 中阳县| 涞源县| 胶州市| 晴隆县| 平定县| 潼关县| 同心县| 永济市| 长顺县|